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非洲的草原上,生活著一種小型哺乳動物象鼩。因為身體小如老鼠,象鼩和老鼠一樣經(jīng)常會成為鷹的捕食對象。
鷹的飛行速度為每小時60公里,象鼩和老鼠的奔跑速度為每小時20公里,雙方力量對比懸殊,在野外象鼩和老鼠似乎都是鷹手到擒來的美食。而現(xiàn)實是,老鼠經(jīng)常會成為鷹的食物,鷹要想抓住象鼩卻絕非易事。
和貪吃的老鼠相比,象鼩每天從洞里出來的第一件事不是尋找食物,而是在灌木叢里修建逃跑通道。象鼩會在其經(jīng)常出沒的覓食地點附近修好數(shù)條被清除得干干凈凈的路徑,把道上的樹葉草根都清走,并記住路上的一切細(xì)節(jié)。這些路徑一直通到它居住的洞里。接著,它會以一種近乎瘋狂的速度沿著這條路徑奔跑,只有在看到美味的昆蟲以及需要清除殘骸時才會停下來。有時一根小樹枝都會把象鼩絆倒,從而給它帶來殺身之禍。所以,它40%的時間是在兩個覓食地點之間奔跑,清除各種障礙物。時間久了,象鼩在自己家附近一公頃的范圍內(nèi)修建了無數(shù)條四通八達(dá)的逃跑通道,它把這些通道記在腦子里形成一張路線圖,以備危險時逃跑用。
在野外,覓食的象鼩如果看到老鷹來襲,會迅速地跑進灌木叢下面,進入自己平時修建好的逃跑通道上,并快速地跑到自己居住的洞里,不會擔(dān)心撞在石頭上或被草根絆倒,也就是說只要一進入灌木叢里,它就安全了。時隱時現(xiàn)的灌木叢擋住了鷹的視線,它只能望象鼩興嘆——這家伙太神了,在灌木叢下面奔跑如履平地!
而老鼠的命運則不同,它吃飽了就回到家里睡大覺,逃跑時沒有固定路線,有時慌不擇路會跑進死胡同,輕易地被鷹抓住。
在弱肉強食的動物世界里,能夠生存下來便是成功。
(摘自《向?qū)Аじ形颉罚?/p>
【素材解讀】
孟子曾說,生于憂患,死于安樂。不把全部的精力用在獲取和享樂上,而是不懈怠并極其穩(wěn)健、冷靜地用40%的時間經(jīng)營好自己的退路,是象鼩贏得成功的關(guān)鍵。
【運用方向】
居安思危 憂患意識 防范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