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美國《華盛頓郵報》網站報道稱,在世界關注烏克蘭之際,來自日本和中國的船只與飛機幾乎每天都在東中國?;氖彽男u附近幾英里內相互挑戰(zhàn)。日本稱這些小島為尖閣群島,中國稱之為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雖然這種危險的競爭可追溯至19世紀末,但2012年9月引發(fā)中國廣泛反日示威的卻是由于日本政府從日本私人業(yè)主手中收購了這些小島當中的三個。這一問題必然會在奧巴馬總統(tǒng)對日本進行的訪問期間提出。
1972年5月美國向日本歸還沖繩時,這項移交包括美國在1945年以后曾管理的這些有爭議的小島。幾個月后,當中國和日本使戰(zhàn)后的兩國關系正?;瘯r,日本首相田中角榮曾就這些島嶼問題詢問中國總理周恩來。周恩來提議將這個問題留給后人。兩國都保持了對這些島嶼的主權要求。
幾十年來,這一模式一直發(fā)揮著作用。
2010年9月7日,一艘中國漁船在這些島嶼附近與日本巡邏船相撞,于是日本當局將中國漁船帶回日本。經過中國的幾天抗議,日本釋放了船員,但對船長提出起訴。中國暫停了對日稀土出口。日本很快又釋放了船長,但在近兩個月內,中國并沒有恢復對日稀土出口。當被問到為什么中國做出如此的反應時,中國官員說,他們別無選擇,因為一旦日本起訴船長,就意味著要接受日本的法律和主權。
報道稱,在中國看來,日本通過2010年逮捕中國船長,再通過2012年的購島,破壞了周恩來與田中協(xié)議的現(xiàn)狀。中國還認為,日本正在進入右翼軍國主義和民族主義的時期,購島是日本刻意開始破壞二戰(zhàn)解決辦法的進程。2012年以來,中國船只不時在日本聲稱為其領海的水域活動。具有諷刺意味的是,這些活動煽動了日本的民族主義。所以,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螺旋仍在繼續(xù),無法預見到雙方按動復位按鈕的機會。
快進到首相安倍晉三去年12參拜經靖國神社。這無異于火上澆油。在幾十年來密切關注日中關系之后,我們認為,近半個世紀以來,情況都沒有像現(xiàn)在這么糟糕。
日中兩國領導人一再表示,他們不希望戰(zhàn)爭,而且也沒有理由不相信他們。他們認識到,世界第二和第三大經濟體之間的經濟相互依存關系若遭到破壞,就會徹底打亂各自的發(fā)展計劃和內部穩(wěn)定。真正的危險并不在于國家領導人的意圖,而在于較低層次上的誤判的可能性,在于“事件處理”方面的有限經驗,以及競爭性民族主義氣氛下的局勢升級。
報道稱,在這種情況下,所能期望的最佳狀況就是回到原來的周恩來—田中式的智慧。如一些人所建議的,這樣做的一種方式或許是宣布這些島嶼為海洋生態(tài)保護區(qū),來維護本地區(qū)更大的利益。這些島嶼和周邊海域都不會有人居住,也不會用于軍事目的。在理想情況下,中國和日本會同意這樣做,但在當前的氣氛下不大可能。也可以探討其他的機制,以產生與此相同的結果。這么做雖然不會令問題徹底化解,但能給問題降溫,讓它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保持平靜。(本報綜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