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臺灣,許多人會想到臺北101大樓與日月潭,但是臺灣還有鮮為人知的特色——鳥類生態(tài)。到臺灣觀鳥,可以在一天之內(nèi)在海拔的攀升中觀賞到各種不同氣候下的鳥種,是很特殊的臺灣旅游方式!
中國臺灣是鳥類的天堂,不論從地貌特征還是氣候條件,都非常適合鳥類生存。首先,臺灣處在亞歐板塊的邊緣,并因為擠壓而隆出海面,期間又有幾次因為海平面下降而與亞洲大陸相連,使得一些大陸上的古老物種散播到臺灣來;后來氣溫上升,這些物種往高山移居,因為地理上的隔離而演化成許多當(dāng)?shù)氐奶赜形锓N,鳥類也一樣;其次,臺灣位于太平洋的島鏈之中,在春秋兩季的時候,有許多南來北往的過境鳥會經(jīng)過臺灣,更有一些從遠(yuǎn)地造訪的迷途之鳥落腳在臺灣,這也使得臺灣的鳥類非常豐富。2011年底審定的臺灣鳥類紀(jì)錄,鳥種數(shù)已經(jīng)到達(dá)了600種!
與大陸的地廣物博不同,在臺灣觀鳥的另一個好處就是:我們可以在短短的一天之內(nèi),從平地一路往上到山區(qū)海拔3000米以上,小小一段路程可以體驗熱帶、亞熱帶、熱帶、溫帶及亞寒帶各種不同氣候所帶來的不同感受,其中鳥種也不盡相同。
大雪山 留鳥的圣山
地處臺灣島中部的大雪山森林游樂區(qū),是最適合首先造訪的山區(qū)觀鳥點,從臺中東勢的低海拔開始,一直到3000米的高海拔山區(qū),行車其中,可以慢慢體會海拔間的植物變化,以及臺灣大部分的留鳥與特有鳥種。
大雪山最讓我們興奮的時候,就是每到冬季山桐子的季節(jié),好幾棵山桐子垂掛著滿滿鮮紅色的果實,吸引了許多鳥爭先取看著這些鳥津津有味的吃果實,也讓我好奇著它是什么味道,曾經(jīng)好奇嘗了一口,沒想到又酸又澀,只能說鳥果然是沒有味覺的動物!而大雪山不只有冬季令人興奮,繁殖季的時候幾乎可以感受到整個山區(qū)這些鳥兒們有多么的繁忙,一早就開始鳴唱,接著又忙著育雛,只要愿意尋找它們的蹤影,必定可以有所收獲。
人間仙境合歡山
合歡山位于臺灣臺中、花蓮與南投三縣的交界處,海拔約3400米,是一處交通方便、容易到達(dá)的臺灣高山森林游樂區(qū)。合歡山因海拔位于云霧帶的上方,云海景觀亦堪稱一絕。云海伴隨日出、晚霞,更猶如置身人間仙境。
在這個寒冷、生存條件不佳的高山中,仍然有鳥類生活于其中,像是色彩艷麗的酒紅朱雀,雖然看似高貴不可侵犯,但來到了合歡山,就知道它有多么貼近我們的生活。它們會在屋檐下、停車場草皮中專心地覓食,不太在乎我們的動作,這時候只要小心翼翼地關(guān)注它們的行蹤,緩緩地按下快門,一定能拍到很不錯的片子。
武陵 鳥兒與櫻花一同紛飛
武陵既擁有天然的原始森林,又種滿了各種花果樹,每年一到花季,就可以找個好天氣上山,當(dāng)看到林道兩旁一整排的櫻花樹,還有許多山鳥在其中覓食,心里的煩惱,在此刻都煙消云散了!在武陵,專心地按著快門,享受鳥語花香才是最值得專注的事??粗S山雀在櫻花樹上,優(yōu)雅的雙腳抓著花,貪心的嘴卻又無法停住,咬著另一朵花,忙碌而專注地為自己的生存而努力,真是讓人感嘆!在拍攝上只需要注意過濾背景的雜亂,就能抓住不錯的黃山雀特寫。
野柳 臺灣鳥種積累的圣地
野柳可以堪稱是臺灣最神奇的公園了,它位于臺灣的最北端。這樣一個小小的公園,在春秋兩季鳥類遷徙時成了過境鳥休息的地方,就是這個原因,讓想認(rèn)真了解鳥種種數(shù)的人一再造訪。因為在冷暖氣團(tuán)交界的前后,野柳就有可能出現(xiàn)從來不曾在臺灣島內(nèi)發(fā)現(xiàn)過的鳥類。這種經(jīng)常發(fā)現(xiàn)不熟悉的鳥,然后進(jìn)一步認(rèn)識它、了解它的過程讓人樂此不疲,而這種樂趣甚至比得上“收藏”的過程,也吸引了許多愛鳥人士共同參與發(fā)現(xiàn)臺灣尚未出現(xiàn)的鳥種紀(jì)錄。
蘭嶼 東方海面上的明珠
蘭嶼位于臺灣東南方的太平洋海上,面積約為45平方公里,四周圍繞著純凈湛藍(lán)的海洋。此島位屬亞熱帶地區(qū),形成具有原始熱帶島嶼的地形景觀。再因為蘭嶼島地理上屬于菲律賓板塊,跟菲律賓有些地緣關(guān)系,加上長期的地理區(qū)隔,島上的鳥類特殊,有褐鷹、紫壽帶(黑壽帶)等留鳥,多為臺灣島沒有或相當(dāng)稀少的鳥種。
蘭嶼島上特殊的還有少數(shù)民族文化,達(dá)悟族在蘭嶼島上生存了上百年之久,演變出獨特的海島民族文化。在蘭嶼島上,我們所能感受到的是屬于南島特有的悠閑,看著島上居民放養(yǎng)的羊、豬、雞與鴨等,你只想與世無爭,痛痛快快地對著大海放空一下,而這里的鳥類更是會讓你有來到菲律賓的錯覺!
臺北植物園 都市中的綠洲
臺北植物園位于臺北市的西南邊,占地約8平方公里,因為植物園的植物茂密,成為都市中的綠洲。生活在城市中的鳥可以在此生存,像是五色鳥、黑冠麻鷺等,在郊外或許不是那么容易拍攝的鳥種,反而在這里可以輕易地拍攝到,正因為都市里只有這么一小塊綠洲,它們留在園區(qū)里才能好好地生存下去。
如果你對于臺灣的留鳥、山區(qū)的鳥有興趣,從冬季約1月、2月的果季與花季一直到4月、5月的繁殖季都算是不錯的時節(jié)。1月、2月的果季與花季會吸引山鳥徘徊在幾棵樹上,相對比較容易拍攝,在加上背景優(yōu)美,是鳥友們常常會選擇出門的季節(jié)。而在4月、5月則不但有春季遷徙過境的鳥類可以期待,加上夏候鳥如仙八色鶇、臺灣夜鷹等的到來,可以讓你的觀鳥行程更加豐富!而臺灣的夏季也是一樣精彩,可以選擇到馬祖觀賞數(shù)量最稀少的黑嘴端鳳頭燕鷗,再搭配臺灣的山鳥,也是一趟相當(dāng)不錯的旅程!
臺灣觀鳥建議
行程:臺灣的攝鳥行程一般在7天~10天,可以安排從海邊到山區(qū),也可以都在山區(qū)尋找所有臺灣山鳥。如果時間允許,可以在再選擇一個海島,如蘭嶼或龜山島等,會有不一樣的收獲。行程安排最重要的還是取決于想看的鳥類。
裝備:觀鳥、拍鳥必備的就是望遠(yuǎn)鏡、長焦鏡頭和相機(jī)。15倍~60倍的專業(yè)望遠(yuǎn)鏡價格很高,如果財力有限,選擇普通的7倍~10倍望遠(yuǎn)鏡也可以。鏡頭的選用上,70mm-200mm變焦鏡頭是基本裝備,我們還推薦樂攝寶的Scope PhotoTravel系列觀鳥背包,非常適合觀鳥、拍鳥中使用。
交通:臺灣的觀鳥點,交通大部分都算容易到達(dá),如果人數(shù)在3人~4人,一臺9人座的面包車就幾乎可以到達(dá)所有觀鳥點。如果去離島地區(qū),因為氣候因素,需要掌握航空或海上的交通,這方面雖然比較難統(tǒng)籌,但收獲絕對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