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數(shù)中國人都很看重面子。在待人接物時,如果出現(xiàn)讓自己丟臉的事,就會覺得無地自容。這是因為,漫長的封建社會基本上都是“八治天下”,我們的言行要被大眾所評論。因此,不少中國人很在乎別人的看法,一旦別人覺得自己做得不妥,就會感到羞愧。所以很多人都怕在人前丟面子,于是不敢多說話、不愿主動表達自己的情感。
在人際交往中,有很多人害怕被拒絕。如果自己先示好,而對方不接受,那多丟面子。與其這樣,不如自己被動點,先看別人有怎樣的舉動,自己再跟著效仿。所以,許多中國人在說話做事時,常常顯得不夠主動。
不能籠統(tǒng)地說“臉皮薄”是好是壞,其實它更像一把雙刃劍。
從積極方面看,它是遵守社會道德規(guī)范的表現(xiàn)。一個人如果踏踏實實做^做事,凡事都謙虛,不刻意張揚,將會更順利地融入社會。
從消極方面看,“臉皮薄”無異于給自己樹起一面過分自我保護的“盾牌”。有些人在人際交流中過分自我保護,不輕易表露自己的想法。這樣過度的心理防護反而會讓人覺得你不爽快、有心機。慢慢地大家就會遠離你,給你造成孤獨感和不安全感。而且,由于總是不發(fā)表意見,不但把好的建議埋沒了,也容易被認為你沒創(chuàng)意、沒主意、不動腦。
因此,“臉皮薄”要適度,非要給別人留面子時,三緘其口;有機會時,要勇于發(fā)表自己的意見,按自己的心愿生活、行事。摘自《非常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