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品牌在屈臣氏里存活非常不易,但作死卻簡單至極。想異軍突起,避免被打入冷宮,需要掌握屈臣氏的生存法則。
屈臣氏在護膚品的銷售上分專柜和貨架兩種模式,相比競爭慘烈的貨架,專柜似乎顯得略微平靜。屈臣氏有一種潛規(guī)則,專柜是“羊頭”,一般在門口顯眼位置招徠顧客,比如歐萊雅、美寶蓮、ZA、玉蘭油等。而貨架是“狗肉”,因為貨架品牌毛利高,單產(chǎn)高,廠家也愿意投入。
貨架生存法則
屈臣氏按照銷量高低將門店等級分為Basic、Star和Superstar,月銷售超過120萬的都是Superstar。Superstar的特點是銷售高、品牌多、促銷員多。以西南某城市uperstar店排名來分析,屈臣氏自有品牌占門店總銷售20%,護膚品占比60%,貨架品牌銷售占比超過45%,平均占比2.5%,專柜品牌平均占比1.8%。單產(chǎn)上專柜低于貨架,但專柜品牌至少有2米位置,貨架品牌基本只有0.5~1米位置,從坪效來看,專柜品牌遠遠低于貨架品牌。
專柜和貨架單價差不多,而專柜形象更高大上,可為什么單產(chǎn)偏低略顯尷尬呢?恐怕很多人沒有想到這個答案。追根溯源,我們來分析一下屈臣氏的目標(biāo)消費人群。屈臣氏將中國大陸的目標(biāo)消費群鎖定在18~35歲、月收入在2500元以上的時尚女性,這個群體比較注重個性,喜歡體驗優(yōu)質(zhì)新奇的產(chǎn)品。同時,這個群體又是女性中收入增長最快的一個群體,有較強的消費能力,只要東西新鮮、優(yōu)質(zhì)甚至有趣就會選擇購買。
第一,屈臣氏的顧客要求的是新鮮、有趣、立等可取。屈臣氏的貨架普遍都是1.5米左右高度,而專柜高度為2.4米。貨架前面沒有遮擋,專柜前面還設(shè)置前柜!顯而易見,貨架更容易給顧客看到、摸到、感受到。
第二,屈臣氏給貨架品牌的壓力遠遠超過專柜。屈臣氏對新品牌實行3個月考核期,3個月內(nèi)給你最好的位置,一旦銷售不達標(biāo),立刻會被打入冷宮,從最黃金位置變成最差位置,讓品牌接地氣不接人氣。所以貨架品牌銷售壓力超過專柜,可以這么說,能在貨架上長盛不衰的品牌,背后都是一本慘烈廝殺的辛酸史。
第三,產(chǎn)品多樣。正因為貨架壓力大,品牌更新?lián)Q代特別快,幾乎每個季度都會有新品上市,隔半年再搞一次產(chǎn)品升級。今天流行蝸牛霜,趕緊上一個蝸牛系列,明天流行面貼膜,趕緊把貨鋪上去。銷售冠軍水之蔻,他們家除了腳氣爽,其他應(yīng)該啥都有了,從頭上洗發(fā)水到脫毛膏,從洗面奶到去黑頭,顧客要什么有什么。
第四,最重要的還是人。產(chǎn)品線齊全了,門店也給了最好的位置,光放在貨架上能自然銷售嗎?老品牌可能會有一兩個忠實顧客,新品牌沒有人就是等死。人怎么招?錢又怎么給?最受促銷員歡迎的模式就是無底薪純提成,因為屈臣氏的顧客和品牌潛在消費人群高度重合,只要有貨有人就不愁賣不出去。很多品牌都采用全線產(chǎn)品直提25%,賣1萬提成2500,2萬提成5000元,促銷員都瘋了,主動要求加班,很多人一個月工資七八千甚至上萬。
第五,產(chǎn)品有了,位置有了,人也有了,最后就是活動。新品上市后,先大量砸試用小樣,增加顧客體驗機會,然后砸活動。新品剛上市,顧客對價格并不敏感,最主要是先讓顧客體驗,目前為止活動效果最好的就是買二送一,買個爽膚水乳液就送同系列潔面或者面膜。單價上去了,促銷員也有信心了,于是產(chǎn)品越賣越好!
說句真心話,屈臣氏的目標(biāo)顧客都是年輕愛美的女人,她們的皮膚能差到哪里,只要品質(zhì)安全,用什么產(chǎn)品都不差!關(guān)鍵是炒作概念,給顧客一個美好的幻想。顧客需要的是精神體驗,這個話題說起來很長,此處省略一萬字。
以上,便是一個正常品牌在屈臣氏貨架存活的基本路徑,但總有些二逼品牌,人傻錢多干蠢事。這些二逼還不是小品牌,都是名門之后呢!
大品牌如何作死
2013年,歐萊雅、寶潔、強生三大公司為了在貨架銷售中分得一杯羹,也為了向更年輕的顧客滲透,分別推出了3個低端系列:歐萊雅肌底、海肌緣、JAGUAR。強生露得清的新品甚至沒有名字,歐萊雅叫肌底,露得清叫肌底養(yǎng)護,內(nèi)部人員一般稱之為JAGUAR。Jaguar意為捷豹,本意可能是獵豹行動之類,但護膚品取這么一個英文名,裝逼又不實用,悲劇就是從名字開始的。寶潔低端系列敗走的不止海肌緣,還有花肌悅,都是曇花一現(xiàn),不過失敗的原因都大抵相似,今天重點說一下海肌緣。
相比寶潔和強生,歐萊雅對化妝品的運作可謂爐火純青,缺乏的只是對屈臣氏的關(guān)注。從卡尼爾撤出中國就可以看出,百貨才是歐萊雅的重心,超市、個護店生意小、事情多,和百貨比起來始終是小老弟,不過這些都不影響肌底系列成為它們仨當(dāng)中活得最好的品牌。
幸福的品牌是相似的,不幸的品牌也大抵相似。屈臣氏給所有新品的時間都是3個月,只要能挨得過前3個月,后面很多事情就順利許多。海肌緣和JAGUAR之所以曇花一現(xiàn),歸根結(jié)底就是對屈臣氏不熟悉,倉促上架,狼狽回家。
很多人看到這里不理解了,大品牌有權(quán)有勢有人,怎么可能會準(zhǔn)備不充分,又怎么會對屈臣氏不熟悉呢?沒有道理啊!是啊,怎么可能如此?我用膝蓋都想不到大公司竟然如此業(yè)余。
海肌緣主打海洋護膚,有保濕和美白兩個系列,產(chǎn)品從潔面乳到眼霜唇膏一應(yīng)俱全。JAGUAR主打植物護膚,也是美白、保濕兩個系列,但首輪上市僅7個條碼,只有爽膚水、乳液和膏霜,沒有眼霜面膜精華等。
在產(chǎn)品上,海肌緣產(chǎn)品更豐富,JAGUAR產(chǎn)品略微單薄。但是,這兩個系列毫無亮點啊,海洋護膚、植物護膚是多少年前的玩法??!你們難道就沒有明星單品嗎?你們所謂的明星單品就是保濕凝露和美白乳液?有沒有新玩意兒?花皙蔻都出寶石護膚了,你們連廣東公司都比不上啊。更可怕的是,兩個大佬上市之后就傻愣愣地放在貨架上,JAGUAR居然連試用裝、小樣、體驗裝、單頁全部都沒有,顧客根本找不到說服自己購買的理由!
人員無疑是寶潔和強生慘敗的最關(guān)鍵因素。海肌緣和JAGUAR都不上促銷,也不給店內(nèi)促銷員提成,導(dǎo)致自己人都不愿意幫賣,誰還會幫你?果然,沒有任何提成的情況下,第一個月銷售十分慘淡,第二個月JAGUAR更改方案,只要露得清專柜銷售達成90%,新品可以每支提成10%。但促銷員更不愿意賣了,因為拿到提成的前提是必須先完成專柜指標(biāo)。以西南某城市為例,一家Superstar店銷8萬,兩名促銷員一個完成90%,另一個當(dāng)月只完成87%,綜合起來整個專柜無法達成90%,于是大家都沒辦法拿到新品提成,索性放棄。海肌緣同樣如此,促銷員無法從新品上得到任何好處,只有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忙自己專柜的事情都來不及,誰去管那些不拿錢的新品呢?
前面提到了,顧客對新品價格根本不敏感,顧客需要的是對新品的體驗!而這兩個大佬上市第一件事情就是打折,連小樣試用裝都沒有,打折有屁用?真的那么暴利的話,直接搞一個收銀臺加30元換購,讓整個門店的人都幫你賣,做一個活動瞻前顧后猶猶豫豫。3個月很快到了,在寶潔和強生還沒有反應(yīng)過來的時候,產(chǎn)品已被打入冷宮。時間無情,顧客比時間還無情。
寶潔和強生運作護膚品基本都是二十年前的做法,只負責(zé)生產(chǎn)產(chǎn)品,認為營銷就是打廣告,強生甚至連廣告都打得遮遮掩掩。這樣的做法讓兩個大佬在90年代獲得巨大的成功,但現(xiàn)在已經(jīng)21世紀(jì)了。負責(zé)屈臣氏的那些培訓(xùn)生根本不懂一線怎么運作,除了寫PPT還是寫PPT,最后玩死大牌的就是他們。大佬們在為培訓(xùn)生們交學(xué)費,但沒有人會對這些錯誤買單,因為三十年河?xùn)|三十年河西。過兩年,等大家都淡忘這些事情的時候,這批培訓(xùn)生也早就跳槽了。
想在屈臣氏作死一個品牌,其實就是這么簡單。找一批剛畢業(yè)的培訓(xùn)生,不清楚渠道運作,也不熟悉消費者,不聽取一線意見,很快就會相聚在冷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