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爸爸去哪兒》一出,很多類似的親子節(jié)目就像是雨后春筍一樣,在各大電視臺紛紛揚揚地茁壯成長,比如說葉一茜同學主持的《媽媽去哪兒》……
一剎那間,有孩子的明星,人人都是左手一只雞,右手一只鴨,背后還背著一個胖娃娃,顛顛地開始在各大熒幕上趕場了。只苦了那些暫時還沒孩子的明星——對此,我建議他們?nèi)ソ枰粋€,或者租一個,然后,才可以趕上這場紅紅火火的賺錢、出鏡的好機會。
說起來,火的電視節(jié)目從來都是一波接一波,踏浪而來。
之前紅過相親節(jié)目,那時候你只要一開電視,臺臺都是耍單的男人女人們在那里做含情脈脈表白狀;然后是選秀、歌唱比賽,那時我被我們偉大富饒的祖國產(chǎn)生的歌唱精英給驚呆了一一怎么唱歌好的人那么多呀,一筐一筐的。后來人家告訴我了,其實就是那一些人,在各大電視臺、各個歌唱比賽里走場而已。而現(xiàn)在呢,風水輪流轉,終于輪到親子節(jié)目火了。如今的新聞全都是王家小妹妹又換了一件新棉襖,林家小弟弟又哭著喊著要“吃奶奶”,就那么幾個爸比,幾個媽咪,幾個小伙伴。大家就瞧去吧。
說實話,我并不討厭看這樣的節(jié)目。我愛看著呢。我還給那些節(jié)目組的導演寫過郵件,希望請我們名震寰宇的張大導演也能帶著他那一串葫蘆娃來上節(jié)目。我就想看看張導是怎么給那么多寶寶們做飯、洗尿布、換衣服的。這么多娃,還不累死他?但是,電視導演們卻不約而同地都沒有采用我的建議,大伙說可惜不可惜?
言歸正傳,我愛看《爸爸去哪兒》,但是,這并不代表我還想接下去看《媽媽去哪兒》,《爺爺去哪兒》,《舅媽去哪兒》,……有很多東西,一之謂甚,豈可再乎?意思意思就得了,老是沒完沒了的誰吃得消?
而現(xiàn)在我們電視臺的規(guī)律都是這樣:一、去外國買一個暢銷的、收視率高的節(jié)目,倒模過來;二、所有的電視臺都風起云涌,大家倒模,三、徹底把這個題材做爛做惡心,做得讓人吐了:四、再去買一個新的國外暢銷的節(jié)目。
于是,我們陷入了“從新鮮到惡心”這樣一種不可思議的循環(huán)。循環(huán)得多了,讓人憤怒,有時候幾乎想像馮小剛那樣喊一嗓子:“我跟你們丫的勢不兩立!”
為什么勢不兩立呢?因為就算電視節(jié)目是快餐,也不能天天上同樣的菜吧?總是希望有點特色,有點變化,有點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
對于電視觀眾這樣的要求,捫心自問,并不算過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