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節(jié)長假里,我和媽媽回了一趟姥姥家。在姥姥家,我和表妹一起玩得非常高興。我們一起給布娃娃做衣服、化妝,一起在院子里騎獨輪車。我想:玩點什么更有意思呢?我的小腦瓜兒開始轉轉轉。
我想起了在體育課上玩過的投球比賽,可是沒有球哇!怎么辦?姥姥家的陽臺上堆滿了花生,還有金黃金黃的玉米,嘿!有了!可以用小個頭兒的玉米代替球。我和妹妹開始行動,不一會兒就挑好了三十個小玉米??墒菦]有球籃哪?還是表妹主意多:“姐姐,我們拿姥姥的菜籃當球籃怎么樣?”“好主意!”我在地上畫了一條線,表妹把“球籃”放在離線大約五步遠的地方,投“球”比賽準備停當。
我們商量好比賽規(guī)則:投籃時站在線外的地方,看誰進球多。第一場比賽開始了,我全神貫注地盯著“球籃”,身體微微向前傾一點兒,手握“球”,瞄準!一次、兩次、三次……投!就這樣,我投進了十八個。該表妹投籃了。只見她手里拿著“球”,眼睛死死地盯著球籃,投!沒有進,第二投還是沒有進……表妹噘起了嘴,臉色也開始不好看了,最后,她只投進了七個?!肮?,哈,我贏了!”我高興得又跳又叫。表妹一屁股坐到地上,捂著眼哭了起來。媽媽連忙說:“表妹進球少是因為沒有掌握投‘球’技巧,你應該好好教教她?!薄昂冒?!”我爽快地答應了,當起了表妹的小教練。第二場比賽開始了,媽媽和鄰居家的小朋友們成了我們的啦啦隊,鼓掌,加油,表妹一次比一次投得準,后來竟然贏了我這個小教練!
中午,姥姥下地回來了,看到摔得一地的玉米粒,幽默地笑著說:“今天咱家的大母雞可要吃得飽飽的了?!蔽液捅砻每┛┲毙Γ黄鸫舐暫埃骸澳鸽u,母雞,開飯嘍!”
(指導教師:韓占穩(wěn))
開頭簡潔明了,筆鋒一轉引出下文。
“球”和“球籃”別有新意,突出了童趣。
對人物的動作、神態(tài)、語言描寫刻畫生動、形象,自然而到位,過程交代得明明白白。
寫出了一家人其樂融融的歡樂氣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