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xiàn)在很多人言必稱“寶”,把它們當成了互聯(lián)網金融的代名詞;也有不少人被各種“寶”層出不窮的噱頭迷亂了眼,片面追求所謂的高收益,把現(xiàn)金類產品階段性的高收益現(xiàn)象當成了互聯(lián)網理財產品的固有特征,陷入了先入之見的認識誤區(qū)。
在每一場技術變革中,消費者都是受益者,互聯(lián)網金融也不例外。然而,投資這件事情又有些例外,它與投資者的利益直接相關,因此不得不謹慎。
各種“寶”多為貨幣基金
阿里和天弘基金推出“余額寶”被看作是2013年互聯(lián)網金融的爆點。這款自稱為“絲”理財神器的互聯(lián)網貨幣基金產品,因其超高的活期利率收益以及靈活的資金轉入轉出,一度成為了互聯(lián)網金融的代名詞,上線短短5個月資金規(guī)模即超過了1000億元。年化收益率4.8%~5%,流動性為T+0的余額寶的吸金能力讓整個傳統(tǒng)銀行業(yè)目瞪口呆。2013年12月1日,支付寶稱,余額寶每天向用戶分享的收益超過1300萬元,累計分享收益7.88億元。不少業(yè)內人士認為,余額寶已成為活期存款的替代品。
2013年11月1日,備受關注的淘寶理財平臺上——17家基金公司集體亮相,正式開賣基金。此外,百度百發(fā)、和訊理財客、搜狐搶錢節(jié)、蘇寧易購、騰訊以及市場上的各種“寶”都開始了用自身平臺賣在線理財產品的實踐。
業(yè)內人士指出,互聯(lián)網搭建起了新的理財平臺,但投資者有必要厘清的是,自己所投資的產品究竟是什么,收益又是如何來確定的。
很多互聯(lián)網理財產品的實質,是與貨幣基金進行了“鏈接”,包括支付寶的余額寶、天天基金網的活期寶、金融界的盈利寶、眾祿的現(xiàn)金寶等,投資者購買了這些產品,其實就是認購了某一只貨幣基金。如“余額寶”與天弘基金進行合作,投資者實際上是購買了天弘增利寶貨幣基金;活期寶采用了一對多的模式,投資者可以選擇南方現(xiàn)金增利貨幣A、華安現(xiàn)金富利貨幣A、寶盈貨幣A及長城貨幣A等貨幣基金產品;客戶存入盈利寶的資金相當于申購了鵬華貨幣基金;眾祿的現(xiàn)金寶,其背后是海富通貨幣基金。
貨幣基金規(guī)模增長是長期趨勢
東方證券2013年11月15日發(fā)布報告稱,中國當前與美國20世紀70年代末的情況非常類似,皆已形成了存款利率市場化的倒逼機制,當前是中國貨幣基金發(fā)展的黃金機遇期。
美國
20世紀60年代末~70年代初,美國對銀行存款規(guī)定了4.5%的利率上限,對存貸組織的存折賬戶規(guī)定了4.7%的上限,而貸款利率超過10%。于是,創(chuàng)建一個投資財政債券、大額存款憑證和其他短期金融工具,賺取高額利息,并從利息中拿出一部分回饋給持有人的念頭誕生了,并逐漸發(fā)展成貨幣基金。由于貨幣基金為小投資者提供了高收益的短期投資工具,并且比銀行儲蓄利息高出5個左右的百分點,使得投資者把更多的銀行儲蓄轉換為貨幣基金。
創(chuàng)立于1970年的第一只貨幣基金“儲蓄基金”在誕生時規(guī)模僅有30萬美元。到了1973年全美也不過僅有4家貨幣基金,總規(guī)模1億美元。1974~1982年,美國貨幣基金從不到20億美元增加至2300億美元,貨幣基金資產總規(guī)模占共同基金資產的3/4。1987年美國股市大崩潰,再次導致大量的資金流入貨幣基金,其資產總額突破3000億美元。1997年,美國貨幣基金超過了1萬億美元,到2007年超過了3萬億美元。2010年,美國貨幣基金規(guī)模約為2.7萬億美元,略低于股票基金,高于債券型基金。
截至2012年年底,美國貨幣基金總規(guī)模這一數(shù)字達到了驚人的2.67萬億美元,占全部共同基金的22.29%。
中國
貨幣基金規(guī)模在中國的突飛猛進,只是近兩年的事情。截至2011年一季度末,國內貨幣基金規(guī)模不足1300億元,在近3萬億的基金規(guī)模中占比不足5%,仍有14家基金公司沒有發(fā)行貨幣基金。
貨幣基金在2012年迅速“暴肥”。2012年底全部貨幣基金總規(guī)模比2011年底同比增長94%,占全部基金總規(guī)模的比重達19.96%,僅次于股票基金,一躍成為主流的基金產品。在貨幣基金迅速擴容的同時,行業(yè)集中度進一步提高。截至2012年年底,前十大貨幣基金總規(guī)模達3539億元,占全部63只貨幣基金5722億元總規(guī)模的62%。
2013年第三季度末,貨幣基金總規(guī)模已達4802.6億元,占全部開放式基金規(guī)模的比例為17.86%。
從美國的經驗來看,貨幣基金的迅速發(fā)展是市場利率超過銀行和其他存款機構管制利率的產物,其存在的目的就是為了規(guī)避利率管制,市場利率高于銀行存款利率的差額就是貨幣基金發(fā)展的動力。儲蓄替代、流動性管理需求、避險功能成為影響貨幣基金規(guī)模最主要的三點因素。美國貨幣基金從產生之日起就可根據其持有基金的價值簽發(fā)支票,而中國現(xiàn)階段還不可以,因此貨幣基金在中國沒有儲蓄替代功能,其發(fā)展空間雖然很大,但發(fā)展速度會受到一定程度的約束。
各種“寶”高收益不可維持
人們常說,通脹是一種貨幣現(xiàn)象:流動性放松,通脹就來了;流動性收緊,通脹就受到遏制。貨幣基金以貨幣命名,其收益率的高低自然也是一種貨幣現(xiàn)象。
總體來看,貨幣基金在較短階段內的規(guī)模大小主要受資金面是否寬松所影響,資金緊張則資金利率高,貨幣基金收益上升、規(guī)模上升,反之則規(guī)模下降。另外在季度末和半年末時受銀行存款影響,如果不存在基金本身“沖規(guī)?!币蛩?,時點規(guī)模通常小于平時實際規(guī)模。
余額寶的崛起在于其抓住了淘寶的海量用戶和支付寶規(guī)模龐大的冗余資金的理財需求,提高了用戶購買貨幣基金的便利性,降低了貨幣基金在不同賬戶之間劃轉帶來的損失。
而作為現(xiàn)金管理工具,流動性其實是貨幣基金的生命線,也是最為考驗其投資管理水平的核心指標。就在2013年年中的“錢荒”時節(jié),由于貨幣市場利率飆升,引發(fā)貨幣基金整體規(guī)模雪崩,一度縮水超過了60%。而在驟然而至的贖回風潮下,部分規(guī)模較小的貨幣基金甚至不得已暫時采取限制贖回的措施以贏得時間騰挪資金,但其代價是貨幣基金的流動性“懸空”。
針對“百發(fā)”給出的8%的年化收益率,業(yè)內人士指出,這是利用了“1分錢大禮包”中“買多少送多少”的2倍投資杠桿。即投資者花1元錢購買華夏基金的貨幣基金,百度的小額貸款公司同時向投資人提供1元錢的免息貸款用于購買貨幣基金,投資人最終可以獲得雙倍收益。這也意味著多出的3~5個點收益是借由補貼的方式完成,而為其買單的是基金公司。
2013年6月以來,隨著市場資金面的持續(xù)緊張,貨幣市場利率不斷高企,貨幣基金收益率也水漲船高。而在年末效應的進一步催化下,貨幣基金平均收益率逼近歷史高位,甚至有貨幣基金的七日年化收益率突破10%。一旦回歸到3%左右的常態(tài)水平,補貼高收益模式或難以為繼。
晨星中國提供的歷史數(shù)據表明,把目光放在較長的歷史時期,最近3年、最近5年和最近10年,貨幣基金的年化收益率并不理想(見表1)。這與它的收益風險特征相符:市場總是公平的,放在足夠長的時空,你得到了什么,總要相應失去什么。
僅從固定收益角度來看,貨幣基金的長期收益狀況也不占優(yōu),濟安金信基金評價中心提供的數(shù)據也證明了這一點兒。見表2。
由于美國近年來實行量化寬松的低利率政策,致使貨幣市場基金的收益率保持在很低的水平。據《洛杉磯時報》的報道,2011年美國貨幣基金的平均收益僅為0.04%;而2012年有47家貨幣基金提供的收益扣除手續(xù)費后僅為0.01%,而同期股票市場、貴金屬市場、大宗商品市場飛漲。
投資者可以容忍杠桿化資產10%的損失,可是人們習慣假定貨幣基金是保本的,哪怕1%的損失都無法容忍——就像人們無法容忍存款損失1%一樣,因此一旦股市好轉,貨幣基金收益進入下降通道,各種“寶”的成色必將大受影響。但我們完全不必為此擔心:除了貨幣基金,誰說互聯(lián)網金融不能賣債基甚至股票基金呢?支付寶近期進軍互聯(lián)網金融“燒”起的第三把火——定期寶,爭奪的就是短期理財市場,已經比扎堆貨幣基金前進了一大步。需求的動力和創(chuàng)新的力量總是超乎我們的想象。
近日,以《銀行怎樣秒殺余額寶》為題,市場上出現(xiàn)了這樣一種說法,現(xiàn)摘錄如下:
“事實上,余額寶是依托支付寶這一基本支付賬戶而衍生的理財產品,它的規(guī)模一定程度上取決于支付寶的備付金規(guī)模。形象地講,如果把支付寶視作一家儲蓄銀行,備付金就是沉淀的日均活期存款,而余額寶則是為這些資金提供了一個出路。
“讓基金公司感到兩眼放光的是,支付寶的備付金余額顯然無法與一家中型銀行的活期存款相提并論。僅以招行為例,該行2013年三季度末2.68萬億元存款中,接近50%是活期存款。也就是說,招行可供基金現(xiàn)金理財挖掘的資金池,怎么說都是萬億級別以上的規(guī)模。要是銀行真敢給活期存款對接5個點以上的年化收益產品,同時還維持活期賬戶的支付便利性,秒殺余額寶自然不在話下。
點評:按照監(jiān)管規(guī)定,支付寶賬戶中沉淀資金產生利息的至少90%可由第三方支付機構獲得。支付寶用“余額寶”革了自己賬戶的命,贏得的卻是市場。然而支付寶可以這樣做,銀行卻不能。支付寶賬戶中的沉淀資金和銀行的活期存款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前者支付寶不能動,后者銀行已把活期存款轉化成了相應的長期貸款,是銀行賴以生存的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