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19.88萬法官迎來六十年來最重大的變革,他們中相當一部分人將不再是法官,未來或轉任法官助理,或從事跟審判無關的工作。留下來的法官,將按照精英化的目標鍛造,享有獨立的審判權,享受更高的待遇,并受到一套獨立的選拔和懲戒機制的約束。未來的中國法官,將有可能變得奇貨可居、“高高在上”。
7月12日,試點之一的上海市第一個啟動這項改革。官方發(fā)布的信息顯示,改革后的上海各級法院中,法官占所在法院人員總數的33%。其余67%的人員為司法輔助人員和行政人員,皆為法官服務。這是中國第一次專為法官設定相對固定的人數,是邁向法官精英化的第一步。之前法官的數額由政法專項編制框定,法官更多被視為黨政機關人員管理。
十八屆三中全會以后,上海被中央定為司法改革試點地區(qū),上海方案提供了具體操作的樣板。廣東、湖北、吉林、青海、海南也在試點之列,試點方案還在修改。由于上海方案全文不詳,法官占33%是多還是少、被裁掉的法官何去何從、留下來的法官權責待遇如何、今后法官如何選任,成為過去一周法律界廣泛談論的話題。
在將近20萬法官中遴選出精英,這是自1949年以來首次對法官群體的整理、甄別?!拔覀冇龅阶畲蟮膯栴}是,這是一群參差不齊的人。”一位參與試點方案設計的人士說。中國的法院系統內,拿到審判職稱意味著就是法官。而有審判職稱者,未必都在審案判案。早年有的法院連后勤部門人員甚至廚師,都有審判職稱,都可稱為法官?!坝械拇T士生博士生進來,到研究室,政治部管人事,或者讓你去辦公室寫材料,到了一定年限,就可以考助理審判員,考上了,但不辦案。有的級別上去,處長呢,就是審判員。有些在綜合部門的高級法官從來沒辦過案子。這就導致整個法院里面,有審判員職稱(法官)的非常多。”華東政法大學教授游偉說。
在審判崗位上的人員,往往沒有嚴格的界限。案件多忙不過來時,有的書記員也審判案件。審判員水平同樣良莠不齊,基層法院有相當部分審判員沒有法科教育背景。具體到改革帶來的短期變化和個人前景,有人表示擔憂?!昂芏嘀星嗄攴ü?,沒到高級的,現在擔心得不得了。”游偉說,“基層法院上五十歲的很多是高級法官,控制在33%,意味著很多高級法官都要留下來了,包括一些原來不辦案的。原來‘開刀’的現在要去當‘護士’。問題是,不少‘護士’比‘醫(yī)生’的水平高。他們學歷高,能力也強??隙ㄓ腥艘粻奚??!苯洕l(fā)達地區(qū)的青年業(yè)務骨干擔心,如果當地也借鑒上海方案實行的33%的法官員額制度,自己未必能夠競爭過那些行政級別上占優(yōu)的領導,將被擋在主審法官的門外。
而如此復雜的法官存量給精英化改革帶來極大困難。廣東省高級法院的法官陳建說,“法院內部的傳統就是論資排輩”。“院庭長一般肯定不受沖擊的,但我們70后、80后的人就很難說。其實現在在珠三角地區(qū),百分之七八十的案子都是我們這批人在干。這在基層和中院特別明顯”。摘自《南方周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