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圍繞檔期的變動而言,2014年的暑期檔可謂令人眼花繚亂,其中甚至還出現(xiàn)了“撤檔”的極端個案——7月11日中午,兩家影院在微博發(fā)出緊急下片通知:“接發(fā)行方通知,影片《大宅男》因特別原因從7.12起緊急下片,已出票做退票處理?!霸撈嫌呈兹盏钠狈渴杖雰H為170萬元。
實際上,正在上映的新片突然撤檔,這在2014年也不是第一次了。年初的賀歲檔上,國產動畫片《我是狼》先是從1月17日調至2月2日(正月初三),但改檔沒有帶來好運,該片上映后首日票房仍不到300萬,片方最終決定臨時撤片。
相比“撤檔”的極端案例,“換檔“更早已是家常便飯。近期上映的國產片中,《白發(fā)魔女傳之明月天國》(以下簡稱《白發(fā)魔女》)先從賀歲挪到“五一”,又從“五一”改到“七夕”;《繡春刀》從8月20日提前到8月7日;《反貪風暴》則從10月3日大幅提前到8月16日;《臨時同居》走的是微調路線,先是將檔期從8月29日改到8月22日,之后又將上映日期提前一天至8月21日……
圍繞檔期的亂局為何近年來愈演愈烈?對于當下的電影來說,為何如此糾結于檔期?其對影片最終的市場命運是否真有那么大的影響?
一切只因排片
實際上,改檔往往是被動的選擇。畢竟,沒有一家片方愿意在宣傳營銷上重復耗費資金和精力。除了少數(shù)影片的確是出于制作周期等原因,大多數(shù)的改檔從根本上講都是為了爭取更多的排片空間。
以《白發(fā)魔女》為例,該片原定4月25日公映,但另一部3D動作片《冰封:重生之門》也選擇了這一天首映。兩部綜合實力相當,兩虎相爭,難免兩敗俱傷。于是,經(jīng)過了我刊“春季國產影片推介會”上的協(xié)調,以及兩片共同的監(jiān)制黃建新的斡旋,《白發(fā)魔女》最終后撤,改檔“七夕”。這一改倒是因禍得福,由于同期沒有與之同等量級的國產影片,該片在8月的市場上一度一家獨大,截止目前已賣座3.8億。
相比之下,《反貪風暴》的檔期變化更頻繁,幅度也更大。該片原定今年4月上映,后改至6月13日,之后再改到10月3日,近期又突然提前到8月16日,映前宣傳周期也驟然縮短到一周。考慮到今年“十一檔“強手如林,而8月中旬的市場上倒是出現(xiàn)了一個空檔,《反貪風暴》火線上陣的決定似乎也不難理解。同樣,在8月底挪來挪去的《臨時同居》改檔的幅度雖小,但其實也是出于類似的考慮。該片出品方、安樂影片公司方面就表示,“我們的片子不弱,放在后面也沒關系,但是前面眼看有一個空檔,為什么不提前上映?我們高興,影院也歡迎。”
對于片方來說,改檔無疑有相當大的附加成本。宣傳營銷方面的物料重做只是小錢,整個宣傳周期的縮短才是巨大的挑戰(zhàn)。有些影片甚至連提前放映的媒體場也來不及安排,只有在上映前后三天做點密集宣傳。然而即便如此,很多影片在面對市場的及時變化時還是會果斷選擇改檔。對此,《反貪風暴》相關負責人的說法頗具代表性:”這都是權衡利弊之后才做出的選擇——改檔是會增加宣發(fā)成本,但爭取到好的排片量才是最重要的。“
“最重要的”,沒有“之一”。
按照行業(yè)慣例,片方一般會在公映前三天左右獲知院線對其影片的預排情況。對于任何稍具票房野心的影片來說,排片量的底線都在6%-7%上下。如果低于這個標準,影片很有可能被迅速邊緣化。因此,影片的緊急改檔一般也就發(fā)生在這期間。
“快男”紀錄片《我就是我》原定7月18日上映,緊隨17日公映的《小時代3:刺金時代》,力圖讓兩部粉絲青春片互相借力制造話題。然而在7月14日,該片臨陣宣布延后到7月25日公映。據(jù)悉為了爭取更多排片,負責發(fā)行的光線影業(yè)之前也曾竭盡全力與院線溝通,但卻仍然無力回天。一位知情人士稱,在看到《小時代3》壓倒性的排片量后,天娛緊急召集發(fā)行營銷團隊開了一整天的會,會議氣氛“始終死氣沉沉”,最終還是決定臨陣改檔。
相形之下,《大宅男》上映一天后的“撤檔”則已經(jīng)慢了一拍。7月10日該片首映當天,國內有4部新片一齊上映,同期共有十多部電影正在放映。當天的排片數(shù)據(jù)顯示:余威尚在的《變形金剛4》《分手大師》分別占據(jù)29.99%和17.59%的排片,《老男孩猛龍過江》則有19.87%,《大宅男》只搶到了4.75%,甚至不及兩部本地動畫《洛克王國3》和《賽爾號4》。該片發(fā)行方博納方面坦承,影片的檔期安排過于倉促,但同時也抱怨了“用大量返點來獲取更多排片”的某些同行。在博納總裁于冬看來,在各類影片“扎堆肉搏”的當前,這樣的惡性競爭手段有損于中國電影市場的健康發(fā)展。
中小制作:改檔的成功率?
《白發(fā)魔女》算是改檔取得成功者,類似的案例還包括《寒戰(zhàn)》《人再囧途之泰囧》等。不過,上述影片要么算是大片,要么成本雖不高,但話題十足、質量也不差。這樣的影片趕上好檔期,票房釋放的空間自然更大。然而對于很多既缺少話題也沒有賣座大咖的中小影片來說,無論怎么調整,其實都是腹背受敵。
還是以《大宅男》為例,無論是作品的實際品質還是各路媒體、觀眾的反饋,該片的水準都只能算是平平。雖然“某些同行”的不正當競爭或許確實存在,但從隨后的市場情況來看,《大宅男》得到的排片比例基本還是客觀反映出了影片的賣座實力。即便日后擇期再上,恐怕也很難有更好結果。之前在賀歲檔撤退的《我是狼》后來又在“六一”重新上映,當天票房僅40萬,可見當初的撤檔不見得比堅持上映更理性。
還有曾號稱在20天內眾籌500萬的“真實電影”《我就是我》,影片雖然改檔至7月25日,成功躲過了《小時代3》,卻又躲不過7月24日上映的《后會無期》。“《后會無期》公布檔期在我們之后,但現(xiàn)在說檔期問題都是馬后炮,”天娛傳媒營銷負責人趙暉對此相當無奈。不過很顯然,問題并不止誰先定檔那么簡單。
其實《我就是我》也一度被發(fā)行方和媒體寄予期望。該片曾被外界跟《小時代3》《后會無期》一起并稱為2014暑期檔的三大“粉絲電影”。然而漸漸地,媒體的關注點完全轉向了“韓寒PK郭敬明”。這二人多年積攢的公眾影響力,顯然是初出茅廬的90后“快男“們無法比擬的。加之《我就是我》原本計劃在新一屆“快男”選秀總決賽之后上映,但偏偏今年“快男”又并未舉辦。因此,影片盡管贏得了不錯的業(yè)內口碑,但最后卻還是只能以641萬的票房慘淡收場。
對于大多數(shù)中小制作來說,現(xiàn)實已經(jīng)很清楚:無論是改檔還是撤檔,成功殺出重圍的幾率其實都很低。正如資深電影發(fā)行人耿躍進所言:“對中小影片來講,其實沒有檔期,只有空間?!?/p>
改與不改:依然是個問題
既然對于中小影片來說壓根沒有好檔期一說,那大家又何苦非要扎堆到競爭激烈的暑期檔?這主要還是出于對市場體量的考慮——暑期檔和賀歲檔是中國最成熟的兩個檔期,市場容量遠超平時。盡管中小影片能夠從中搶到的空間肯定會小一些,但市場的整體盤子大,最后的收成可能也會更好。相比之下,其它檔期或許能有更大的相對空間,但市場總量卻小得多。因此,對于很多中小制作來說,擠破頭皮沖進暑期檔實乃“兩害取其輕”的思路。
當然,也有頂住壓力不改檔的。比如《分手大師》,在《變形金剛4》確認與其同日上映后也仍然不改檔期。出品方光線影業(yè)的選擇頗有勇氣,當然這是因為該片實有底氣。主演鄧超、楊冪的本土號召力無需贅言,前者在片中前所未有的“耍賤”演出也是影片最大看點?!班嚦撞繉а葑髌贰巴瑯雍苡性掝}性。為了自己的導演處女作,鄧超也不遺余力地親自到全國幾十個城市做宣傳。加上客觀環(huán)境的有利因素,最終造就了《分手大師》近7億的票房。
與之類似,銀潤傳媒投資、策劃并發(fā)行的小成本古裝喜劇《江湖論劍實錄》也是自定下8月15日的檔期后就始終巋然不動,以不變應萬變。片方對此的回應是:“首先,我們對影片質量有信心;第二,同檔期沒有來自古裝喜劇同類型的競爭;第三,我們的影片是給年輕人看的,因此從一開始就鎖定了暑期的最后一波?!辈贿^,這部和《分手大師》一樣走“耍賤”路線的影片最終沒能在市場上脫穎而出,在《馴龍高手2》《反貪風暴》等片的壓力下,該片首日票房只有229萬。
然而似乎也很難說,該片換個檔期就能幫上多少忙。
《繡春刀》6月份在上海電影節(jié)上亮相時,曾宣布定檔8月20日。然而,當之后多部進口大片紛紛進駐8月中下旬后,片方在6月25日又宣布將提前兩周至8月7日上映。不料,幾天以后,《白發(fā)魔女傳》又定檔在7月31日。兩部均以明末清初為背景的古裝動作片一前一后上映,賣相上的優(yōu)劣勢也一目了然。盡管《繡春刀》幾乎是暑期檔口碑最好的國產片,奈何前有狼后有虎,其最終還是未能取得理想的票房。
不過,《繡春刀》的不賣座,和其他中小片還不太一樣。該片上映首日得到的全國排片率超過了18%,但終端如此的鼎力支持卻只換來了700多百萬的票房??梢娖湮茨茉谑袌錾贤粐暮诵脑虿⒉辉谟诜庞晨臻g不足,宣傳推廣上的差距才是主因。正如《繡春刀》導演路陽所感嘆的,“其實什么時候上檔,結果都不會有太大區(qū)別。”
對于大多數(shù)中小制作來說,答案似乎都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