摘要:目的 探討慢性乙型肝炎肝昏迷護理措施。方法 2010年1月~2012年1月本院收治慢性乙型肝炎伴肝昏迷病例56例,慢性乙型肝炎病史5~10年。利用心理護理在昏迷前展開心理預防,針對不同程度的昏迷進行治療。結果 輕度昏迷23例,經護理和積極治療后22例在1w內意識轉為正常;中度昏迷26例,經護理和積極治療后19例在1w例轉為輕度昏迷;重度昏迷7例,經護理和積極治療后4例轉為中度昏迷,1例轉為輕度昏迷,3例未見明顯效果。結論 針對不同昏迷程度采用積極的護理和治療有助于肝昏迷患者在1w內病情好轉或減輕。
關鍵詞:乙型肝炎;肝昏迷;護理
近年來社會群體物質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升,各類疾病發(fā)生率也在不斷增加,嚴重影響了正常的健康生活水平。從現有社會調查發(fā)現,慢性乙肝是社會群體中比較普遍的癥狀之一,這類疾病不僅損壞了肝組織的功能狀況,且對患者身心健康產生了諸多不利的影響。為了擺脫慢性乙肝帶來的不良癥狀,處了采用針對性的醫(yī)療處理方案外,還要提供切實可行的綜合護理對策,這是保證病況有效恢復的重要措施。本次結合我院收錄的56例資料,對慢性乙型肝炎肝昏迷護理情況進行分析,匯報如下:
1臨床資料
2010年1月~2012年1月本院收治慢性乙型肝炎伴肝昏迷病例56例,對患者臨床資料回顧性分析。56例患者經綜合檢查,均確定為慢性乙型肝炎肝昏迷癥狀。其中男性32例,女性24例,年齡33~67周歲,平均(42.7±7.3)周歲。經臨床統計,56例患者在癥狀、年齡、病程等方面無顯著差異性,最終所得結果具有可比性。
2護理
2.1患者一般情況評估 包括生命體征、化驗、進食、藥物出入量及副作用,做好護理記錄。密切觀察患者精神狀態(tài)改變如性格行為變化,精神錯亂,晝伏夜醒,撲翼樣震顫等,以便及時了解、及時發(fā)現和處理。對有腹水患者記錄腹水量,黃疸變化情況?;颊哂袩o感染,有無呼吸困難或呼衰,有無心臟病史或心衰表現。本次評估主要是對患者實際狀況進行綜合判別,掌握各患者實際的病況,對患者提供針對性的護理方式。
2.2輕度肝昏迷患者護理 對有輕度精神改變患者,經常與其聊天,詢問其喜歡的音樂,下載后通過手機或mp3播放器接耳機進行播放。講一些笑話或喜劇型故事,使其保持心情愉快,囑咐其早睡早起。密切觀察患者的精神狀態(tài)和生理指征變化。每天清晨起床后陪同其到醫(yī)院綠化處散步。所選擇護理方案要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擬定一套相對完整處理對策才能達到效果,這些都是慢性乙型肝炎肝昏迷應考慮的問題。
2.3中度肝昏迷患者護理 中度肝昏迷者精神狀態(tài)往往較差,情況允許時盡量給其住單間。不強迫其晝醒夜眠?;颊咔逍褧r給予輕音樂,陪其聊天,了解其有無抑郁?;颊咚X時盡量保持安靜。密切觀察其病情變化,伴有感染者注意體溫變化。有腹水者盡可能保持半臥位,注意口腔衛(wèi)生,牙刷要軟毛,刷牙時要輕,防止出血。有痔瘡者注意排便,準備好開塞路。有出血者給予生理鹽水洗后用止血藥膏護理。
2.4重度肝昏迷患者護理 重度肝昏迷患者意識狀態(tài)很差,清醒期短。主要靠藥物減輕癥狀,感染發(fā)生率較高,易發(fā)生呼吸道感染和咯痰,嚴重者伴有呼衰。針對這些情況,主要控制感染,注意個人衛(wèi)生,勤翻身拍背,防止褥瘡。用藥時密切關注心率、血壓變化。監(jiān)測好血氧飽和度,一旦發(fā)現有呼衰表現立即告知床位醫(yī)生。腹水較多者亦盡可能保持半臥位。不能自主進食者利用鼻飼或靜脈營養(yǎng)。注意皮膚是否出現紫癜,有無肝掌,蜘蛛痣等。流質或半流質飲食。囑咐家屬或護工幫助患者被動運動肢體,溫水擦浴身體。
3結果
為了提高臨床護理的綜合效果,本次選用了針對性的護理措施,按照患者昏迷程度實施可行性的決策,這樣才能保證臨床護理工作達到預定的成效。借助這一護理措施,滿足了患者癥狀的科學處理要求,并且保障了疾病癥狀得到有效控制。輕度肝昏迷23例,經1w治療和護理后22例精神意識達到昏迷前狀態(tài),精神狀態(tài)經SAS評分與正常相比無統計學差異,1例轉為中度昏迷;中度肝昏迷26例,經1w治療和護理后23例睡眠時間轉為正常,撲翼樣震顫消失,但其中3例病例仍有性格改變,2例未見明顯好轉,1例轉入重度昏迷;重度肝昏迷7例,經1w治療和護理后4例恢復意識,但仍伴有撲翼樣震顫,言語不清,認知障礙,3例仍處于昏迷狀態(tài),未見明顯好轉。從本次慢性乙型肝炎肝昏迷的護理情況,經過臨床護理之后,56例患者病況均得到了有效控制,各類疾病癥狀明顯抑制而達到了良好的恢復效果,這促進了患者在臨床康復中的狀態(tài)恢復。因此,未來臨床對于慢性乙型肝炎肝昏迷可積極推廣護理方式,這是促進病況治療的可行性方式。
4討論
4.1肝昏迷 肝昏迷又稱肝性腦病,是導致慢性肝炎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沒有肝硬化亦可發(fā)生肝昏迷,由于不良生活習慣[1]或者病情程度較重,患者可反復發(fā)生肝昏迷。肝昏迷治療已經程序化,因此護理干預直接關系到患者的康復與預后[2]。肝昏迷分為輕、中和重度,針對不同類型的肝昏迷患者必須采取不同的護理手段,輕度患者精神狀態(tài)對其恢復起很大作用,因此本護理小組從心理護理入手,減輕患者心理負擔,達到了良好的效果。中度患者生活習慣改變較大,性格多較煩躁,出血、腹水和感染并發(fā)癥較多,因此本護理小組著重于并發(fā)癥的預防和控制。重度肝昏迷患者因其不能與醫(yī)護人員有效溝通增加了護理難度,被動運動可以對昏迷患者進行有效刺激,本護理小組在預防和控制并發(fā)癥同時加強對患者的被動運動刺激。輕度患者有1例轉為中度,其原因在于對醫(yī)護人員有著比較固執(zhí)的偏見,拒絕護理小組提出的意見和建議,消極治療,從而導致病情加重。中度患者有2例未見明顯好轉,其原因在于并發(fā)癥較多且肝功能指標很差,1例轉為重度。3例仍昏迷的重度患者由于病情嚴重,護理工作相對起效較慢。因而,本次經過按病況等級護理的操作方式,全面保障了患者癥狀的有效治療。
4.2護理措施
4.2.1嚴密觀察患者的意識和神志 對精神興奮、淡漠、性格及行為異常的肝炎患者,應考慮為肝昏迷早期,加強巡視,及時通知醫(yī)生,及時診治。對中度昏迷,答非所問,煩躁不安及哭笑無常的不合作患者要約束固定,加床檔,防止自傷或墜床;自腋下橫貫胸部系一大單,固定于床頭欄桿上;靜脈輸液針處亦應包扎固定于床框,注意保護皮膚,避免受壓壞死,避免發(fā)生褥瘡。深度昏迷者要密切觀察生命體征,加強口腔護理,配合醫(yī)生,不放棄挽救患者生命的一線希望。
4.2.2加強休息和飲食護理 患者應絕對臥床,護理人員要幫助并料理患者的日常生活,創(chuàng)造安靜舒適的休養(yǎng)環(huán)境,解除患者思想憂慮和恐懼。禁食蛋白質,保證每日攝入或鼻飼4184~6276kj(1000~1500kcal)熱量的飲食,直至完全清醒后1w。保持患者大便通暢,服用乳酸菌沖劑時必須用低于60℃的溫開水沖服(以免過高溫殺死乳酸菌),做好每晚的保留灌腸,如用1%米醋灌腸,減少腸道氨的吸收;排便困難時應帶指套挖出大便,防止消化道出血。
4.2.3記錄和觀察好24h液體出入量 特別對使用脫水劑、利尿劑的患者,要注意輸液速度并嚴防氣栓,輸液時脫水利尿劑使用完后1h內,應及時觀察尿量并做好記錄;靜脈滴藥要防止藥液外滲引起局部組織壞死,必要時可予熱敷。尿少時不宜吃橘子、蘑菇等含鉀多的食物,而尿多時則應及時補鉀。有腹水者,每天量腹圍,并計算好補液總量,供醫(yī)生參考。
4.2.4隨時保持呼吸道通暢 患者有上消化道出血時,應將頭側向一邊,并及時清除口腔內積血,吸氧時,每班要更換鼻導管,保持氣道通暢。觀察其他合并癥的發(fā)生,對出血、感染、肝腎綜合征、腦水腫、腦疝等要及時診斷,及時搶救。
5結論
慢性乙型肝炎肝昏迷對于患者而言是一個特殊時期,此階段不僅要執(zhí)行專業(yè)的治療方案,還要為患者提供可行性的護理對策,這是保障臨床工作成效的基礎。本次56例護理工作中,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采取可行性護理對策,實現了患者癥狀的有效控制,也降低了各類癥狀的危害性。
參考文獻:
[1]李麗霞,李清華,管蕊,等.乙型病毒性肝炎不良習慣的院外護理干預[J].護理學雜志,2010,25(9):77-79.
[2]羅玲,袁春蘭,賴寧,等.重型肝炎預后因素分析與護理對策[J].世界華人消化雜志,2011,19(19):2068-2071.編輯/申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