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中國經濟的迅猛發(fā)展,中外交往活動日益頻繁,中國作為世界的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我國是以筷為食的母國,隨著歷史的發(fā)展已成為東亞國家普遍使用的用餐工具,由于受各國文化習俗的影響,其中日本、韓國都有了自己的筷子文化,了解和尊重各國的習俗文化,可以增進我們與各國人民的友好交往。
【關鍵詞】中日韓;筷子;文化
筷子是東亞國家普遍使用的用餐工具,與西方國家的刀叉用餐工具和其他一些國家的手抓飯用餐相比,筷子文化有其獨具的優(yōu)越性和豐富的東亞飲食文化內涵。我國是發(fā)明筷子的鼻祖,是世界上以筷為食的母國,受古代中國文化的影響,日本和韓國也相繼有使用筷子用餐的習俗,隨著歷史的發(fā)展和本土文化的影響,中日韓三國的筷子文化已有所區(qū)別了。
1 中國的“筷子”文化
我國是筷子的發(fā)源地,使用筷子的歷史可追溯到商代?!妒酚??微子世家》中有“紂始有象箸”的記載,紂為商代末期君主,以此推算,我國至少有三千多年的用筷歷史了。先秦時期稱筷子為“挾”,秦漢時期叫“箸”,之后稱之為“筷子”。筷子是古代中國人巧妙的運用杠桿原理的杰出作品。
我國的筷子造型設計柄方、身圓、末端為鈍頭,既方便手柄使用,也方便夾取菜肴,并充分體現了中國人平和的性格,成雙成對的筷子又多一份溫馨的寓意,且價廉物美。在民間,筷子被視為吉祥之物,出現在各民族的婚慶等禮儀中。中國筷子的材質主要有木、竹、象牙、金、銀制品等,其中木制品和竹制品最為普遍。由于我國是共餐制,所以,為了方便取拿遠點的食物,現在各酒店、餐館都選用了比傳統(tǒng)筷子長一點,筷身圓形由粗稍有變細的,末端為鈍頭的筷子。
我國使用“筷子”在餐桌上的禮儀古往今來很有講究。在就餐前,筷子要整齊的擺放在餐具的右手邊,筷子要放在筷架上;用餐過程中要用其它的餐具時,需將筷子放在餐桌上;用餐完畢把筷子放在飯碗上。而筷子的主要禁忌有:
1)仙人指路:在席間同別人交談時,不能用筷子指人。
2)顛倒乾坤:在用餐時,不能將筷子顛倒使用。
3)三長兩短:在用餐前或用餐過程中,不能將筷子長短不齊的放在桌子上。古時候,中國人認為這代表著死亡。更不能把雙筷插在食物上面,這是在祭奠神靈或亡者時的特殊用法。
4)交叉十字:在用餐時,不能將筷子交叉放在桌上。被認為是對同桌其他人的否定和對自己的不尊敬,因為過去吃官司畫供時才打叉子,因此它代表著一種否定。
5)擊盞敲盅:不要用筷子敲擊碗、碟發(fā)出聲響,因為過去只有乞丐要飯時,才敲擊飯盆發(fā)出聲音,嘴里哀告乞討,被他人所不齒。
6)品箸留聲:在用餐時,不能將筷子含在嘴里,并發(fā)出咝咝的聲響。
7)淚箸遺珠:在用筷子往自己盤里夾菜時,不能將菜湯流落到其它菜里或桌子上,這種做法被視為嚴重失禮。
8)落地驚神:在用餐時,注意不要把筷子掉落到地上。
9)尋覓刨物:不能用筷子在菜盤里不住的翻選、扒拉。
2 日本的“筷子”文化
日本在古時候最初是用手抓飯用餐。據歷史記載在中國的隋朝經由朝鮮將筷子文化傳到了日本,之后隋朝時期日本公主小野出使中國,在中國皇宮享用宮廷盛宴,感受了中國筷子文化帶來的好處和愉悅,因此,回國后在日本宮廷和各階層大力推廣,中國的筷子用餐文化在日本得到了普及,所以,日本筷子稱為“箸”,是為中國古代筷子的稱法。
由于歷史的發(fā)展和日本文化的影響,形成了日本的筷子文化。首先,從筷子形狀來看,日本筷子短而尖,筷身由粗逐漸變細,末端為尖。日本筷子末端是尖的,這與日本靠海吃海的飲食習慣有關,有利于海鮮、魚片的挑骨刺和夾取。日本的筷子為最短,比韓國的筷子短,中國筷子為最長,這與日本的分餐制有關。日本筷子的主要材質有竹、木、銅、鋁合金、合成樹脂等制品。
在日本,筷子尤其受到重視,為此還專門設有一個“筷子節(jié)”。即每年的8月4日為日本“筷子節(jié)”,以感謝筷子為人們做出的貢獻,很多家庭每年“筷子節(jié)”都要啟用新的筷子。日本的筷子文化有很多講究,在餐桌上擺放筷子時,筷子只能橫擺在用餐者胸前餐具前面的筷架上,用餐中途要將筷子放回筷架上,一樣要橫擺,不能正對他人。在動用筷子前必須先說聲“領受了”,餐后放下筷子則說“蒙賜盛饌”。在共餐時,取菜必須先用公筷將菜肴夾取放好到自己的盤里后,再用自己的筷子用餐。日本筷子使用的主要禁忌有:
1)舔筷:在用餐時,不能用舌頭舔筷子。
2)迷筷:用餐時,不能手握筷子,拿不定吃什么菜,在餐桌上四處游尋。
3)移筷:在動了一個菜后,理應吃飯,而不能不吃飯,接著又動另一個菜。
4)扭筷:不能扭轉筷子,用嘴舔取粘在筷子上的飯粒。
5)插筷:用餐時,不能把筷子插進實物取過來吃。
6)掏筷:用餐時,不能用筷子在菜當中扒弄著吃。
7)淚筷:夾起食物時,不能讓菜湯不停地滴落在桌面上。
8)敲筷:不能用筷子敲打碗碟。
9)跨筷:不能把筷子跨放在碗、碟上面。
10)剔筷:不能以筷代牙簽剔牙。
3 韓國的“筷子”文化
朝鮮半島與中國相鄰,筷子文化傳到韓國后與韓國的飲食文化相結合,產生了韓國特有的筷子文化。首先,在筷子的材質上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韓國筷子是金屬的,主要用不銹鋼來制作,也有用銀來制作的,還有用陶瓷制作筷子柄,其余部分仍然是金屬制作的。這讓使用木筷子的中國人和日本人用起來感到不利索,手握不好筷子容易掉落。其筷子柄是扁平的,筷身由粗變細,有的筷子末尾一節(jié)有玉米棒子似的紋路,注重細節(jié)。金屬筷子也方便了韓國人喜歡吃燒烤的習慣。韓國筷子比日本筷子長,比中國筷子短。
韓國的筷子文化很有講究,在用餐中筷子與勺子是同時使用的,筷子負責夾取菜肴,而勺子負責取湯菜和吃米飯。韓國人吃飯不能端碗,嘴不能接觸飯碗,這與中國和日本喜歡端碗吃飯不同,因此,吃飯只能用勺子舀著吃。韓國使用筷子的主要禁忌有:
1)與長輩一起用餐時,長輩動筷后晚輩才能動筷。
2)不可以,用筷子對別人指指點點。
3)不要把湯匙和筷子同時抓在手里。
4)不要把筷子放在碗上。
5)筷子在不夾菜時,要放在右手方向的桌子上,兩根筷子要攏齊, 三分之二在桌上,三分之一在桌外,這是為了便于拿起來再用。
6)與長輩一起用餐時,等長輩放下湯匙和筷子以后再放下。
8)用餐完畢后,筷子和湯匙放在最初位置上。
總之,中國、日本、韓國都是以筷子為進食工具的國家,隨著歷史的發(fā)展和各國文化習俗的影響,筷子文化也得到了發(fā)展,賦予了豐富的文化內涵,已深入到各國人民的飲食文化生活里。兩根筷子在一起辛勤工作,成雙成對,團結合作,和諧相處都代表著人類美好的愿望,因此,也為東亞各國吉祥的饋贈佳品。
【參考文獻】
[1]冰言.中國筷子起源歷史http://www.zh5000.org/article.asp?id=941[EB/OL].2010.
[2]李慶祥.日本的箸與文化[J].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2009(5):94-97.
[3]韓文.韓國飲食文化http://kr.tingroom.com/hanguowenhua/9115.html[EB/OL].2011.
[4]陳振民,王群,主編.國際禮儀指導[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8:82-84.
[責任編輯:謝慶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