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學不久,武漢一些大學生寢室紛紛“掛床簾”。調查多所高校700名大學生顯示,4成大學生認為寢室關系不融洽,“掛床簾”可以營造自我空間。(據(jù)3月5日《武漢晨報》報道)
如今大學生多為90后獨生子女,由于從小集全家寵愛于一身,養(yǎng)成“小氣量”“要強”“任性”的性格,加之社會閱歷淺,適應能力不強,面對學習、就業(yè)、情感和人際交往壓力,一旦受到委屈或遭到挫折,很容易將自我封閉起來。一些大學生寢室紛紛“掛床簾”,便將逃避矛盾、畏懼交流的例證。
同寢室的學生來自四面八方,難免存在貧富差距、學習優(yōu)劣、生活習慣差異,產生矛盾在所難免。矛盾產生并不可怕,關鍵是矛盾產生之后,能否積極面對、巧妙化解生活中的矛盾。
一些長期從事心理教育的專家認為,不良心理輕則影響他們的學業(yè)和事業(yè),重則危害他人和社會。因此,高校學生管理要深入學生生活,充分考慮外在社會環(huán)境對學生心理造成的影響,構建和完善大學生心理問題高危人群的預警機制,做到心理問題及早發(fā)現(xiàn)、及時預防、有效干預。當下的問題是,我們的教育過于注重對學生知識、技能的培養(yǎng),而忽視了學生心靈的成長和情商的培育。
筆者以為,化解宿舍矛盾,離不開有效的宿舍管理,以及學生主管部門的思想政治教育,關鍵是建立和優(yōu)化學生寢室矛盾預案體系及應對機制,建立健全大學生的心理教育和疏導機制。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不能局限在心理健康教育課程與心理咨詢上,而是應該貫穿于大學生的學習、生活與工作的各個方面。這就提供了一種思考,心理健康教育如何滲透到學校教育教學的全過程中去,融入到學生的管理與政治思想工作中去,將心理健康知識普及到學生學習、生活和工作的各個角落,營造出人人關心心理素質、人人重視心理健康的校園氛圍。
換言之,將心理健康教育與日常教育教學行為緊密結合起來,通過一系列課堂教育與課外活動,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情感和高尚的情操,提高學生“智商”的同時不忘提升其“情商”水平,從而使學生的各項潛能得到充分發(fā)揮,學生的心理問題將不再是問題。
大學就是個“小社會”,寢室是個“小家庭”,是學生成長成才的地方。大學寢室既是學生生活、學習的主要場所,是思想交流、問題研討、自我展示的重要平臺,也是培養(yǎng)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的實踐課堂,還是個增長閱歷、磨煉意志、培養(yǎng)協(xié)作能力、磨煉處世能力的重要領域。每個學生在看到自身優(yōu)勢的同時,也應直面自己的不足,克服自身的心理障礙,在發(fā)展優(yōu)勢和改正不足的過程中更好地完善和發(fā)展自身,積極面對生活中的摩擦,巧妙化解同學間的矛盾,致力于構建和諧的人際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