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流傳著許多關于飲食養(yǎng)生的諺語,精煉貼切、幽默生動,以通俗易懂的口語化形式,傳承著博大精深的古代養(yǎng)生文化。這些諺語沉積著歲月的智慧,但在日常解讀中,很容易被誤讀甚至誤解,如果片面理解或理解不當,還會有損健康。
說起養(yǎng)生之道,我國歷代醫(yī)家無不重視大便的通暢?!叭粢L生,腸胃常清”,意為大便通暢,保持腸胃的清潔,可延緩衰老。其醫(yī)學原理為何呢?食物經(jīng)過食道到胃,在胃中經(jīng)初步消化后進入十二指腸,然后在膽汁和胰酶的作用下,其所含營養(yǎng)物質(zhì)被分解成為可吸收的簡單分子,連同各種維生素及無機鹽,由小腸絨毛吸收;而胃腸內(nèi)未被消化的食物殘渣,則通過大腸變成大便排出體外。這就是胃腸道消化、吸收和排泄的大致過程。這一過程的順利進行,是人體正常生理活動的基礎。而若胃腸積滯,既可導致消化不良,又可使?jié)摲谖改c內(nèi)的有害物質(zhì)發(fā)生化學變化,產(chǎn)生氮、氨、二氧化碳、硫化氫等毒素。這些毒素可侵入各種組織及器官,長期蓄積,即可導致胃炎、胃潰瘍、腸炎、痔瘡、肛裂、直腸脫垂甚至腸癌等疾病的發(fā)生,并間接地加速人體衰老。所以要想健康長壽,必須要經(jīng)常性的清理腸胃,使之保持正常的通暢狀態(tài)。
正常人體導致胃腸積滯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
一是人到中老年,腸胃消化和吸收功能自然減弱,這就是中老年人易患消化不良和便秘的主要原因。
二是飲食不當,如愛吃肉類、蛋白質(zhì)類以及生冷、油膩、辛辣刺激性食物,少吃甚至不吃水果、蔬菜。
三是攝取方式不當,如暴飲暴食、餐無定時。
四是缺乏運動,喜歡坐臥,致使腸蠕動緩慢,缺乏排便的動力,而大便積滯又反過來影響胃部排空,形成惡性循環(huán)。此外,某些藥物如鎮(zhèn)靜劑、鈣片、氫氧化鈉等以及中藥中的溫熱辛燥藥物的服用,亦可引起便秘。
要做到“腸胃常清”,第一要改變飲食習慣,在保證營養(yǎng)的前提下多吃水果、蔬菜等富含植物纖維的食物,主食中盡量摻一定比例的雜糧,以增加植物纖維的攝入量,促進腸的蠕動,增加糞便體積和軟化糞便,并提高巨噬細胞吞噬有毒物質(zhì)的能力。幾年前,某位專家聲稱紅薯可以防癌、抗癌,使得紅薯的價格一路飆升,后又遭遇網(wǎng)絡詬病,結果又很快偃旗息鼓。雖然說紅薯可以抗癌確實是有點夸大其詞,但紅薯富含維生素和纖維質(zhì),有非常好的通便作用。所以,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它確實具有一定的防癌作用。第二,要注意有選擇性的食用一些具有清理腸胃作用的食品,如蜂蜜、木耳、豬血、海帶、豆?jié){、牛奶、蘑菇等。尤其是蜂蜜,它具有抑菌、消炎、潤腸、增強免疫力等功能,不僅可以增強腸蠕動,顯著縮短排便時間,對胃炎、胃及十二指腸潰瘍、結腸炎、習慣性便秘等也都有著良好的療效,且無任何副作用。第三,要加強運動,以促進胃腸蠕動,這對于長期伏案工作者以及中老年人來說,尤其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