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過去的兩周里,百度百科多了一個新的詞條:“馬航失聯(lián)”。包括12名機組人員在內(nèi)共239人與客機MH370在萬米高空突然消失,茫茫大海無處尋蹤。直至3月24日,馬國總理納吉布宣布航班在南印度洋墜毀,無人生還。
在這“失聯(lián)”的真相黑洞之中,彌漫的是無盡的悲痛和不舍。在同期國內(nèi)的新聞里,曾聽到一句話:“家屬希望馬上抵達出事海域,這樣可以離親人近一些?!弊屓祟D覺生命無常,要努力愛身邊的人,努力和他們在一起。
正如親子節(jié)目《爸爸去哪兒》引起的討論不再充斥狂熱追捧的八卦娛樂特質(zhì),取而代之的是溫馨、親情、溝通和省思。這種親情是因為常情而更多引起人們的共鳴,還是這恰是當下集體缺失的部分?在城市之中的人們,辛苦地還貸,擁擠而漫長的通勤,像喜鵲一樣點滴建筑著自己的小家……直到有一天,看著握在手中的一切,恍然中開始問自己“真的幸福了嗎”,“想要的都得到了嗎”?
我有一種特別深切的感觸,就是隨著時間的推移,親人們,而不是自己,逐漸成了生活的中心。實際上,我們時常能感受到的東西很復雜,比如一些細節(jié)還不完美、會為一些口誤而懊惱、壓力和焦慮常常壓過了成就感,所以感受到的快樂并不強烈。而親人們則不然,他們享受著你的成功帶來的喜悅,純粹地為你而高興。是這些東西,才真正激起了一個人的成就感,并讓你感到由衷的快樂。親人,以及那些真正的朋友的分享,才是心中幸福與快樂的真正源泉。
要說什么呢?有時候只是回家,只是回到某些人身邊,就已經(jīng)帶給我們足夠的勇氣,然后,再一次出發(f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