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上有一座美麗的城,
那是我可愛的家鄉(xiāng)赤峰,
紅山疑云霞 河水碧溶溶,
幢幢高樓 手挽手 ……座座庭院綠蔥蔥啊,
城美人更美,處處蕩春風!
草原上有一座美麗的城,
那是我可愛的家鄉(xiāng)赤峰,
各族人民親密如弟兄, 同為四化普新曲 ,
文明之花傳美名啊,
城新人更新處處展新容!
不是我對家鄉(xiāng),我對家鄉(xiāng)有偏愛有偏愛,
誰不這樣贊赤峰(唱赤峰)。
誰不這樣唱赤峰。
赤峰位于內蒙古自治區(qū)東南部,東臨遼寧,南靠京津唐,北接錫林郭勒盟市,南端距北京城區(qū)315公里,市轄三區(qū)二縣七旗,總面積9萬平方公里,相當于一個浙江省。赤峰旅游資源豐富,草原、森林、山峰、沙漠、湖泊、溫泉、冰雪、石林、冰臼、珍稀動植物,還有蒙古族風情。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草原夢,躺在一望無際的綠海中,俯仰之間,凈是自由的空氣與溫柔的小草。在那里可以忘了呼吸,像是氧氣會自動跑進鼻子里。而去赤峰的人,不僅可以實現(xiàn)躺在草地上做個青天白日夢的幻想,還可以一覽這座草原上美麗城市的人文建設。
赤峰跟遼寧非常有淵源。在上個世紀的69——79年,赤峰是劃歸遼寧的。赤峰的母親河——西拉沐倫河,原名潢水,經過草地、沙漠、山區(qū),最終在遼寧的盤錦匯入渤海。這條河在遼寧境內叫作遼河,是遼寧的母親河。原來,赤峰和遼寧有共同的“母親”。
有人覺得赤峰市政府建造得很大氣,卻缺少靈性,給人以拒人千里之外的莊嚴感。也許正是這份恢弘,才配得上草原的豁達。
赤峰市政府廣場矗立著的大型雕塑名為:“飛龍在天”,是由無數(shù)個“C”型玉龍疊加造型而成。玻璃步路的下面自廣場至錫伯河全長1500米,寬 4米,深0.8米,水中擺放999塊刻有不同時代、不同書體、不同民族龍字的玉石。赤峰,這里是中國龍的故鄉(xiāng),紅山玉龍的“C”字形態(tài)深入人心。
車泊爾民俗園內的雕塑?!败嚥礌枴敝从谠雷婧霰亓抑屎筌嚥礌?,其乃赤峰人氏是也,后世欲紀念車泊爾其人,因此命名。
赤峰新建的博物館,建筑設計吸收了唐代、遼代建筑博大雄渾的建筑特色,青瓦白墻,有點像韓國的青瓦臺。博物館內分為:日出紅山(介紹紅山文化)、古韻青銅(介紹北方草原青銅文化)、契丹王朝(介紹契丹文化)、黃金長河(介紹金、元至清代的文物及民族風情)四個展區(qū)。
赤峰博物館里到處都可見這個“C”型的紅山玉龍形象,包括前廳正堂、門的把手、墻的配飾等等。此龍制于新石器時代,號稱“中華第一龍”。是博物館仿制的1:1形制的玉龍。龍體背正中有一小穿孔,經試驗,若穿繩懸起,龍骨尾恰在同一水平線上,顯然,孔的位置是經過精密計算的。
赤峰是契丹文明的發(fā)祥地。契丹屬東胡族系,是鮮卑的一支。公元344年,前燕(慕容部)擊敗宇文部時,同時擊敗了契丹人。這個時期部分人轉移到今西拉沐淪河上游松漠一帶,遂從鮮卑部族中分離出來,自號“契丹”。唐末建立了強大的地方政權,唐滅亡的907年建立契丹國,后改稱遼,統(tǒng)治中國北方。
(圖4)鴛鴦形三彩壺。三彩器,遼瓷中獨具特色的一種。與華麗細膩的唐三彩,明凈素雅的元明青花相比,它則顯得純古渾厚。黃、綠、赭三色的巧妙搭配,顯得色彩絢麗、斑駁燦爛,難能可貴的是,遼代把唐代用作喪葬用途的冥器改變了功能,主要用于現(xiàn)實生活,這不能不說是一個了不起的突破。
阿旗罕蘇木吐古他拉遼墓出土的鎏金銅男覆面。覆面俗稱蓋臉、面具,是契丹貴族的葬具,意在保護死者的面容。在死者臉上罩金屬覆面是契丹族頗為獨特的一種葬俗。據(jù)史籍記載,契丹貴族有“用金銀做面具,銅絲絡其手足”的葬俗。覆面有金、銀之分,用以區(qū)分死者的身份、年齡和性別。
阿旗罕蘇木吐古他拉遼墓出土的鏤花鎏金銅女冠。冠頂呈圓形,兩側有立翅,通體鏤空。冠正面飾展翅欲飛的鳳凰,周圍飾纏枝花卉,紋飾、造型華美,富有少數(shù)民族風格和地域特色。
錦山鎮(zhèn)哈達溝門窖藏出土的摩羯紋鏨花鎏金銀盤,很是繁復精美。大約在兩晉時期,摩羯紋隨佛教傳入我國。
由此可見,赤峰除了美麗的草原,還有其他值得一探究竟的瑰麗。還等什么,此刻正是探索她的最好時機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