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前不久,日本天皇的侄女典子公主宣布下嫁出云大社神官千家國麿的消息,在坊間引起不少議論。有別于日本漫畫中神通廣大的形象,現(xiàn)實中的日本神道教神官,地位已不復明治時代的輝煌。二戰(zhàn)結(jié)束后,聯(lián)合國軍最高司令官總司令部發(fā)出嚴令,政教分離,廢除神官制,再無公務員編制。嚴格意義上講,當今日本已經(jīng)不存在神官,只有神職人員。即便神社本廳還會按照各自的功績、貢獻,將神職人員分為特級、一級、二級上、二級、三級、四級等,也已屬自娛自樂。
神官等于打雜的?
除了人們熟知的靖國神社,還有不少神社實與政治藕斷絲連,結(jié)成保守團體,進行各種政治活動。不過他們大部分相對低調(diào),主打傳統(tǒng)文化的招牌,以免引起違憲的爭議。比如“日本會議”,雖然主要活動是抬高日本皇室、鼓勵首相參拜靖國神社、反對男女平等,但對外宣傳口號是“為再建美麗日本、建設驕傲的國家,進行政策提議與國民運動”。
更多的神社則已經(jīng)遠離政治,與世俗生活關系更密。神職人員,除了級別最高的幾家比如伊勢神宮、出云大社、靖國神社的,大部分社會地位普通,平時賣賣護身符,掃掃地,管管婚喪嫁娶,搞搞社區(qū)活動。
普通神職人員,日常更像是神社的雇員,早上七八點上班,拜神后打掃衛(wèi)生,九點開始處理雜物,賣東西,接電話,晚上七八點下班。神職人員工資都由神社本廳下發(fā),一般月收入30到40萬日元,約1.8至2.4萬人民幣,在日本相當一般。眼下經(jīng)濟不景氣,神社就業(yè)也非常難,國學院大學主頁就明確提醒考生,不是神社家的子弟,還請慎重考慮這項職業(yè)。
如今在日本,要擔任神社的神職,大約有四種辦法。其一,念有神道學科的本科,日本有兩所這樣的大學,皇學館大學與國學院大學。其二,到這兩所學校念神道學專攻的研究生,為期一年。其三,高中畢業(yè)后到專門的神職養(yǎng)成所學習兩年。其四,參加為期一月的神職養(yǎng)成講習會。
所有四種方法的學生,在入學時都需提交各都道府縣神社廳的推薦書。其中,第四條速成法,僅限于神社家出身的子弟因急需繼承等特殊情況。
即將娶公主的千家國麿,即出身神官世家。他的父親是第84代出云國造,是出云大社的宮司,他自己的身份是禰宜。父子均畢業(yè)于國學院大學文學部的神道學科。
巫女只是臨時工
逢年過節(jié),神職人員幾乎沒有休息時間,這就需要招聘大量臨時工,也就是“二次元”常見的白衣朱襦的可愛巫女們。
需要說明的是,巫女不屬于神職。巫女這個概念雖然日本古代即已有之,但是現(xiàn)在神社里可見的可愛巫女,是一種晚近才有的產(chǎn)物——明治維新復興神道教以后,神職完全規(guī)定為“二十歲以上之男子”,并沒有把女性放到神官范疇內(nèi),亦即,正式神職,沒有巫女的事兒。但很多歌舞、謠曲、雜事,又需要女性參與,所以就默認了“巫女”這個角色存在。
當今日本,巫女有本職與助勤之分。助勤就是臨時工,多為年輕小姑娘,主要做些賣紀念品的活兒。每年11月,各處神社都要招募助勤巫女,準備歲末年初的祭祀旺季,沒有特別要求,惟獨要“黑長直發(fā)”,“燙發(fā)染發(fā)皆不可”。因為助勤巫女報酬豐厚,每小時工資在普通工種的兩倍以上,還常有壓歲錢、禮物之類的附加品,因此這項工作相當搶手。
相比助勤巫女,本職巫女就少了許多,基本上是神職人員的女兒或親屬,父輩開神社,女兒自然就穿上巫女服幫幫忙,打打下手。
更加稀少的是通過學業(yè)就職的女性神職人員。戰(zhàn)后初期,神社本廳延續(xù)了明治時關于神職的規(guī)定,但到1948年,這條規(guī)定中的“男子”被悄悄去掉。理由很簡單,戰(zhàn)后日本人口減少,很多神社沒有男嗣,家族里的女性就出來維持神社運營。如此現(xiàn)實下,神社本廳也只好默認女性神職的存在。但現(xiàn)狀是,女性神職依舊少之又少,兩所大學雖然也招女學生,可她們非常難找工作,學校也會勸她們早點死心,干別的比較好。
神社,真不是個男女平等的地方。
摘自《看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