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iln餐廳 京都
Kiln就像它的名字一樣,窯爐,既樸實又溫暖。這家位于京東下京區(qū)西木屋町的餐廳開業(yè)有一年了,它的古樸在于它的概念。
餐廳只有四張餐桌,最多只能容納36人進餐,餐桌和廚房的布置也都是出于便于食客之間交流互動的目的而設。沒有兩人的小桌,這就意味著即使和朋友一起來用餐坐在旁邊的也可能是從未見過的陌生人。
餐廳的主廚Masayo Funakoshi曾經(jīng)是東京澀谷一家著名餐廳Cujorl 的主廚,對現(xiàn)代派烹飪有很獨到的見解。之后,她來到京都,開了自己的餐廳。她希望客人能夠分享同一張餐桌,就像在家一樣。食客們可能不會希望和鄰座的陌生人分享食物,但是如果有人過生日,大家齊唱生日歌之后,大家就能其樂融融地像朋友一樣一起分享和交流了。這樣的場景每天都在餐廳中上演。
要相信這樣的座位安排并不是這里唯一反常規(guī)的事。Funakoshi在廚房和用餐區(qū)之間沒有任何間隔,別說墻,就連任何玻璃遮擋都沒有。這樣,廚師從準備食材到烹飪食物到端菜上桌的每個動作都在食客的注視下完成。在她看來,很多餐館不告知烹飪過程和原料的做法是不合理的,廚房本就應該足夠開放。
Kiln是閑適的,也是實驗性的,即使在日本,這也不是多數(shù)人習慣的經(jīng)營方式,就連餐廳的菜單也是相當?shù)摹癴reestyle”,這和她在一些概念前衛(wèi)的餐廳工作過有關系,也和加州的經(jīng)歷有關。Kiln的菜都是時令菜,根據(jù)季節(jié)的不同菜單都會即使調整,食材也都選用本地的,是家庭手做的或者她千辛萬苦淘來的。
餐廳里最受歡迎的菜品包括清酒酒粕浸鵝肝、野豬肉香腸、突尼斯辣醬、蔬菜選自京都周邊農場的京野菜。每一餐都以眾人分享抹茶結束,及健康又重新點題—分享。
都說食物是了解一個地區(qū)文化的重要方面,如果有一個餐廳有這樣認真的一位主廚有好吃的食物,那絕對是很好的助益。也許一個旅行的記憶就全在那次舌尖上的感受了。
Marou 胡志明
一家法國小投資公司Marou在越南中南部潮濕的氣候中種下可可豆,并因為所出產的巧克力和其包裝巧思而獲得無數(shù)贊譽。三年前,一個銀行家和一個電影編劇開始了他們的摩托車之旅,目的是在湄公河三角洲地帶尋找適合種可可的農場。在旅程開始的第一天,他們只帶了兩公斤可可豆,但在測試之后,他們意識到成功離他們越來越近了。只是可可和焦糖,但足以讓他們振奮起來。
如今,兩人依然從當?shù)氐脑侥限r民手中買進可可,而農場距離Marou位于胡志明市郊外的小型工廠還不到100公里。這里每月出產一萬條巧克力,其中一半以上都銷往海外,遍及歐洲、北美澳大利亞和亞洲。
越南的可可豆是法國殖民者帶來的。如今,越南的可可豆收成備受矚目是因為全球可可最大產國的象牙海岸可可樹大量老化,越南很有可能成為中型高品質可可豆產國。受益于自然的恩賜和殖民歷史,越南不僅有高質量的咖啡,巧克力也可能成為你下次去越南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