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曹建明檢察長提出實施科技強檢戰(zhàn)略,這是檢察機關開展工作的方向所在。檢察技術應用到檢察工作的程度關系到檢察工作水平的高低。本文從辦案支持向辦案主體轉變、被動服務向主動服務轉變以及檢察隊伍由行政化向科技化轉變這三個方面,闡述檢察機關只有不斷加強科技手段的運用,才能有效提高檢察工作的效力,從而提升檢察機關的法律監(jiān)督能力。
【關鍵詞】科技強檢 辦案主體 檢察隊伍科技化
曹建明檢察長在2009年全國檢察機關技術信息工作上的講話中指出,實施科技強檢戰(zhàn)略是強化法律監(jiān)督職能的迫切需要,現代科技在檢察工作中應用的深度和廣度,直接關系到法律監(jiān)督職能發(fā)揮的程度,直接關系到檢察工作水平的高低。檢察技術工作的實質是提高司法主體(偵查、批捕、起訴)等的認知能力以無限趨近客觀真實的過程。它對案件的偵查、起訴活動的及時依法推進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是法律真實得以實現的重要保證。筆者試從三方面進行論述。
一、從辦案支持向辦案主體轉變
近年來,由于職務犯罪呈現出案情復雜化、作案手段隱秘化、反偵察能力強的特點,職務犯罪偵查越來越偏重初查工作。雖然初查不是刑訴法規(guī)定的必要法律程序,但是,在《人民檢察院刑事訴訟規(guī)則(試行)》以及實際工作中,重視初查階段的工作是檢察機關自偵部門工作的現實需要,是多年來自偵部門工作積累的經驗所決定的。
1.初查必過。修改后的刑事訴訟法第一次將技術偵查權賦予檢察機關,檢察機關偵查部門只有和技術部門緊密配合,利用科技手段深挖線索、發(fā)現證據,從而提高突破案件、揭露犯罪的能力。為此,在確保案件保密的前提下,檢察機關偵查部門應與檢察技術部門聯動,將技術手段作為偵查辦案的基礎,所有偵查手段,應用盡用,從而減少人、財、物的資源浪費,形成快速反應打擊,準確地為整個案件服務。
2.全程參與。偵查是一種關于法律事實的特殊認知活動,盡管所有的法律事實都必須有確實的證據予以支撐[1]。但從認知的邏輯規(guī)律看,任何認知過程都必然從主觀判斷開始,從粗略的結論去努力找尋得出該結論的前提,付諸于對客觀事件的認識,因此,正確運用檢察技術手段,為偵查提供線索,指明偵查方向,越來越成為自偵案件首選手段。
3.全面參與。針對檢察技術單純以司法鑒定為主的原有模式,轉變工作思路,把各項檢察業(yè)務辦案看作技術工作的“市場”,將司法鑒定、情報信息和偵查技術等協同發(fā)展,全面參與案件,促進訴訟監(jiān)督規(guī)范。
二、由被動服務向主動服務轉變
1.建立問題導向機制。針對檢察機關在新形勢下遇到的問題,在發(fā)展檢察技術工作中來應用技術,從而實現非法證據排除、證據獲取方式、初查方式轉變。筆者對技術性證據作廣義理解,認為八種證據中的物證、書證、鑒定意見、勘驗檢查辨認、偵查實驗筆錄和視聽資料及電子數據都可視為技術性證據的范疇,且這幾類證據具有客觀性、可靠性和科學性特點,對于自偵案件的成立具有直接證明屬性。因此,我們在自偵案件的初查、立案偵查階段,應當重視和大量收集這樣的證據,并依法盡力使其成為初查和立案條件成立的支撐。同時,還應牢牢樹立以技術證據印證言詞證據的辦案理念,從而縮小非法取證幾率。在監(jiān)督方式上,改變原有靠人盯人,人防人等傳統(tǒng)監(jiān)督方式,變成靠技防來監(jiān)督,讓原有場景來說話。
2.服務重點、服務辦案、服務安全。證據是偵查活動的目的,更是訴訟活動的核心[2]。而隨著社會的發(fā)展,越來越多的證據特別是電子證據,都需要由掌握高精尖的檢察技術人員去收集、審查、鑒別。因此,依法開展技術性證據的審查,全面加強審查自偵案件中技術性證據的合法性、客觀性和規(guī)范性,是檢察技術部門履行法律監(jiān)督職能的重要體現。運用規(guī)范化警務區(qū)、偵查環(huán)境監(jiān)控、同步錄音錄像、無線多參數遠程監(jiān)護系統(tǒng)等,對安全隱患進行及時處理,保證辦案人員身心安全,保障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權利。
3.服務方法。創(chuàng)新專、兼職技術人員橫向互助機制,實行“雙上崗”制度,加強與業(yè)務部門的溝通、協調配合,發(fā)揮專職技術人員引導作用和兼職人員輔助作用;融入鑒定資源上下級縱向整合機制,積極為上級院司法鑒定中心輸送鑒定案源,在做好鑒定案件樣本的提取與固定基礎上,鼓勵基層院主動參與檢驗鑒定,發(fā)揮專業(yè)人才技能。實行雙培訓,改變檢察技術辦案,類型相對單一的實際情況,積極探索人才培養(yǎng)新模式。技術培訓時,辦案部門參加;辦案部門培訓時,技術部門參加,達到相互了解,相互理解,相互支持;實行人員混用,通過練兵提升雙方“技能”。
三、檢察隊伍由行政化向科技化轉變
1.人員專業(yè)化。在建設檢察隊伍時,嘗試取消行政級別,將技術職稱作為衡量標準。檢察技術開發(fā)需要專業(yè)人才,檢驗鑒定技術的應用也需要相應資格認證的人才,檢察機關應為專門技術人才提供學習的條件,落實經費,保障時間;技術人員也應有自覺學習的意識和能力,不斷更新知識。加強信息技術人才隊伍建設,實現從全部依賴社會人才到自身擁有相當實力的技術專家轉變;進一步擴大教育培訓的覆蓋面,在加強“將”的培訓時,也要加強“兵”的集訓;在注意高端前沿培訓時,也要注意基本功的培訓。
2.機構事業(yè)化。從目前技術建設狀況來看,最困難的不是錢的問題,而是人的問題,觀念的問題,修改后刑訴法對檢察工作提出了的新要求,培養(yǎng)和引進中、高級技術人員刻不容緩。解決技術人才匱乏的關鍵,還在于特崗特定、保障待遇、重視培養(yǎng);加強專職技術人員和兼職技術人員的學習培訓,探索建立委托有關院校為檢察機關培養(yǎng)專業(yè)技術人才的機制[1],由科、局向各類技術鑒定中心、研究所、研究院轉變,將技術廣泛應用于服務。建立完善以上級院鑒定中心為依托,統(tǒng)一對外委托鑒定制度,實現經費、人員、調度的合理配置,統(tǒng)一指揮與管理。
3.培養(yǎng)檢察技術“精尖”化。以執(zhí)法辦案一線的檢察人員和業(yè)務骨干為重點培養(yǎng)對象,開展對口業(yè)務的專項業(yè)務與技能培訓,著力加強檢察工作必需、急需的業(yè)務知識和技能培訓;不求全面,但求精通,開展模擬訓練對抗,以練促精、以訓促精;采取走出去,請進來的方式,鼓勵支持檢察技術人員參加高端技術應用研討會,參與技術研究,達到精益求精,并建立一系列常態(tài)化機制,提升檢察工作的效能,保障檢察機關的法律監(jiān)督能力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