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jù)英國《每日郵報》報道,近日,蝸居在美國曼哈頓大橋橋架上的華裔男子引起了世界各大媒體的關(guān)注,這名自稱喬的華裔男子,在大橋鋼梁上用木板搭起了一座小屋,勉強容一人平躺。小屋的下面就是24小時川流不息的車流與四條軌道持續(xù)穿梭的地鐵,非常危險。目前,該華裔男子的蝸居已被紐約警方拆除,男子也被送往收容所接受救助。此事曝光后,引起了人們對在美華人移民現(xiàn)狀的關(guān)注,有記者和攝影師就到位于紐約曼哈頓的唐人街進行了探訪。在那里,記者見到了很多生活狀態(tài)并不樂觀的華人移民,他們的居住、生活條件之差讓人嘆惜。
多數(shù)華人移民生活在老舊建筑里
紐約的唐人街生活著10萬人,絕大多數(shù)是華人移民,他們生活在一棟棟老舊建筑里,小心翼翼地生活和工作。當?shù)厝苏J為那里是紐約人口最密集的地區(qū)之一,也是紐約這個現(xiàn)代化大都市最倒退的地方。這個昔日繁華的地方,從上世紀末開始,在與之接壤的“小意大利社區(qū)”和富人區(qū)翠貝卡,以及Soho家居辦公社區(qū)的影響下,開始萎縮。
漂泊的華人移民在都市里穿梭,從事很多美國人并不愿從事的工作,他們干著沒有保障的工作,領(lǐng)著低廉的工資,選擇任何省錢的地方居住。
一位70多歲老人蝸居了30多年
《紐約時報》攝影師安妮·凌和雅各布·里斯在過去4年里到紐約唐人街進行了多次探訪。
安妮在走訪中發(fā)現(xiàn),曼哈頓唐人街的華人移民主要租住在寶維瑞81號的出租公寓里,在2013年3月忽然關(guān)閉前,寶維瑞81號64平方英尺(約6平米)的獨立公寓,一個月租金200美元,或者一晚9美元。
通常在每個小隔間里會住一到兩個人,這樣算下來,每個人的居住面積不足5平方米。安妮了解到,在這棟公寓里住的時間最長的是一位70多歲的老人,他在那里蝸居了30多年。
一名叫陳秀康(音譯)的62歲男子說,雖然在寶維瑞81號住得一般,但他對這么便宜的租金比較滿意。他在一家中餐館當廚師,每個月掙的錢絕大部分攢起來寄回國了。
在美二三十年仍不會講英語
安妮說,她問過移民很多相同的問題,比如:“不上班的時候最喜歡干什么?”
“聽京劇?!背^一半的人會給出這個答案。
“在美國生活,最大的難題是什么?”
“語言不通。”有在美國生活了二三十年的華人移民仍然不會講英語。
寶維瑞81號被關(guān)閉后,里面的華人移民被迫搬了出去,到附近的老樓里繼續(xù)租便宜的房子住。安妮了解到,早期華人移民主要經(jīng)營餐館、洗衣店等,為華人勞工提供生活服務(wù)。隨著當?shù)厝藢χ惺讲宛^的喜愛,唐人街的商業(yè)逐漸興旺,變成了繁華街道。除了中式餐館,一些具備中國特色的手工藝商店也逐漸興起。一些經(jīng)營時間長的店主攢下了錢,生活質(zhì)量有所提高,甚至成了當?shù)氐闹挟a(chǎn)階級,但是大多數(shù)移民的事業(yè)發(fā)展得并沒有這么順利。尤其是近幾年移民美國的人,在土生土長的美國人就業(yè)形勢不好的現(xiàn)狀下,移民要找到高收入工作難度更大。摘自《城市信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