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檔有關婚姻家庭的調(diào)解節(jié)目里,先后上臺兩對夫妻,都是互相指責,互不相讓,都是一方要離婚,一方不愿離。節(jié)目邀請的嘉賓輪流給他們“進諫”,都是一針見血,毫不留情。
忠言逆耳,前一對夫妻根本聽不進去,依然一味指責對方,最后不歡而散,婚姻亮起紅燈;后一對夫妻卻虛心“納諫”,彼此檢討,結果兩人牽手言和,并發(fā)自內(nèi)心地感謝嘉賓們的批評指正,讓他們看到了自己的短和對方的長,懂得了揚長避短的夫妻相處法則,使他們的婚姻起死回生。
有位律師朋友說,在他受理的個案里,大多數(shù)離婚人士,性格上都有些偏執(zhí),一般聽不進親友們的改進意見。他們總認為自己全是對的,而對方全是錯的,一意孤行,走了極端。殊不知,婚姻生活中拒絕“納諫”,等于病人拒絕就醫(yī)。
唐太宗李世民是中國歷史上勇于納諫的皇帝。李世民繼位后,為了穩(wěn)住江山,吸取隋朝滅亡的教訓,重用房玄齡、杜如晦、魏征、長孫無忌等諍臣。他在位時,進諫的官員多達30余人,大臣魏征的“兼聽則明,偏聽則暗”的諫言更是成了他處理朝政的準則。他曾數(shù)百次采納諍臣和諫官的“諫言”,不斷調(diào)整統(tǒng)治政策。所以,李世民執(zhí)政的23年,成了我國歷史上輝煌的“盛朝”。
其實,婚姻何嘗不是如此。畢竟婚姻總會出現(xiàn)這樣那樣的問題,當夫妻矛盾升級到兩人不能調(diào)和時,就需要有人“進諫”。只是,“忠言逆耳利于行”的道理未必人人都懂,就算懂,也未必聽得進去。正所謂當局者迷,旁觀者清,給你“進諫”的人,往往是看到了你的婚姻癥結所在的人。所以,要想鞏固婚姻這座江山,也需要“納諫”,從善如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