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房地產市場是最令人迷惑的市場,從一開始到現(xiàn)在,還沒有人能準確的把握住其走勢。無論是著名經濟學家,還是平民百姓都無法預知中國的房價到底還能升多高。許多人,包括經濟學家們早在幾年前就高喊,中國的房地產泡沫非常嚴重,房價到頂了,要崩盤了。但事實與持這種觀點的開了一個玩笑,那就是中國的房價不僅沒有下降,沒有崩盤,反而是上升了。是什么導致這種現(xiàn)象的出現(xiàn)呢?難道說經濟規(guī)律在中國的房地產上失靈了嗎?答案顯然是否定的。那是什么呢?這答案或許得從中國人的思維中找了。中國人多,從古代開始到現(xiàn)代,人們時刻都期待并懷著居者有其屋的理念。也許正是這一思想的支配,讓中國人把房子看得非常重要,仿佛沒有屬于自己的房子,心里就不踏實一樣。所以大家一哄而上,最終導致了房價的非理性上漲。然而,凡事都有其限度,過猶而不及。我國的房價也是如此,它的上漲也得有個度?,F(xiàn)在,它的上漲顯然已經超過了這個限度,因此下降回落已成必然。下面我就說說房價下降的十大理由;
第一,中國要促進經濟發(fā)展方式的轉變和產業(yè)結構升級換代,就必須啟動內需,而啟動內需房價就必須降下來。目前,中國粗放的經濟發(fā)展方式已很難推動經濟再上一個臺階了,主要是國內外的資源已不再支持這種發(fā)展方式,環(huán)境污染也日益嚴重。無論是從促進經濟發(fā)展角度,還是為子孫后代著想來說,轉變經濟增長方式都已刻不容緩。目前,世界經濟危機已經越演越烈,再加上中日釣魚島爭端,世界經濟危機就目前看來只有加劇的可能,短期內是不可能有所轉機的。我國必須把握住這個千載難逢的機遇,加速推進經濟發(fā)展方式的轉變和產業(yè)轉型升級,而且是越快越好,畢竟時間不等人,“過了這個村,就沒這個店了”。反之,越拖我們就會越被動,就會失去轉變經濟發(fā)展方式和產業(yè)轉型升級的最好機會。我們要推動產業(yè)升級就必須利用好國內外兩市場,就國外而言,我們要在謹慎的前提上加快步伐走出去,利用世界經濟危機沖擊下,資產價格下降的有利時機,去收購我們過去想要而又得不到的技術和資產,從而推動我國產業(yè)轉型升級;就國內而言,我們要啟動內需,讓國內的企業(yè)有更廣寬的空間和更充足的資本來實現(xiàn)升級轉型,從而實現(xiàn)經濟發(fā)展方式的根本轉變。但是,我國目前的高房價,已幾乎把全國人民的錢都牢牢的套住了。正是如此,那些買到房子的人要月供,無力消費,而沒有買到房子的人不敢消費,這是一惡性循環(huán),周而復始,消費也就被凍結了,這也是我們叫了多年的內需,卻始終無法啟動的最大原因。所以說,我們要轉變經濟發(fā)展方式,要促進產業(yè)升級換代,要啟動內需,房價是必須降下來的。用溫總理的話來說,就是讓房價合理回歸,讓房子恢復其居住本性,而不再是投資商品。
第二,世界經濟危機的演變及加深。從歷史上看,每一次危機的來臨都會使房價下降,遠的不說,就拿美國2008年以來發(fā)生的次貸危機和2010年的歐績危機的持續(xù)發(fā)酵,就使得世界的房價下降了許多。現(xiàn)在這場危機還遠遠沒有看到頭,也絲毫沒有結束的跡象,再加上中日釣魚島爭端,中日兩國經濟交流已迅速冰凍,這在不久的將來,其所產生的副作用會慢慢顯現(xiàn)出來。除此之外,中國和日本是世界第二和第三經濟體,一旦兩國發(fā)生經濟戰(zhàn),將會沖擊到整個產業(yè)鏈條,這對深陷危機的世界經濟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如今中國的經濟已經融入到世界經濟中,中國經濟在這場危機中是不可能獨善其身的,是必然會受到影響的,經濟減緩也是免不了的。在這種狀況之下的中國房價又怎能不受其影響,堅挺而不下降?又有何理由不下降呢?
第三,經濟規(guī)律的內在性。稍微懂點經濟常識的人都會懂得,經濟發(fā)展是由經濟規(guī)律支配的,經濟發(fā)展無論如何都無法超越經濟規(guī)律而獨自起作用。同樣的道理,中國的房地產發(fā)展也不可能違背經濟規(guī)律的約束,其發(fā)展也必然受經濟規(guī)律的支配。從世界各國歷史發(fā)展進程來看,在房地產發(fā)展方面都曾經瘋狂過,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日本80年代時房地產發(fā)展的瘋狂。也正是由于日本人炒房炒得如此瘋狂,使得日本為此付出了慘痛的代價。如今20多年過去了,其經濟還是停滯不前,成為了名副其實失去的20年。前事不忘,后事之師,中國雖然有中國的國情,但中國也不可能違背經濟發(fā)展規(guī)律。同樣的道理,中國的房地產發(fā)展也必定受到經濟規(guī)律的支配,無論中國的國情如何特殊,也不會脫離經濟規(guī)律的約束而獨自發(fā)展。我們必須牢牢記住這一點,如果我們忘記這個規(guī)律,我們會吃大虧的,而且我們越是瘋狂,我們吃的虧會越大。如此看來高房價在經濟規(guī)律的支配下會逐漸下降,直到最后回歸到其合理價值之上。
第四,推出持有環(huán)節(jié)的房地產稅。這一稅種的推出將會提高房屋所有者的持有成本,那些擁有幾套或者幾十套,甚至上百套房子的人,除此之外,還有那些期待買房養(yǎng)老的人們。他們都會在成本壓力不斷加大和人口變化的雙重打壓下,將會不斷的拋出房子,從而增加市場上的房子供應量,進而推動房價的不斷下降,最終使房子走上真正的價值合理回歸之路。
第五,剛需的變化。目前,專家們在談論房價時都喜歡用剛需來說事,都說剛需是支撐高房價的最主要因素。他們的理由是,我們每年有2000多萬農民工進城務工,還有1000多萬對夫婦結婚,他們都需要住房,這就是剛需。剛開始一看,這理由似乎很充分,但其實只要一細分析,這個理由又是那么的荒唐。說句實在話,他們也確實需要住房,這話不假。但是,持有這觀點的人似乎忘記了這樣一個事實,那就是,這些人是否有實力買房呢?答案是否定的,先說農民工,他們一年的收入,不吃不喝也就幾萬元錢,他們用什么來支付這幾十萬,甚至幾百萬的房子款呢?看來2000多萬農民工是無法指望了,那就看一下結婚的人吧,還有1000多萬呢?他們總該有實力買房吧,其實不一定,從我國城鎮(zhèn)居民的收入水平來看,這個也不保險。那幾萬元人民幣的收入又怎能支撐起這幾十萬,甚至幾百萬元房子呢?從這點來說我們的剛需,就是剛而不需了,這樣看來剛需的理由就不充分了。所以說,剛需從本質上來看,并不是固定不變的,它是隨著人們對住房預期變化而改變的,也就是說只要人們對住房預期的改變了,覺得房價不會再漲了,慢點買房也是可以的,這樣剛需也就不復存在了。我國10年前的人口也不比現(xiàn)在少多少,但那時為什么就沒有這么多剛需呢?事實上,那時的人也是需要住房的,只是那時的人沒有現(xiàn)在的人一樣的預期,他們覺得房子不會漲得這么離譜,也就不著急買房。這樣看來,剛需這東西你說它有它就有,說它沒有它就沒有,它是隨人的預期改變而改變的,顯然剛需也無法支撐過高的房價。
第六,人口因素。我國第二輪人口生育高峰出現(xiàn)在1962-1973(1975)年,1962年出生的人口是2437萬人,到1963年達到頂峰2919萬人。但1964-1973年,每年出生的人口都維持著2400萬-2700萬人之間,我國歷史上稱之為中國的“嬰兒潮”。也正是由于“嬰兒潮”一代的生育,才又造成了中國第三輪人口出生高峰,也就是1985-1993(1994)年之間,每年出生的人口都超過2100萬人。2007年以來,這幾年正是我國第三輪人口出生高峰出生的人口進入結婚生育期。因此,結婚潮、生育潮又帶來了嚴重的住房緊張,從而推升了房價。但是這輪結婚潮、生育潮到2013年也將告一段落,拐點就在2014年,2014年以后這股結婚潮和生育潮就會逐年減少。還有一個現(xiàn)象,就是近年來,中國育齡夫婦的生育意愿和人口生育率持續(xù)下降,不愿多生孩子的生育文化已經形成,這就造成了中國人口總和出生率已下降到1.06。如果按照25年一代人計算,一胎化的長期結果就是每一代人都會按照半數(shù)減少,成漏斗狀?,F(xiàn)在,絕大部分村里都沒有了小學,要幾個村才湊夠一個班,這也從側面真實地反映出我國人口結構的變化趨勢。如果按照目前這種趨勢,中國從2013年起,中國的結婚人口將持續(xù)減少,育齡生育意愿也持續(xù)下降,那么支撐高房價的結婚剛需拐點也將在2014年到來,這樣房價下降也就成為了必然,而且這個趨勢一旦形成就是不可逆的。試想,在這種狀況之下,高房價還能支撐嗎?答案是否定的。
第七,樓市“過?!痹窖菰搅遥沓窃皆鲈蕉?。鄂爾多斯、溫州、貴陽的“過?!笔欠浅s@人的,僅貴陽市花果園的一個樓盤,據(jù)說可以容納50萬人。如果是真的,那將是一個中等城市的人口規(guī)模,這又是多么的驚人。這樣例子在全國會有多少呢?在國家調控的重壓之下,最近許多地方開始出現(xiàn)多個項目停建或者緩建的現(xiàn)象,其中包頭最大的房企老板魏剛更是在走頭無路時選擇上吊自殺,這難道不值得我們深思嗎?在供應量不斷加大而需求量不斷下滑的前提下,又用什么理由來支撐如此之高的房價呢?
第八,高房價對我國社會的沖擊也達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先是使社會貧富差距迅速拉大,許多人沒有房子,但少部分人卻擁有多套或幾十套,甚至上百套房子,這就造成了人們的心理不再平衡,而且在那巨大財富落差的沖擊之下,變得支離破碎,從而產生的各種各樣扭曲心理。與此同時,也正是過高的房價造成了人們對戀愛、結婚和家庭的觀念也出現(xiàn)了極度的扭曲。總之,高房價已經使得許多人喪失了辯別是非曲直的基本能力,如果不盡快改變這種趨勢,任由其發(fā)展,對社會的危害將是非常巨大的?,F(xiàn)在,許多年輕人由于沒有房子,不敢戀愛,不敢結婚,就算想結婚也過不了丈母娘這一關。在社會上也有一種說法,說中國的房價是丈母娘推高的,說來也是有一點道理的。總之,高房價正在折磨著“嬰兒潮”這一代人和他們的子女們,他們這兩代人由于高房價的存在,各種各樣的悲劇正在不斷地上演,而且還沒有看到有結束的一天。因此,從維護社會穩(wěn)定大局出發(fā),房價也必須降下來,這是毫無疑問的。
第九,我國提出的技術創(chuàng)新也需要把房價降下來。過高的房價使得許多高技術人才流失,同時這些人才在高房價面前也喪失了創(chuàng)新能力,他們的頭腦中裝的是如何賺錢買房,而不是如何創(chuàng)新。與此同時,我們的大學生在校園里也同樣盤旋著畢業(yè)后如何賺錢買房,而不是把精力放在學習知識上。這樣下去,我們國家還有創(chuàng)新動力嗎?我們的發(fā)展還能持續(xù)嗎?答案顯然也是否定的。所以我們要把“中國制造”變成“中國創(chuàng)造”,也必須把過高的房價降下來,才會有希望。
第十,國家的威望。近年來,中國最高領導層也意識到高房價對經濟和社會所帶來的危害。于是,推出了一系列調控措施,包括限購政策等等,但收效不大。部分原因是由于地方政府的抵制,在利益的驅使下,地方政府幻想著利用收入的增長和時間推移來消除泡沫,以使他們利益得以最大化。于是,每到調控時都避重就輕應付了事,行動中總是不完全執(zhí)行中央的調控政策,從而使得中央對房地產行業(yè)的調控政策都是只見雷聲不見雨點,這也是房價越調越高的真正原因所在。如果房價再不下降,無疑將影響到中央政府的威信,這是最高領導層所不愿見到的。
綜上所述,我國未來的房價下降是必然結果,是不可逆的長期趨勢,是不為人主觀意志所能改變的趨勢,并且離拐點已不遠了。就算現(xiàn)在的房價還能往上漲一點,但也是到了最后瘋狂時刻。因為那些唱空樓市的人都基本不見了,反而轉到支持房價上漲那邊去了。然而物極必反,據(jù)此推斷,高房價久不了。其實炒房跟炒其它東西不會有什么不同,他們炒的都人們的預期。所以說一旦樓市的下跌預期形成,是沒有人能改變其趨勢的,其下跌的趨勢將是不可改變的。不過,房價最好是緩慢下跌,這樣對我國的經濟沖擊最小,利于經濟軟著陸。最后再強調一點,就是那些力挺房價上漲的經濟學家,他們難道就沒有分析過這些可讓房價下降因素嗎?這也是令我感到十分困惑的地方。按理說,他們的水平絕對是比我高,難道是另有隱情不成。有句話說得好,鼓勵瘋狂的人,終將落下千古笑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