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是殷商時代用刀刻在龜骨和獸骨上的文字,也叫“契文”、“卜辭”、“殷虛文字”等。是殷商王朝占卜吉兇的內容的古漢字。在1899年河南安小屯村被發(fā)現的。最早研究和發(fā)現是清末王懿榮,而最早的以甲骨文入印的是簡經綸?!昂喪弦约坠俏娜牍怒t,以章草治側款,實是民國印壇開先河……(孫洵《民國篆刻史》)”。后有王雪民。易大廠、楊仲子等人。甲骨文可認識的字很少,姚孝遂等編制的《甲骨文字形總表》,收入的總字數只有3691字(包括部分合文),其中公認可識字有一千字左右。所以,在書法篆刻創(chuàng)作中有很大難度。
甲骨四堂之彥堂董作賓是研究甲骨文的專家,他在談到甲骨文書法創(chuàng)作時說:“……現在甲骨可識的字雖有一千五百字。可是不絕對可靠的還不少,即如可靠,古今用法不同,有此字須借用“初文”,有些字又須利用“假借”,有些字只從“一家之言”……若嚴格地加以指責,使書家們不敢下筆了”(董作賓《甲骨文書法》)。是啊,一千字左右的字在書法篆刻創(chuàng)作中是遠遠不夠用的。那么如何解決在創(chuàng)作中遇到字不夠用的情況呢?我在創(chuàng)作甲骨文印用字恪守“六書”即:象形、指示、會意、形聲、假借、轉注之原則??碳坠怯〔皇菃渭儼炎值渲械淖謾C械化的拿來用,根據自己的審美合理使用。不去盲目杜撰、拼湊。
我取法大篆的筆意去刻甲骨文,避開單刀直入直出,尖頭尖尾。我較喜歡武丁時期那種渾圓遒勁,轉折處方圓并施,注重線條的筆墨趣味,與同時期的方筆風格有很大差異,與商周銅器銘文較為接近。線條取婉轉活潑,又不失甲骨文那種剛直的氣息,取甲骨文神。舍甲骨文貌,追求古雅稚拙的意趣。
我在甲骨文印創(chuàng)作中常用的工具書有《甲骨文字典》、《新甲骨文編》、《新編甲骨文字典》等。有些書收錄字較全面,有時會根據幾家工具書收錄的字進行比較去選用,書越多越好,選擇字的空間就越大。我用字通常有以下幾種方法。
象形字的應用:《說文解字序》中記載:“倉頡之初作書,蓋依類象形,故謂之文;其后形聲相益,即謂之字?!薄爸袊奈淖肿⒅卦谛误w,表示一個物體的詞,就是這個物體的圖形。(吳玉章《新文字與新文化運動》)”象形的造字方法即是把實物畫出來。不過畫圖更趨于簡單化、抽象化,成為突出實物特點的一種符號,代表一定的意義,有一定的讀音……甲骨文中有很多的字以象形圖畫出現(也有的字漸漸被去象形化),象形字在甲骨文字典中也很多。如:馬、鳥、蟲、魚、虎、鹿、龜、山、月、日、目等等。我在創(chuàng)作時也靈活應用于作品中,如“春鳥秋蟲自作聲”印中的“鳥”字,“龍蟲并雕”印中的“龍”字等都取象形字。但一印中最好不要出現兩個或兩個以上的象形字,不然圖案化太濃與篆刻意義相去甚遠。
本字的應用:什么叫本字?古文字學家所說的本字,就是某個字的最初的字形,故又叫作初文。本字大多是獨體字,可以是象形字,也可能是指事字、會意字,加形旁后形成一批形聲字。(徐暢先生《書印創(chuàng)作中本字的應用》)。一個字通行的寫法與原來的寫法不同,原來的寫法就稱為本字。在創(chuàng)作中如沒有需要用的字可以取借用它原來的字。如拙作“刪盡浮華”印中“浮”的本字為“孚”,“暮土雨朝云相見少”印中“暮”的本字為“莫”,“小樓一夜聽春雨”印中“樓”的本字為“婁”,“門無車馬喧”印中的“喧”本字為“宣”等等。
通假字的應用:“本無其字,依聲托事”(許慎)。通假字,在中國古書中應用很多,“通假”就是“通用、借代”,即用讀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先秦以前古書中普遍使用通假字,是造成中國古書難讀的原因之一。因甲骨文可用字較少,在書法篆刻創(chuàng)作中如為了甲骨文的文字純粹性那么創(chuàng)作就受到局限,也不利于甲骨文藝術的發(fā)展。所以,通假字在甲骨文書法篆刻創(chuàng)作中的運用也是不可少的方法之一。但所用的通假字都要字字有來歷,不可隨意杜撰。如:拙作“棄我去者昨日”印中的“昨”與酢“通”假《周禮.春官.司幾筵》:“昨席莞筵紛純?!编嵶ⅲ骸白蛞嘧x曰酢。”昨與酢通假。昨又與胙、秨、昔相通。(見《古字通假會典》),“相思一夜窗前夢”印中“思”字與“囟”字通假。(見常用甲骨文字形表949)。
大篆甲骨化的應用:有些字是后起字,好多甲骨文字沒有那么就要選擇早期的大篆,特別是商周時期的字形結構與甲骨文比較相近。把這些大篆進行甲骨文“印化”處理后再使用,但一方印中這類甲骨文“印化”處理的字不易太多,多了就失去甲骨文的意趣。如拙作“閑多反笑野云忙”印中的“閑”字,取周晚時期的大篆進行甲骨文“印化”處理,“香焚古寺前”印中“寺”字取春秋時期的大篆進行甲骨文“印化”處理,“行已也恭”印釧的“恭”取戰(zhàn)國璽印中的大篆進行甲骨文“印化”處理。從甲骨文專家的作品中看這種類型的字應用較少,如遇甲骨文中沒有的字一般都采取通假字和本字的應用,以使甲骨文作品的純粹性。
甲骨文印用字較為復雜,字典中有的一字有多種寫法。有些字一字有多種不同的含義和用法,雖然說現在專家對甲骨文用字有一定寬容,“……于各家書中未經考釋而列為‘存疑’ 、‘待考’、‘待問’ 、‘附錄’,不臆造,不武斷,也不妄自菲薄,老老實實地據形釋義,反復參稽,不能不許我‘千慮一得’?!保ㄅ酥魈m談甲骨文書法)。但這都需要我們在創(chuàng)作中去認真研究,可根據章法和字意的需要靈活應用,認真對待應避免鬧出笑話。所謂:“變,變則生,不變則死”(齊白石語)。怎么變都需要我們在實踐中去體會。“違而不犯,和而不同”(孫過庭《書譜》)是我創(chuàng)作甲骨文印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