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典著作《黃帝內經(jīng)》明確指出:冬季養(yǎng)生保健的關鍵是閉藏、固精和益腎。中醫(yī)對冬季養(yǎng)生尤為重視,且認為養(yǎng)生關鍵在于對人體腎臟及腎精氣的保養(yǎng),并腎臟“通于冬氣”。從中醫(yī)養(yǎng)生的角度來說,冬季是最好的進補時節(jié)。
一般說來,冬季進補可分為食補和藥補兩種。不管是食補還是藥補,老年人都應遵循如下3個原則。
1.“藥補不如食補”的原則。
對虛弱的老年朋友而言,食補是冬季進補的最佳選擇。食補也稱食養(yǎng),指應用食物的營養(yǎng)來調養(yǎng)身體,預防疾病,延年益壽。是藥三分毒,藥補多少會有一些副作用,但食補既方便又實惠,一般沒有副作用。俗話說“民以食為天”,就體現(xiàn)了飲食是維護健康的根本?!饵S帝內經(jīng)》說“五谷為養(yǎng),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也顯示了古人對飲食療法的重視。老年人冬季食補宜保陰潛陽,結合個人的體質情況選服不同的食物。同時,也要注意保護脾胃,做到進補有節(jié),不要過食,食物宜清淡,肉食要燉爛煮透,忌食油膩的食物。脾胃虛弱的中老年人最好用糜粥調養(yǎng),這樣有利于營養(yǎng)的吸收。
2.差異性原則。
依中醫(yī)基礎理論,補益中藥通??煞譃樗拇箢悾囱a氣、補血、補陰、補陽。氣虛者重在補氣,可選食黃芪、人參、黨參、白術等;血虛者重在補血,可選食熟地、當歸、白芍和阿膠等;陰虛者重在補陰,可選食生地、麥冬、石斛、百合和玉竹;陽虛者重在補陽,可選食肉桂、肉蓯蓉、淫羊藿、鹿茸等。同時,老年人應該適當食用一些具有溫熱性質的食物,而少食用寒涼生冷食物。
3.慎用“大補之物”。
對于脾胃受納腐熟、運化水谷、升清降濁等功能下降的老年患者來說,過多食用厚味滋膩之物后經(jīng)常出現(xiàn)腹瀉、腹脹,無益于強身健體。根據(jù)中藥學理論,大補之物如人參、鹿茸、紫河車、淫羊藿、海馬、阿膠等中藥也屬于厚味滋膩之品。例如,被譽為“補中圣藥”的人參,過度進補可出現(xiàn)血壓升高、煩躁易怒、鼻流血等癥狀。因此,老年人冬季進補不要過多使用滋膩厚味的“大補之物”,應以易于消化為佳。建議老年人每月可適當進大補之物的藥膳1~2次,輔以健脾益氣類中藥如白術、茯苓及黨參等。
冬季進補時,若尚不清楚能否進“大補之物”或如何科學配伍,最好咨詢中醫(yī)師或中藥師。最后,介紹一款適合大部分老年人的藥膳方。
當歸枸杞黃芪粥
主要原料:當歸 15克,枸杞15克,黃芪30克,紅棗5顆,黑米 15克。將上述材料加入適量水熬成粥,每日食用1次,每周食用3~4天。該藥膳性味平和,補而不膩,具有補益肝腎、補氣益血等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