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大部分番茄采用露地栽培,近年來采用地膜栽培的面積有所增大,雖然地膜覆蓋栽培對提高表土溫度、保持畦土疏松、促進根系生長、提高產量和品質能起到很大作用,但也遇到一些問題,如地膜清除不徹底會影響后季作物根系的生長,且對追肥造成一定的困難。而采用稻草覆蓋栽培(以下簡稱覆蓋栽培)技術,不僅材料易取、操作簡便、施肥容易,而且能起到保濕、防草、保持土壤疏松、促進土壤微生物活動、提高產量及品質的作用。本文主要對該技術主要規(guī)程進行介紹,以供參考。
【關鍵詞】番茄;高效栽培;稻草覆蓋栽培;栽培技術
1 育苗
1.1 合理確定播期
華南秋植番茄一般在8~9月播種,9~10月移植,若太早播種和移植,在高溫、高濕的環(huán)境條件下易發(fā)病(如青枯病、根腐病等),其他省份可根據(jù)當?shù)氐姆N植習慣而定。
1.2 營養(yǎng)土的準備
營養(yǎng)土育苗是培育壯苗的主要措施之一。營養(yǎng)土應保水、保肥、透氣性好,富含有機質和氮、磷、鉀等各種主要營養(yǎng)元素,且沒有蔬菜病蟲害的污染。具體做法是:將充分腐熟的廄肥曬干碾細過篩后,與肥沃而又未種過同科作物的菜園土或塘泥按肥∶土為1∶3的比例拌好,再在每立方米土肥中加入腐熟過篩的豬糞干或雞糞干15~20㎏、過磷酸鈣1㎏、草木灰50㎏,也可用復合化肥來補充氮、磷、鉀,用量為0.1%,然后在每1000㎏營養(yǎng)土中均勻摻入50%托布津或50%多菌靈80g、2.5%敵百蟲60g。
1.3 種子處理
將種子先置于5%福爾馬林溶液中浸泡15~30min(防早疫?。?,然后在10%磷酸三鈉溶液中浸泡20min(防病毒病),再在1%高錳酸鉀溶液中浸泡15~20min,以充分殺菌消毒,取出后用清水沖洗干凈。種子經過藥劑殺菌后,再用溫水浸種。
方法:將種子用清水洗凈后放入55℃溫水中,不停地攪動。當水溫降至35℃時停止攪動,保持水溫25~35℃,浸泡種子5~6h,并用手揉搓,盡量將種毛搓掉,以增加種子吸水能力和透氣性。最后將種子撈出,進行催芽。
1.4 播種
采用60穴的軟盤育苗,在穴盤內裝入已配好、相對濕度為60%~70%的營養(yǎng)土,刮平,在穴正中打0.5~1㎝深的小孔,將1~2粒催芽露白的種子播入孔內,用營養(yǎng)土封孔,刮平。
1.5 培育適齡壯苗
由于番茄在苗期已進行花芽分化,故壯苗是早熟豐產的基礎,也是栽培成敗的關鍵。壯苗標準是:苗高15~20㎝,莖粗壯,節(jié)間短,具有6片左右真葉;葉片肥厚濃綠,葉邊緣及葉背面呈淡紫色,莖葉健壯,根系發(fā)達;未遭受病蟲為害。
2 定植和定植后的管理
2.1 高畦栽培
要求采用高畦種植(尤其是南方雨水多的省份),要求畦高30㎝以上,做到雨停溝干,使畦土經常處于干爽狀態(tài),避免根系部位積水而引發(fā)病害,以減輕根腐病、青枯病、枯萎病的發(fā)生。
2.1 施用碳氨、石灰
土傳病害病原菌是真菌,對氨比較敏感,所以在漚田時施用碳酸氫銨對病菌具有較強的殺菌防病效果;南方土壤多呈酸性,而番茄土傳病害在酸性的土壤中易發(fā),在耕地時可施用一定量的石灰,不但可中和土壤酸性,也可起到殺菌的作用,還可預防由缺鈣而引起的臍腐病。
2.3 配方施肥
要深翻施足基肥,番茄對氮、鉀元素的需求量較大,也需適量磷元素。實踐證明,肥料施得足,不僅坐果率高、果實大,而且會使空洞果減少、品質提高。每生產1000㎏番茄,需氮3.5㎏、磷1.0㎏、鉀3.9㎏。氮可以促進蛋白質和核酸的形成,使作物營養(yǎng)生長旺盛,但注意要使用硝態(tài)氮,氨態(tài)氮易造成幼葉缺水而卷曲,使用不當或過多則易引起植株徒長和落花;鉀是品質元素,被吸收量最大,可以提高作物的抗病力,使果實著色均勻,減少落花落果,防止茶色果和筋腐果;番茄掛果后1個月是吸收鈣的關鍵時期,番茄含鈣量高,但是在植株中移動困難,因此必須給予補充,否則果皮薄,易引起臍腐;硼能促進花芽分化,使花粉管伸長、開花一致,還可提高坐果率和單果重,因而宜適當補充硼元素。因番茄品種產量高、生長期較長,所以定植前一定要施足底肥,一般毎667㎡施腐熟農家肥3000㎏或腐熟的雞糞1000㎏、氮磷鉀復合肥50㎏,同時還要施入鈣、硼等中微量元素肥。2/3基肥進行全層撒施,1/3基肥在畦中間開一小溝條施。
2.4 覆蓋稻草
在整好的畦面上(要求畦面的走向是南北方向,使畦面和植后植株葉片光照均勻,以避免畦東西走向而造成畦土南高北低的溫差及南北面植株葉片光照不均勻現(xiàn)象而影響果實的生長發(fā)育)均勻而整齊地覆蓋一層5~10㎝厚的稻草,稻草的方向與畦面的方向垂直。
2.5 定植
定植要選在晴暖天氣進行,注意冬天定植要看天,一般選擇陰冷天尾晴暖天頭的天氣定植;高溫季節(jié)應選擇下午定植。密度可根據(jù)品種的特性來確定,推薦行株畦模式:畦頂寬80㎝,畦溝寬40㎝,每畦栽2行,行距為50~60㎝,株距為40~50㎝,一般毎667㎡植1300~1800株。
2.6 中耕松土
從定植到緩苗后,視情況中耕松土2~3次,由于畦面采用稻草覆蓋,畦面不必中耕松土,在畦的兩側中耕松土即可,松土的原則是前期深、后期淺,一次比一次遠離根系,總的來說,中耕要盡量避免損傷根系,以防青枯病和病毒病等的發(fā)生。
2.7 肥水管理
從緩苗后到第一穗果膨大前,為使開花坐果整齊,減少落花和落果,確保前期產量,一定要控制營養(yǎng)生長,特別是對生長勢較強的品種,要控制澆水,進行蹲苗。如秧苗發(fā)生徒長,可噴矮壯素,濃度可適當加大。第一穗果長到核桃大小時要及時澆水追肥,以滿足果實發(fā)育的需要。第二花序坐果時要加強肥水管理,促使果實迅速膨大。第一穗果由青變白時進行第二次澆水追肥,追肥以速效化肥為主,每667㎡施尿素10㎏或硝氨20㎏,缺鉀時應施硫酸鉀10㎏。生長中后期可在畦腰1/2高處開一淺溝施入高鉀復合肥,或在畦溝灌入不超過畦高1/3的水,并在溝水中撒施復合肥料,攪拌水讓肥料充分溶解,然后讓畦土自然吸干。在始花期、幼果期分別用800~1000倍的硼酸液或0.3%硼砂液作根外追肥,以提高植株的抗病能力和結實率;番茄開始坐果后30d內,適當增施鈣素肥料,可用1%過磷酸鈣、0.1%氯化鈣、氯得鈣或鈣寶進行根外追肥,從初花期開始噴1次,隔15d再噴1次,可減輕臍腐病的發(fā)生。
2.8 整枝
為改善植株的光照、通氣條件,協(xié)調營養(yǎng)生長與生殖生長的矛盾,需對植株進行整枝。一般使用雙干整枝,除留主枝外,再留第一花序下的1個側枝,其余側枝全部除去。在整枝過程中,要防止人為地傳播病毒病,要先整好的再整病株(也可把病株拔掉)。因病毒病是通過汁液傳播的,所以切不可用指甲掐斷腋芽,更不可用剪刀等工具剪枝、芽,以防把病株的病菌、病毒帶到其他植株上。結果盛期以后,因植株長高、長密,要摘除下部老葉、病葉,以加強通風透光,減少呼吸消耗。
2.9 疏果
一個果穗上如果果實著生過多,往往會因養(yǎng)分供應不足和光照條件差而導致畸形果增多或單果重降低、果實大小不整齊,因此,要及時疏果以提高果實的產量和商品性。疏果的適宜時間是在果實長到蠶豆大小時進行,一般每花穗留4~5個健壯、圓正、著生向陽處的大果,把小果及畸形果摘除。
2.10 物理防治
利用蚜蟲、斑潛蠅、薊馬等害蟲對黃色具有強趨性的特性,在田間懸掛黃板誘殺害蟲,這樣能有效減輕斑潛蠅為害造成的葉片干枯現(xiàn)象、提高葉片的光合作用,還可預防蚜蟲為害造成病毒病的發(fā)生。
3 覆蓋稻草效果
3.1 保濕節(jié)水
采用稻草覆蓋可阻隔太陽光對畦面的直射和風直接吹向畦面,能大大減少畦土水分的蒸發(fā),很好地保持根系在適宜的水分范圍內生長,灌水1次可維持15d左右,比沒覆蓋稻草種植節(jié)水20%以上。
3.2 根系發(fā)達
使畦表土經常保持濕潤狀態(tài),稻草覆蓋表土層的根系較露地栽培的多,并且土壤也常保持較疏松的狀態(tài),因此植株根系發(fā)達,吸水和吸肥能力大大增強,促使植株生長健壯,不但提高了抗病能力,也提高了產量和果品質量。
3.3 病蟲害減少
覆蓋栽培的植株生長健壯、抗病能力增強,加上結合采用物理防治和整枝摘葉等措施,使得田間通風透光,病蟲害大大減輕(如蚜蟲、斑潛蠅、病毒病、斑枯病等),用藥減少15%以上,保證了果品的食用安全。
3.4 節(jié)省用工成本
采用覆蓋栽培技術可減少中耕除草1~2次,減少用藥1~2次,減少用水2~3次,因而能減少用工成本的投入。
3.5 效益增加
采用此技術能使病害減少(尤其是斑枯?。⒏祩ι?、根系活力強,使得植株后期也能保持生長旺盛的狀態(tài),采果期能延長1個多月,產量大大提高,且后期也能保持較高的商品果率,大大提高了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