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緬邊境線長達2000多公里,有三段未定界存在著問題。第一段是佧佤山區(qū)的一段。第二段是在南畹河和瑞麗江匯合處的勐卯三角地區(qū),又名南畹三角地,面積約250平方公里。這一問題又稱“南坎問題”。第三段未定邊界是尖高山以北的一段。
1954年6月28日到29日,應緬甸聯(lián)邦總理吳努的邀請,周恩來總理對緬甸進行首次訪問。兩國總理舉行了會談并發(fā)表聯(lián)合聲明,同意以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指導處理兩國之間的關系。在這次訪問中,周恩來首次談到了中緬邊界問題。
周恩來要姚仲明抓緊研究,以便因勢利導,避免落后于事態(tài)的發(fā)展。在周恩來首次訪緬的最后一次會談中,吳努向周恩來提出希望早日解決兩國邊界問題。周答復說:“希望有一點時間,把情況弄清楚后再正式商談?!币χ倜鞲锌卣f:“周恩來真是事事想到前面了?!?/p>
1954年12月,吳努應邀訪華,兩國領導人首次就邊界問題全面而深入地交換意見。中緬兩國總理在會談公報中提出“在適當時機內(nèi),通過正常的外交途徑”解決中緬邊界問題。此后,中國政府就為解決這個問題進行必要的準備。政府各有關部門會同云南省當局,對有關的歷史文獻和實際情況,進行了系統(tǒng)的和詳細的調(diào)查研究。周恩來每次出訪路過緬甸,都要談到邊界問題,尋求解決問題的途徑。
1955年11月,在中緬邊界南段未定界的黃果園附近,兩國前哨部隊在大霧彌漫的情況下發(fā)生誤會,雙方開了槍,引起武裝沖突事件。緬甸軍隊趁機占領了中緬北段邊界的5個地方,使邊疆形勢一下子緊張起來。緬甸媒體誣陷中國軍隊入侵緬甸,美國也利用這個事件大做文章,支持馬尼拉條約國進行軍事演習,造成東南亞形勢的緊張。
黃果園事件使中緬兩國政府都感到有及早解決中緬邊界問題的必要。周恩來說:“解決中緬邊界問題應該加快步伐了。”
1960年4月15日至19日,周恩來在赴新德里同印度政府會談中印邊界問題前夕訪問了緬甸。這次訪問原是應緬甸政府前總理奈溫發(fā)出邀請而進行的。當時重新?lián)慰偫淼膮桥^承這次邀請。4月19日發(fā)表的中緬聯(lián)合公報,再次肯定“中緬友好和互不侵犯條約”與“中緬兩國邊界問題協(xié)定”簽訂的重大意義,雙方?jīng)Q心繼續(xù)遵照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以及上述條約和協(xié)定的精神與規(guī)定,采取措施,使兩國邊界問題盡早得到全面和最后的解決。5月28日,緬甸國會即批準了“中緬友好和互不侵犯條約”與“邊界協(xié)定”。5月14日,中緬兩國政府交換了批準書。
1960年9月28日至10月4日,緬甸總理吳努和奈溫將軍應中國政府邀請訪華,參加了中國的國慶活動。隨同吳努前來的還有軍事代表團、貿(mào)易代表團、文化代表團、體育代表團和新聞代表團等370多人。10月1日,兩國正式締結《中緬邊界條約》。摘自《祖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