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很喜歡食指的一首詩《相信未來》。“當(dāng)蜘蛛網(wǎng)無情地查封了我的爐臺,當(dāng)灰燼的余煙嘆息著貧困的悲哀,我依然固執(zhí)地鋪平失望的灰燼,用美麗的雪花寫下:相信未來……”無論是面對爬滿蜘蛛網(wǎng)的爐臺,還是已化為露水的紫葡萄,詩人沒有灑淚悲嘆,沒有絕望哀怨。他用自己強大的內(nèi)心言語讓那個年代每個身處磨難中的人相信,只要生命還在,希望就在。
人生是一次漫長的漂流,既會經(jīng)過風(fēng)景如畫的美麗莊園,也會迎來急流險灘、暗礁洶涌與泥濘的沼澤。面對這些困難險阻,有人絕望沉淪,有人卻坦然地駕起生命之舟,勇敢地與風(fēng)浪搏斗!
從歷史深處走來,有一個名字不能忘懷。面對生活的千瘡百孔,他固執(zhí)地用微笑面對。來看看他究竟經(jīng)歷了怎樣的磨難吧。“烏臺詩案”的一紙公文,將身在湖州的東坡投入了京城大獄。在難熬的103天里,他每天都面對死亡的威脅。幾度瀕臨被殺,他還是掙扎著從死亡線走了回來。被貶黃州,他無法維持生計,只好自己在城東的一塊地上開墾種菜,還給自己起了“東坡居士”的雅號。年近六旬,本是享樂之年的他,卻被貶至惠州,舉目無親朋,周遭無片瓦。絕望、凄涼?心灰意冷、人生無趣?他或許想過這些,但一閃而過后,他還是選擇了堅強與樂觀,他向天發(fā)出了“一點浩然氣,千里快哉風(fēng)”的吼叫。聽吧,聽他在人生低谷、生命泥潭里吟出的吶喊:“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fēng)流人物”“晝短苦夜長,何不秉燭游”……
苦難是生活的贈予,苦難的磨礪是命運贈予的寶貴財富,它把生命之舟變得厚重,將生命之石打磨得光彩照人。泰戈爾說:“只有經(jīng)過風(fēng)雨的翅膀,才能擁有豪邁的飛翔;只有流過血的手指,方能彈出世間的絕唱?!倍柦?jīng)磨礪后的生命,更是顯得豐滿充盈。蘇軾用他的一生作了完美詮釋:在逆境中堅持,在堅持中奮斗,在奮斗中崛起。一千年后的今天,他留給人們的不僅是詩詞、書法、繪畫上無可企及的成就,更重要的是他教會我們面對人生的積極態(tài)度。
磨礪是種財富,它能讓我們在面對命運的暴風(fēng)雨時仍能驕傲地?fù)P起生命的風(fēng)帆,朝著彼岸,心懷夢想。身在軍營,也偶爾會聽到有人抱怨訓(xùn)練累、課業(yè)重、生活苦,可是,如不浴火,鳳凰又怎能得以涅槃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