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9月,在中共八屆十中全會上,習仲勛因所謂“《劉志丹》小說問題”被停職審查。1965年,他被下放到洛陽礦山機械廠當副廠長。“文革”爆發(fā)后,他又被揪到西安,此后身陷囹圄。直到“文革”結束后,習仲勛才徹底平反。
1978年4月,中共中央決定習仲勛擔任廣東省委第二書記,主持廣東省的日常工作。到廣東不久,習仲勛就遇到“偷渡外逃”這個老大難問題。他實地來到收容站,問外逃人員:“你們?yōu)槭裁匆艿较愀勰沁吔o人當奴仆,受人剝削?”有人回答說:“到香港容易找工作?!?/p>
看到這些偷渡不成反被關押的農(nóng)民,習仲勛哭了。他說:“這個不怪你們,是我們沒把老百姓的生活搞好?!绷曋賱滓庾R到,制止偷渡外逃的根本措施是發(fā)展經(jīng)濟,提高群眾生活水平。經(jīng)過深入思考,他認為,如果中央給廣東一些特殊政策,廣東完全有能力把經(jīng)濟搞上去。
1979年4月,習仲勛到北京參加中央工作會議。在向華國鋒、鄧小平、李先念等中央政治局常委匯報時,習仲勛鄭重提出,廣東鄰近港澳,可以發(fā)揮這一優(yōu)勢,在對外開放上做點文章。雖然有反對意見,但這個構想得到許多其他中央領導人的支持。鄧小平對此非常贊同,并追溯陜甘寧的傳統(tǒng),提出“特區(qū)”的概念。談到配套資金,鄧小平說:“中央沒有錢,可以給些政策,你們自己去搞,殺出一條血路來。”1979年7月15日,中共中央、國務院批準廣東和福建兩個省委的報告,決定對廣東、福建兩省實行“特殊政策、靈活措施”。
在廣東,習仲勛還做了另外一件大事:在習仲勛的努力下,3年的時間里,“文革”中被立案審查的11.2萬名干部被平反。
1980年11月,習仲勛調(diào)回中央工作。在1981年6月舉行的十一屆六中全會上,增選習仲勛為中央書記處書記。
1993年3月,習仲勛從領導崗位退下來后,晚年時光多數(shù)在我國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深圳、珠海度過。
摘自《京華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