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婦和貪官同時受審”這樣的標題,最近接二連三地出現(xiàn)在媒體上。貪官和情婦是否同時受審,其間有何道理呢?律師肖颯指出,在她曾經受理過的案件中,分開審理的情況一般是法院方面認為,貪官和情婦的罪行輕重不一樣;如果情婦和貪官在犯罪過程中角色相當、罪名相似,就會同時審理。這是因為,在司法實踐中,情婦的角色通常各不相同。
據《方圓》雜志整理,情婦的第一種角色,是充當腐敗案件的背景板,其本身并不涉及犯罪。例如,國家開發(fā)銀行原副行長王益腐敗案中,央視某主播就曾作為證人出庭,其承認了兩人之間的情史,證實自己確實收到過王益的200萬元,但她并沒有參與任何行動。
第二種角色,則是充當腐敗官員的助手,通常會涉及腐敗案件的一些周邊罪名,例如幫助官員隱瞞犯罪所得、腐敗案件發(fā)生后幫助其隱匿等。典型的如原鐵道部副總工程師張曙光的情婦羅菲,就被檢方起訴。羅菲的罪名是“掩飾、隱瞞犯罪所得罪”,嚴重程度不同于張曙光,因此兩人分開審理。
第三種角色是主要參與者,比如情婦和貪官共同受賄,或是情婦開了一個公司,通過貪官的關系,間接受賄。在近日審理的案件中,程孟仁利用擔任貴州省交通廳副廳長、廳長的職務便利,由情婦何文出面承接工程后轉給他人,從中收取好處費。在法律上,兩人獲利均超過千萬元,罪行相當。
不過,肖颯稱,是否同時審理,也是法院、公檢方以及律師之間角力的過程。有時候,法院希望盡快結案,也會要求貪官和情婦同時受審。肖颯還提到,是否同時審理,也和當下風氣有關,在“嚴打”之下,情婦更容易和貪官一起出現(xiàn)在法庭上,也有一些震懾意味。摘自《中國民航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