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閱讀是人獲得知識的一種最基本、最重要的途徑,是一項非常復雜的綜合性智力活動。小學生閱讀能力的形成與老師的語文教學息息相關,而閱讀教學又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
關鍵詞:小學生 閱讀能力 培養(yǎng)
中圖分類號:G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4)05(b)-0240-01
閱讀是人獲得知識的一種最基本、最重要的途徑,是一項非常復雜的綜合性智力活動,它包括感覺、知覺、注意、記憶、思維、想象等多種心理因素。《小學生閱讀能力的形成與老師的語文教學息息相關,而閱讀教學又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平時的語文教學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就顯得至關重要了。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培養(yǎng)小學生的閱讀能力。
1 作為語文教師必須做好課內閱讀
“授之于漁”,把閱讀的方法傳授給學生。課內閱讀是課外閱讀的前提、基礎,課外閱讀是課內閱讀的拓展、延伸。教材中的每篇文章都是知識、思維、情感、審美等多方面教育要素組成的綜合體。但是,目前為止還有不少教師著力于知識點的落實,重復著“分析—綜合”老的教學思路,孤立的分析每個段落,大大破壞了文章整體結構的情境和意蘊,人為的肢解文章的整體美感,也就忽略了學生語感的培養(yǎng)進而錯失發(fā)展直覺思維能力的良機。教學過程中要逐步改變課內閱讀的方式、方法,讓學生積極、主動的去學習。讓學生在互相交流、討論、解疑的過程中,深入理解課文,讓學生真正走進書本,感悟文本。我們在教學課文的時候,要注意強調要求學生對文章有整體的、生動的感覺,讓學生獲得對課文整體的直覺把握
2 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讓學生喜歡上閱讀
我們都知道“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俄國著名教育家烏申斯基曾經說過:“沒有任何興趣,被迫進行的學習會扼殺學生掌握知識的意愿?!迸d趣可以極大的鼓舞和推動學生進行課外閱讀。學生只有產生了閱讀興趣,才可能從內心深處對課外閱讀產生需要,才會喜歡上課外閱讀。那么激發(fā)學生閱讀的興趣該怎么做呢?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學生都希望在閱讀文章后,渴望能得到老師、家長和同學們的承認與贊許,滿足自己的成就感。針對學生這一心理特點,我們可以開展美文朗誦、成語接龍、演講比賽、講故事比賽等活動;還可以開展一些名人名言交流會,讀書心得、讀書經驗交流會等活動,讓每個學生都有施展自己才能的機會。比如:我在班里開展了一次“我讀書,我驕傲”的演講比賽,參賽同學講得滔滔不絕,觀眾聽得津津有味,不但增長了知識,而且大大激發(fā)了同學們的閱讀興趣。
(2)古代詩詞歌賦是我國傳統(tǒng)文化的瑰寶,它們整齊的節(jié)奏,強烈的節(jié)奏感,讀起來瑯瑯上口,易讀成誦。“書讀百遍,其意自見”,讓學生從小養(yǎng)成誦讀古代詩詞的習慣,可以促進語言的發(fā)展,智力的提高,還可以陶冶情操,培養(yǎng)學生健康的審美情趣。在平時指導詩歌鑒賞時,結合班級實際情況安排每堂課背一首詩(詞)。通過長期的誦讀,不斷的積淀語感,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自然也就形成了。
3 重視方法指導,不斷提高學生讀書的積極性
興趣是人們從事任何活動的動力,但學生光有課外閱讀的興趣,單憑興趣毫無目的、不循方法的閱讀,閱讀的意義和效果也就可想而知。我們要引導學生不僅喜歡閱讀,而且要學會如何去讀,要讀的有效率,更有效果。
3.1 教師要掌握常用的讀書方法
教師要教會學生閱讀,自己必須掌握一些常用的讀書方法。注意在教學過程中靈活運用讀書方法,加強學生閱讀實踐的指導。如邊讀邊思考的方法,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的方法,聯(lián)系生活實際的方法,結合時代背景體驗的方法,圈畫批注的方法,摘抄評價的方法等。教師在備課的時候,要注意把指導閱讀方法作為一項重要的教學目的寫進教案,設計出實施的步驟和方法。
3.2 將讀書方法與閱讀教學有機結合
指導學生掌握讀書方法,讓學生自己學會閱讀。首先,閱讀前提出相關要求。教師在備課過程中注意把讀書方法的指導作為一項重要的教學目標寫進教案,并設計出實施的具體步驟和恰當?shù)姆椒?。其次,在閱讀過程中相機指導。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教師要針對學生有疑惑的地方、課文中的重點、難點給予適當?shù)狞c撥、啟發(fā)和引導,指導學生解決閱讀中遇到的困難、疑惑,從而讀懂課文。最后,閱讀結束后總結方法。教師引導學生在閱讀實踐后,回憶剛經歷的閱讀學習過程,總結歸納讀書方法。鼓勵學生把學到的方法不斷地運用于閱讀實踐中,逐漸形成獨立閱讀能力。一種閱讀方法的掌握,不一蹴而就的,是一個長期堅持的結果。只有讓學生在閱讀實踐中不斷練習,反復運用,逐步熟練,最終形成能力。
4 啟發(fā)學生質疑,逐步促進學生的閱讀的養(yǎng)成
在閱讀教學過程中,如果單純是教師提出問題,學生根據(jù)老師的提問來思考、回答問題,那么學生總是處于一種被動的局面。要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教師要想辦法引導學生學會質疑,提出問題,圍繞學生提出的問題,展開教學活動,如此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就會得到極大的提高。學生一經啟發(fā)和引導,學習的積極性就被調動起來了。認真讀書,主動發(fā)現(xiàn)的問題也多起來了,學生的求知欲強得到了強化,學習興趣也就有了。善于啟發(fā)學生質疑,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逐步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
5 引導學生大膽質疑,勇于創(chuàng)新
古人云“學貴有疑?!蔽覀冊诮虒W過程中要習慣引導學生大膽質疑,敢于創(chuàng)新。學生積極的思維往往是從疑問開始的。打開一切科學知識大門的鑰匙都疑問。有疑問才能促使學生去探索,去創(chuàng)新。心理學研究表明:疑,最易引起思維的不斷深入。在教學中,教師要大膽鼓勵學生積極思考,敢于提出疑問,勇于創(chuàng)新。
學生要想在閱讀活動中有所創(chuàng)新,有獨到的體驗,必須學會批判的接受、學習課文。一個學生只有敢于批判、會批判,才能顯示出他的個性,才能真正培養(yǎng)起閱讀的興趣。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的積極引導,鼓勵,把學生引入問題的天地,通過逐步“做”和“悟”,學會閱讀,敢于質疑,勇于創(chuàng)造,敢于批判包括批判課文的內容和觀點。教師在閱讀活動中,要時刻致意發(fā)揮自己的主導作用,引導學生勇于質疑,不迷信閱讀文本和教師,展開討論,多從不同的角度來結實。這樣,學生的個性化閱讀才有質的提高,閱讀的能力也才會真正的形成。
總之,小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持之以恒地閱讀,堅持不懈地練習,“授之以漁”教會學生閱讀的方法,讓學生喜歡上閱讀,才能不斷提高小學生的閱讀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