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生我未生,
我生君已老。
君恨我生遲,
我恨君生早。
——題記
器是什么?器是所有有形的東西。道是什么?道是無形的,無法言語。器中寓道,道又通過器來表現。
沒有比陶更有生活氣息、更具象的器了。但生活瑣碎,往往承載著比器更多的東西??芍^,陶是器,但生活不可器。
人們表達情感的方式,從來都是選擇自己擅長或深愛的器物。
久前曾看過一個故事,說一名男子收養(yǎng)了一個小女孩,為了陪伴和照顧女孩,男子一直未娶,女孩很感激,感激生愛,女孩愛上了他。遺憾的是,男子生重病亡故,女孩心碎不已。一日,女孩整理遺物,發(fā)現一個陶罐,上面寫著一首詩,是男子的手跡——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君恨我生遲,我恨君生早。
這句被“文藝青年”廣泛轉發(fā)和贈與的句子,來自一批陶器。
1974年到1978年間,湖南長沙銅官窯窯址出土了一批釉下彩陶。這批彩陶上的無名題詩在中國文學史上有極其重要的價值,復旦大學陳尚君先生經過整理增編入《全唐詩續(xù)拾》。除了上述詩句,還有諸如 “一別行萬里,來時未有期。月中三十日,無夜不相思”、“我有方寸心,無人堪共說。遣風吹卻云,言向天邊月”等描寫愛情的五言詩,其文學成就、收藏價值皆極高。
又有一個故事說,唐范攄《云溪友議》卷十有《紅葉題詩》,講宣宗時有名深宮中的宮女,閑來無事喜歡在紅葉上題詩,一時成為佳話。
第三個故事說方文山的《青花瓷》,描寫了一個畫瓷懷春的少年的形象,它將喜歡的女子化于瓷器之上:江南、煙雨、芭蕉、朱門、炊煙、月色、青花、書畫,這些在今人眼中遙遠、美麗、飄渺的東西,在少年眼里只有一個“你”。
這些故事說明,人們表達情感的方式,從來都是選擇自己擅長或深愛的事物,尤其是愛情這件生活大事,這種深處內心卻不能言說的情感常常被付諸于器物之上。
那些不能讀書,不會寫字的下層人的愛情是什么樣子的?
古代能讀書者比例極少,故“紅葉題詩”的愛情故事只能寫進傳奇里,我有時甚至懷疑那只是趕考失意到娶不上媳婦的窮酸文人的臆想癥病例,然而,也因為是文人,所以傳下來了。而那些不能讀書,不會寫字的下層人的愛情是什么樣子的?
古代禮法森嚴,對文字控制尤其嚴格,因而普通人的情感都會寄托于俚歌或信物之上,有人推斷唐代銅官窯瓷器題詩的作者可能是陶工自己創(chuàng)作或當時流行的里巷歌謠。
我覺得無可厚非,如“月中三十日,無日不相思”便是典型的歌謠,而“我恨君生早”斷然難以鄉(xiāng)里傳頌歌唱,那么陶工創(chuàng)作的可能性便極大。而明珠之類的奢侈品不是一般人能擁有,器皿便成了最好的承載體。
會送禮物的人都知道,要送對方一個能經常用得著且一用便能想起送禮之人的東西。除了隨身配飾,日常的、精美的、有特殊意義的器皿便是首選。
陶器能承載詩句,卻承載不了詩句生活與情感背后的深沉。
文章的開頭詩,因為與當前社會上許多愛情故事暗合而產生共振,在網絡上被許多文學愛好者和韻添補,如“恨不生同時,日日與君好”,“化蝶去尋花,夜夜棲芳草”等。對于這些添補,我一直認為有續(xù)貂之嫌,皆因太過直白粗鄙。
《青花瓷》里的小畫工和銅官窯里的陶工,皆身無長物,于是一個帶著相思,一個帶著無奈,把自己的情感都融進了要燒制的器皿里,把散亂無形的泥巴用心制作成型,用心刻畫,經過烈火的洗禮,最終涅槃得堅硬不朽,一如自己對對方的感情。
唐詩中還有“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的句子,顯然沒有“君恨我生遲,我恨君生早”來的豁達,然而豁達之外的苦楚與酸痛,也遠勝一個富二代送寶馬想要又不能要時的假堅貞——不過相較今人的攀富傍貴那又顯得極為高大上了,古人起碼還是有廉恥之心的。
西方有位哲人說過,只要能做到真誠和深刻就能打動人,真誠者不少,大都被冠之以傻,深刻者也不少,大都被冠之以滑,而一句“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表面是“發(fā)乎心,止乎禮”,背后的絕望與無奈估計雖隔千年仍讓今人動容——也難怪會有那么多續(xù)貂之人,只是真誠和深刻得都還不夠。
生活的哲學固然深沉,卻也要學會“器”的生存之道。
喜歡收藏的人都知道,瓷器和玉器在行里一般是價格最貴的,一是因為其質感溫潤美好,二是因為這些東西易碎,而史上戰(zhàn)亂太多,故能完美保存到現在的數量也少,這和愛情的珍貴之處驚人相似,只是器皿可以保存千年,而最完美的愛情也就幾十年。
老子曰:形而上為之道,形而下為之器。道是無形的,需要通過器來體現,故孔子說君子不器。
生活應該是形而上的東西,如此看來,唐詩里的明珠也好,現實里的寶馬也好,魯迅筆下的汽車、玫瑰、響尾蛇、蒙汗藥也好,還是小陶工筆下的彩陶和青花也好,甚至柴米油鹽、雞毛蒜皮、吵鬧磕碰當統(tǒng)統(tǒng)屬于“器”!
生活中如何活得快樂、過得自在,無非在一個“道”字。
凡是器物,必是空的。陶器本身也是空的,即使盛水盛飯,最終都歸于一個空字。這就是器的哲學,人要懂得適當放空、不拘泥不收緊,留下一個陶壁的空間,即使再深沉的感情、再瑣碎的生活,也就有自己的解決之道了。
于是佛祖說,得不到的和已失去的才是最好的。
銅窯的彩陶定然讓陶工下了咒,否則不會留到現在,生遲、生早結局都是歸土,而今還讓那么多的癡男怨女反復吟唱,感動不已,小陶工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