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我國是人口大國,對糧食需求量也遠遠大于其他國家。因此,農作物高產栽培技術在科技領域也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玉米是糧食作物之一,在北方是為主要農作物,它除了能夠供給人們的生活外,還供釀酒和畜牧養(yǎng)殖等。因此不斷提升玉米高產栽培技術水平也就具有跨區(qū)域、劃時代的意義。玉米高產栽培技術必須和時代接軌,突破人力緊張、土地有限和肥料污染等多個方面限制。本文將對如何實現(xiàn)玉米高產栽培進行探討,摸索出玉米高產栽培的技術體系。
[關鍵詞] 玉米 高產 栽培 技術
[中圖分類號] S51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3-1650 (2014)04-0180-02
一、前言
中國封建時代,農業(yè)生產一直都重于商業(yè)和其他行業(yè),5000多年以來,我國農業(yè)技術領域積攢了許多先進的經驗,農業(yè)也取得了長足的發(fā)展,為我國經濟社會發(fā)展奠定了基礎。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對玉米高產增收的探索從沒松懈。玉米既是糧食作物,也用于作飼料作畜牧養(yǎng)殖,還作為釀酒業(yè)的原材料。鑒于此,我們應當對玉米高產栽培技術進行更加深入的探討和鉆研。
二、玉米栽培技術要點
1.選用高產抗病的優(yōu)良種子
2.搶時抓早,抵制各種災害
早播可以延長玉米的營養(yǎng)生長期,增加物質積累量。在低溫期進行能夠明顯促進蹭苗,增強莖稈的矮壯抗倒性,還可以規(guī)避開夏旱、伏旱和大風洪災等造成的影響,遠離病蟲高發(fā)危害期。
3.適期早種,合理密植
生育期長的玉米品種示意當做春玉米或早夏玉米,在春季或者初夏進行播種,在育苗移栽前10~15天播種。
4.完善配方施肥
根據(jù)土壤特征來確定施肥方案。土質不同,產量水平不同、氣候不同,都應當進行適當?shù)脑鰷p。有機肥比例應占總肥量的四分之一以上;磷、鉀、鋅肥作底肥。底肥沒有施用鋅肥的,在玉米撥節(jié)前畝用硫酸鋅150克根外追肥防止缺鋅出現(xiàn)花葉病。
5.采用輔助措施促進增產
肥水高、密度高以及生在在風口稈子偏高的玉米,在8~10葉期要噴施玉米健壯素化防倒。初見雄時期,要進行隔行(或隔株)去雄和人工輔助授粉。
三、玉米栽培注意事項
1.選用中熟良種和適時播種:據(jù)多年試驗證明,選中熟馬齒型或平展型品種,播種安排在 3月下旬至 4月上旬,全生育期為 105~110天能獲高產。
2.創(chuàng)造玉米豐產的土壤條件:要有良好的土壤結構、滲水與保水、保肥性能好,需要土層深厚、土壤有機質和速效養(yǎng)分含量較高;土壤的酸堿度控制PH值6.5~7.0之間。還要滿足以下幾個方面:深耕結合增施有機肥料,做好播種前的整地工作,在整地作畦后,開好排水溝。
3.把握玉米需肥規(guī)律,提高玉米施肥技術水平:總體來說,玉米對氮的需要量最多,吸收磷較氮和鉀少。故在施肥技術上,基肥應占總施肥量一半左右,剩余肥料可以作為追肥。
4.合理密植:一般平展型玉米以2800~3200株/畝,半緊湊型以3200~3600株/畝,緊湊型以3400~4000 株/畝為宜。肥水條件好的地,適當偏稀,肥水條件差的地適當偏密。
5.人工輔助授粉:一般選擇玉米開花吐絲的晴天,在上午9~11時,首先用采粉盤集中50~100株花粉進行混合,用授粉器逐株均勻地授在雌穗花絲上,隔天進行一次,連續(xù)三到四次。
6.病、蟲防治:常見病蟲害包括地老虎、粘蟲、蚜蟲、玉米螟以及大、小斑病等,時刻檢查,盡早防治,確保高產增收。
四、推廣科學的栽培耕作新模式
耕作摸式要適應現(xiàn)代生產技術,充分發(fā)揮大型機械在農田耕作中的作用。實行秋翻整地,確保農田耕松耙系,確保土壤墑情,達到播種狀態(tài)。另一種方法是推廣種后用除草劑封地或覆膜效果最佳。
1.寬窄行搭配法
如大壟雙行間種,玉米大壟雙行地膜覆蓋栽培系指改變原有行距65~70厘米小壟的作物栽培方式,大壟雙行地膜覆栽培一般可增加地溫5~10℃,從而可以采用生育期較晚的品種發(fā)揮其晚熟品種的上覆膜,一壟種植兩行玉米,采取大壟和小壟間種的一項增產措施。玉米大壟覆蓋增產潛力,一般情況下可比當?shù)仄贩N增產15%~20%。
2.比空法
2∶空;3∶空;4∶空;分別對應的是2壟3壟4壟玉米比1壟空壟,核心技術是充分利用邊際效應,利用空壟來改善田間通風透光條件,提高光合能力和產量,同時由于空壟的出現(xiàn),空氣流動較常規(guī)小壟栽培大大增加,利于玉米脫水,降低含水量,提高品質。
3.間作栽培法
采用間作栽培法可充分利用空間,增加種植密度,提高資源利用率。間作栽培,復合群體中因作物高矮、早晚、陰陽搭配及根系入土深淺不一,對環(huán)境的要求不同,特別是中矮稈、緊湊型、半緊湊型玉米品種,耐密性強,可大大增加群體的葉面積系數(shù),充分利用空間,提高光合效率。
五、玉米地膜覆蓋栽培
1.玉米地膜覆蓋栽培的特點是:
1.1可以大幅度增產
1.2經濟效益良好
1.3具有較強的抗災能力
2.地膜玉米關鍵栽培技術
2.1品種選用恰當
選用適宜密植、抗逆性強、后期不早衰且單株生產力高的雜交種。一般應選擇比當?shù)芈兜胤N植玉米品種的生育期長7~15天,或所需≥10℃有效積溫多150~300℃,葉片數(shù)多1~2片的品種。
2.2播期和密度
地溫達到8~10℃時為適宜播期,不同地區(qū)可以稍微上下浮動。大量生產試驗顯示,地膜玉米的話,每畝最佳密度為3300株。
2.3覆膜
播種方式要考慮覆膜播種機及收獲機械。目前部分地區(qū)的地膜玉米采用四膜八行膜上精量點播方式,這種方法可以免除人工放苗的大量勞力。
六、結束語
提高玉米種植技術,對于推動農業(yè)和工業(yè)發(fā)展都具有積極的作用。要充分借鑒前人的智慧和國外的先進經驗,充分認識本地區(qū)的土質、降水、溫差等差異性的特點,選擇科學、簡便、易于推廣的種植技術,全過程的嚴密監(jiān)控玉米的選種、播種、灌溉、收獲等各個環(huán)節(jié),注意發(fā)現(xiàn)問題,總結經驗。科研機構和農業(yè)院校也應當及時的對農民進行指導和幫助,從而實現(xiàn)玉米高產、農民增收。真正做到科技服務群眾、造福社會同。
參考文獻
[1]戰(zhàn)光華 淺談玉米高產栽培技術[J] 吉林農業(yè)-2012年1期
[2]邢躍先 吉林省玉米高產栽培技術[J] 玉米科學-2012年6期
[3]趙致 緊湊型玉米高產栽培理論與技術研究[J] 中國農業(yè)科學-2011年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