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G807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009-9328(2014)03-000-02
摘 要 根據(jù)2011年版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規(guī)定,籃球項目是必修課,但現(xiàn)如今籃球課對初中女生來說是一個很薄弱的環(huán)節(jié)。本文來源于本人多年初中體育教學實踐經(jīng)驗,從探究初中女生對籃球課興趣不高的原因入手,通過改變正常教學順序,以簡化規(guī)則的教學比賽來提高初中女生籃球興趣,從而增強其對籃球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進而改善中學女生對籃球運動教學產生的消極心理。再進行適當籃球基本功練習,通過以賽代練,培養(yǎng)她們對籃球運動的學習興趣,從而提高初中女生整體對籃球的興趣愛好,最終達到提高教學效率和質量的目的。
關鍵詞 籃球課 興趣 以賽代練 實用性 娛樂性
眾所周知,初中女生的籃球課不好上。特別是處于農村的初中更是難上加難,由于她們身體素質相對較差,而且膽子小、不好活動、怕臟、怕累、怕球、無興趣等女生特有的生理和心理特點,客觀地限制了她們對籃球運動的興趣。加之有些小學根本就沒有上過規(guī)范而全面的籃球課(前幾年的七年級女生課堂隨訪了解到有10%左右的女生沒有碰過籃球,30%的女生不太想上籃球課),就更加導致她們對上籃球課沒有多大興趣了。
那么,有沒有較好的教學手段或方法使她們克服自身的缺點和不足,培養(yǎng)女生對籃球運動產生濃厚的興趣,從而使籃球教學中“要她學”變?yōu)椤八獙W”呢?
在多年的籃球教學實踐中,我逐漸認識到,女學生不喜歡籃球運動的原因除了生理和心理方面的因素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是由于我們在籃球教學過程中總是將女生和男生同樣進行籃球教學,過多的注重簡單的單個技術動作的技術教學,俗稱基本功練習,枯燥乏味的教學手段,使籃球運動的樂趣無從體驗,所以學生學習熱情不夠,甚至對學習失望,也就更產生不了興趣。
2011年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中水平四(7-9年級)要求基本掌握籃球運動項目的技術和簡單戰(zhàn)術,包括基本技術:移動、運球、雙手胸前傳接球、原地單手肩上投籃、行進間單手肩上投籃、體前變向換手運球、籃球游戲和比賽等內容。如是按照正常教學順序教學,對學生來說比較枯燥,特別對女學生來說更加沒有學習的興趣,從而造成教學效果差,學生不愿意自主學習的局面。其實學習各種籃球技術的最終目的就是將它們運用到游戲或實戰(zhàn)當中去,所以我認為中學女生籃球技、戰(zhàn)術教學的簡單實用性和娛樂性原則就是籃球教學的關鍵所在,更是培養(yǎng)女生學習籃球興趣的關鍵所在。興趣是學習的初始動機,也是有效學習的保證。學生有興趣參與的活動,一定要給予熱情地支持和指導;反之,如果學生沒有興趣,任何活動都會讓他們覺得乏味。只有激發(fā)和保持學生的運動興趣,才能使學生自覺、主動、積極地進行體育課程的學習。在我對中學女生進行籃球教學的過程中,由于始終貫徹“興趣第一”這一原則,學生的學習興趣濃厚,連“恐懼”籃球運動的同學也逐步投入到籃球運動當中,教學效果十分顯著。本人通過長期教學實踐,不斷改變教學方法,慢慢摸索出一種能快速激發(fā)學生興趣,變被動為主動學習籃球的教學方法。
一、教學過程和方法
(一)首先在初中入學第一節(jié)理論課跟女學生講籃球運動的作用,主要體現(xiàn)籃球的健身作用,包括減肥和有助于長高和保持勻稱的體形等。并且說只要5分鐘就能使全體女學生都會打籃球賽,這是是關鍵,能夠激起學生的好奇心。
(二)第一節(jié)籃球課是最為關鍵的一節(jié)課,首先跟學生講明怎么樣在5分鐘內使全體女學生學會打籃球賽。因為球是圓的,是死的,人是活的,比賽規(guī)則是人定的,籃球賽的規(guī)則只有三條:
第一條:注意安全,不得用打、抓、拉、推等動作傷害別人;
第二條:可以多次運球,可以雙手運球,多傳球,有機會多投籃(半場無球權限制);
第三條:球碰籃圈就得一分,中籃得三分,得分隊發(fā)球,先得到8分隊獲勝。
然后問學生會了沒有?學生基本多說會了,但也有學生還是怕籃球,所以在比賽前先用3分鐘左右時間教會女學生如何用雙手接球,然后就馬上進行簡化規(guī)則的半場籃球教學比賽。
1.全班女生按身高、人數(shù)分成三隊(每隊5-6人),二隊比賽,一隊休息、熟悉球性和運球練習。先得到8分的獲勝隊有權決定是繼續(xù)比賽還是休息。
因為初中女生絕大部分都不會打籃球,所以這時教師一定要密切關注和指導學生進行教學比賽,包括:中圈發(fā)球,得分隊繼續(xù)在中圈發(fā)球;隊員盡量散開,多跑動,找空位,因為剛開始女學生都會站在籃圈下等球,十幾名學生站在一起,散開有助于傳球和運球,也會獲得投籃的時機。球進三分線后鼓勵投籃,只要球能碰到籃圈就能得分,如此一來,學生就會有很強的愿望投籃了,任何一名在籃圈附近的學生多希望自己能接到球馬上投籃,投籃后沒有進圈或沒碰到籃圈的繼續(xù)搶籃板投籃,得分很快,每名學生都能得分,而能得分是籃球比賽的最大樂趣,從而就能快速激發(fā)學生的投籃熱情,提高了學生對籃球賽的興趣。得分隊馬上到中圈繼續(xù)發(fā)球。球如果出界,就指導學生由對方隊員在出界處發(fā)球繼續(xù)比賽。這時的教師一定要做好導演和幼兒教師的角色,不斷用語言指導和提醒學生跑位、防守、傳球、投籃,特別要關注和鼓勵不太積極的學生投籃。在比賽過程中,得分的學生都非常興奮,特別是能投進籃圈得三分的學生更開心。在這樣的規(guī)則下8分很快就能完成,因為獲勝隊有權決定繼續(xù)比賽還是休息,所以獲勝后多會有很強的成就感,基本上都會選擇繼續(xù)比賽,對陣下一隊。新上場隊獲得發(fā)球權,比賽繼續(xù)開始。負隊下場時點評原因,主要是隊員跑動不夠積極;傳接球差;投籃不夠果斷等。負隊下場后應該利用休息的5-6分鐘時間練習傳接球,可2-3人一組進行練習,傳接球好了,獲勝的機會就很大了,這時練習傳接球的學生就有了目的性,練習的自覺性就會強很多。教師繼續(xù)指導場上學生比賽,一節(jié)課下來,學生的比賽已經(jīng)有模有樣了。
2.籃球課結束時進行必要的總結和點評,表揚在比賽中表現(xiàn)積極的學生,鼓勵表現(xiàn)不太積極的學生,重點表揚那些基本功差、剛開始不太積極,因得分后慢慢積極起來的學生。使其他學生也有了學習的榜樣。盡量使全體女生對籃球賽產生濃厚的興趣。
3.這節(jié)課的任務就是通過5分鐘的教學,使全體女學生快速學會半場教學比賽,通過得分所取得的成就感充分激發(fā)學生的籃球興趣。宋朝教育家朱熹說過:“教人未見樂趣,必不樂學?!惫湃嗽诮倘说臅r候,就認識到興趣在育人過程中的地位。根據(jù)科學測定,濃厚的學習興趣是學生主動學習的前提, 是優(yōu)化教學,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的重要心理因素。學生有了興趣,就會持之以恒,樂之不疲地進行身體練習。
(三)第二節(jié)籃球課是重點,是繼續(xù)激發(fā)和鞏固學生學習熱情和興趣的一節(jié)課,同時提出練習要求。
1.教師總結上節(jié)課學生的良好表現(xiàn),并在原本三條規(guī)則基礎上提出更高的要求:第一,防守隊員采用人盯人防守。第二,運球最多可運三次,多傳球。第三,持球跑動不超過5步。第四,休息隊員認真練習運球和傳球,并多玩球,熟悉球性。
2.教師在場邊繼續(xù)做好導演和組織者的角色,不斷通過語言指導和提醒學生,鼓勵學生多投籃,多得分,著重表揚表現(xiàn)積極的學生,鼓勵不太積極的學生多跑動,多要球,多投籃,目的是使全體學生都能全身心投入到籃球賽中去。使每名學生有投籃的機會,每名學生都能得分,成功的積極體驗會使學生更加專心比賽,想再次成功,從而獲得成就感,體會到運動的樂趣。課后點評時在肯定教學效果的同時找出影響比賽的因素,如學生的運球能力較差,影響推進速度;傳接球能力不足影響球的快速轉移,投籃動作不正確,得三分的機會就少等等,希望下次練習改進。
3.通過二節(jié)課的教學,決大部分學生對籃球賽產生興趣,也會在教師指導下自覺練習一些基本技術,所以在接下去的籃球課中可以產用練10分鐘基本技術再進行比賽的方法,但練習基本技術時間不益長,并能產用一些學生感興趣的教學手段和方法進行練習,保持學生對籃球運動的興趣性,從而真正達到以賽帶練的效果。
二、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方法
(一)在教學過程剛開始階段會出現(xiàn)個別學生在比賽過程中一直很不積極、不愿意跑動、不想搶球、總站在那里不動的現(xiàn)象,這會影響同組學生的比賽積極性,這時教師要盡量用語言鼓勵她動起來,同時要指導她如何跑動、如何接球,要鼓勵她盡量找機會投籃,一但有了進球得分的經(jīng)歷她就會慢慢積極起來。如果發(fā)現(xiàn)同組內有二名或二名以上學生不積極比賽,站在一起的話,就馬上將她們分到不同組內,最好是一名在比賽組,一名在休息組,不要同時在場上,使其沒有一起偷懶的伙伴,并盡可能鼓勵她動起來。
(二)在教學過程中還會出現(xiàn)一些小的傷害事故要及時處理,如防守時打到或撞倒了對方隊員;手指被籃球砸到了(俗稱“吃蘿卜干”);跑動時摔倒了等等,發(fā)生后即時處理,體育精神“堅持就是勝利”,戰(zhàn)斗精神“輕傷不下火線”,不能讓學生產生恐懼心理,否則會影響籃球教學的效果。
(三)在教學過程中會有籃球基本功很好的女生(小學?;@球隊隊員或中學校籃球隊隊員),她們會覺得比賽規(guī)則太少,很難融合。這時可以通過培養(yǎng)籃球骨干,限制投籃距離,投進算一分,指導休息學生練習基本功等方法處理。
通過本人不斷實踐和改進教學方法,中學女生的籃球意識有了很大的提高,對籃球的興趣也增強了,雖然女生的籃球水平一般,但出現(xiàn)了與男生搶籃球場,夏天在大太陽底下繼續(xù)打球等現(xiàn)象,這充分說明了教學的有效性,因為籃球運動的特性就是追求比賽的快樂,從比賽中增強體質,從比賽中提高技術、技能,從比賽中調動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學生可根據(jù)自身條件、身體素質在比賽中扮演不同的角色、發(fā)揮不同的作用,從而產生濃厚的學習氣氛。通過比賽提高學生的興趣,從比賽中熟悉各種身體姿勢和動作,并分析運用技術、戰(zhàn)術的合理性。教師要結合比賽進一步講明技術、戰(zhàn)術在比賽中的運用及其應變。通過比賽使學生加深對規(guī)則、裁判法的理解,進而加深對籃球技術的理解,使學生學會打籃球,并從籃球中獲得最大快樂,在快樂中達到鍛煉身體、增強體質的目的。
參考文獻:
[1] 殷廣建.對中學生體育興趣、態(tài)度調查和分析[J].中國學校體育.2003(3).
[2] 宋立宸.關于彭浦初中女生培養(yǎng)籃球學習興趣的分析和對策研究[J].2012.3.
[3] 崔健.淺析對中學女生籃球課興趣的培養(yǎng)[J].2012.6.
[4] 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11年版)解讀[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