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之路》
【美】理查德·耶茨/著 侯小翊/譯
重慶出版社
2009年4月/28元
在美國東部的小鎮(zhèn)上,惠勒一家四口過著衣食無憂的中產(chǎn)階級生活,他們是1950年代“美國夢”的縮影。但是,這個標準的幸福生活卻潛伏著危機:日復一日的常規(guī)生活吞噬了夫婦間曾經(jīng)的激情。于是兩人籌劃了一個家庭“革命”計劃——拋棄眼前的一切,全家到巴黎去,開始全新的生活!他們?yōu)檫@個計劃激動不已,但漸漸的,丈夫退縮了,“巴黎”成為妻子一個人的夢想,他們開始爭吵,面目猙獰、情緒癲狂,絕望和死亡接著到來。
一場流血的夭折的革命,這是婚姻的悲劇,也象征著政治的悲劇,描摹了氣數(shù)將近的中產(chǎn)階級社會關系。理查德·耶茨在1972年的一次訪談中吐露了他的政治意旨:這部小說“更多的是對1950年代美國生活的一種指控”。因為在五十年代,整個美國存在著一欲求種對遵從性的普遍,即盲目地、不惜一切代價地拼命依附于安穩(wěn)與保障……對最勇敢的革命精神的徹底背叛,使1776年的革命之路在五十年代走入絕境。或許,只有從“革命精神”之生死的角度來解讀,才能領會作品的寓意。
理查德·耶茨被認為是可與契訶夫、菲茨杰拉德相提并論的文學大師,擁有庫爾特·馮古內(nèi)特、雷蒙德·卡佛等一大批作家擁躉,長久以來卻被遺忘,這本處女作,是他最廣為人知的作品。
《通往奴役之路》
【英】弗里德利?!ゑT·哈耶克/著
王明毅、馮興元/譯
中國社會學出版社
1997年8月/28元
作為諾貝爾經(jīng)濟學獎得主哈耶克的最知名著作,《通往奴役之路》在其學術生涯中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奠定了他的世界性聲譽。
這本書中,他認為追求計劃經(jīng)濟,其無意識后果必然是極權(quán)主義。為了反對這種計劃經(jīng)濟,哈耶克有力地重申了他一貫堅持的古典自由主義觀點。他對許多有用的社會制度贊賞,但這些制度只能是人的自發(fā)行動的。哈耶克認為,良好的社會不是在政府所提供的法律框架內(nèi)追求私利,相反,它應依賴于一套復雜的法律、道義傳統(tǒng)和行為規(guī)則的框架,并且應該為大多數(shù)社會成員所理解和認同。
哲學
《兩面之詞—關于革命問題的通信》
【法】雷吉斯·德布雷、趙汀陽/著
張萬申/譯
中信出版社
2014年6月/36元
德布雷是南美革命者格瓦拉的昔日戰(zhàn)友,趙汀陽是中國最好的哲學家之一。兩人在法國偶會,深入討論各自國家改革與全球化時代政治權(quán)力變遷等問題。德布雷回顧了他親歷的20世紀風云,闡述了對革命喧囂之后的深刻思辨:革命早非世界主流,新世紀中權(quán)力的隱性轉(zhuǎn)移才是重要問題。趙汀陽點出中國三千年變革史的重要節(jié)點,指出應對狂熱的革命保持理性的警惕。
這本書的法文版在法國很暢銷。這也許是因為法國人具有閱讀思想類著作的能力和興趣,也許是他們想從這本書中一窺中國的“軟實力”。
隨筆
《人生永遠沒有太晚的開始》
【美】摩西奶奶/著
新星出版社
2014年11月/39.8元
摩西奶奶在世界各地享有廣泛聲譽,她76歲開始作畫,80歲舉辦個展,100歲啟蒙了渡邊淳一。一生雖未接受過正規(guī)藝術訓練,但對美的熱愛使摩西奶奶爆發(fā)了驚人的創(chuàng)作力。半個世紀以來,她的畫作從美國蔓延到全球數(shù)十個國家和地區(qū),給無數(shù)年輕人帶來最純凈的心靈啟迪。
這本書精選近百張摩西奶奶最經(jīng)典最治愈繪畫作品,每一幅作品都散發(fā)著輕松樂觀的精神,展示出世界的美好和善良,摩西奶奶質(zhì)樸無華的人生智慧和富有傳奇色彩的人生經(jīng)歷,讓每一個人重新發(fā)現(xiàn)自我。
散文
《泛若不系之舟》
傅真/著
中信出版社
2014年8月/39.8元
在《藏地白皮書》中,傅真與毛銘基在拉薩相遇并相愛,他們的游歷并沒有止于那時。她在金光閃閃的工作中覺得迷失在世俗標準與別人的世界里,于是與丈夫毛銘基辭掉令人羨慕的工作,游歷了拉丁美洲數(shù)十個國家和東南亞數(shù)國。拉美的行走寫成了《最好金龜換酒》,這本《泛若不系之舟》里,他們行走于印度、泰國、緬甸等國,最后回到二人初見的拉薩。
與上本不同,這本書更為深沉和耐讀,沐浴著宗教氛圍,徜徉于人的森林,更為關注信仰、精神與內(nèi)心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