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幾年,始于美國的AP課程(大學先修課程)越來越火,有識之士開始設想在中國實施大學先修課的可能性。從課程的角度看,AP課程豐富了課程的選擇性,能更好地滿足學生多元化的發(fā)展要求,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潛能。如果能在中國實施,當然會在改革高校招生制度、深化普教與高教課程改革、創(chuàng)新高教與普教的銜接機制、進一步實施素質教育等方面產生深遠影響。但在當前要真正付諸實施的話,也可能遇到一些障礙和挑戰(zhàn)。
首先有一個問題在于,大學先修課成績能否成為高等學校招生的依據(jù)?如果能成為高等學校招生的依據(jù),則大學先修課程會大有市場。目前,我國普通高等學校招生以統(tǒng)一入學考試為基本依據(jù),再參考學業(yè)水平考試成績和平時表現(xiàn)。一部分拔尖高校與高職院校采取了自主招生方式,對符合學校培養(yǎng)要求的,依據(jù)面試或者測試結果自主錄取。根據(jù)國外的經驗,AP課程成績可以作為某些名牌高校招生的參考,在我國也可以作為自主招生的辦法之一在某些拔尖高校試行,但有兩個基本條件:一要得到教育主管部門的認可,二要保障所學課程貨真價實。第二條尤其關鍵。要保障課程貨真價實,需開發(fā)出符合學生特點又滿足高校學科發(fā)展需要的課程,開設此類課程的高中學校必須有良好的師資條件和質量保障能力。要做到這些還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并假以時日。
大學先修課程絕不是為開設而開設,而應從新時代人才培養(yǎng)的角度高位思考,從增強課程的選擇性,滿足學生個性發(fā)展的需要出發(fā),通過在高中引進部分大學課程,拓寬學生視野,培養(yǎng)學生更高層次的能力。只有這樣,高中與高校的合作才不會流于形式,或僅止于招生上的合作,其最終結果會對高中辦學理念、人才培養(yǎng)模式產生巨大沖擊,進而推動高中教育的深層次改革。但高中作好準備了嗎?從具體操作層面來看,如果引進大學先修課程,則實施這一課程的高中必須對原有教學作出調整,要么加快教學進度,省出教學時間,要么壓縮教學內容,留出教學時間。前一種對學有余力的學生有利,對一般的學生則不公,后一種刪減的依據(jù)何在?有違背國家課程方案的嫌疑,可能遭受指責,也可能犧牲學生的某些發(fā)展。同時,大學先修課程強調選擇性,這對學校教師、課程資源和管理都提出了較高要求,學校是否具有這樣的條件也是一種挑戰(zhàn)。
大學先修課程是一項值得探索的改革,在具體實施中,必須對可能遇到的障礙作出具體分析,積極應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