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邁克爾·道布斯是英國政治家,他1975年他步入政壇,官至保守黨副主席,被稱為“威斯敏斯特的娃娃臉殺手”。他寫的官場小說真實可感,精彩異常。以《紙牌屋》為例,邁克爾·道布斯用娓娓道來的筆觸講述了一個心狠手辣的政治老手如何憑一己之力將首相扳倒的精彩故事。在微博上,談論《紙牌屋》的人何止萬千。在大洋彼岸,連一些政治人物也喜歡《紙牌屋》。如,美國總統(tǒng)奧巴馬還發(fā)“推特”期待《紙牌屋》更新。
千百年來,政治文學的經(jīng)典主題之一便是一個人如何應對權(quán)力、野心與墮落?!坝械恼位顒幽軌蜃屇惆踩懖⑷偾斑M,其他的則會讓你頭朝下悶聲栽倒再也爬不起來?!薄都埮莆荨返闹黝}說的是權(quán)力、野心——過度的權(quán)力、野心?!懊總€政客都有自己的原則。只是有的原則隔得太遠,體積太小,你恐怕要去天文臺用高倍望遠鏡才能看得到?!薄都埮莆荨分饕枋鲆粋€叫弗朗西斯·厄克特的“黨鞭”利用掌握的內(nèi)閣秘密和黨內(nèi)人士的隱私,操控了一個又一個官員,緊緊咬住了所有人的弱點,除掉了一個又一個對手,掃清了一個又一個的障礙……
《紙牌屋》直戳歐美政壇要害。正如《獨立報》所言,“這是個無比刺激的故事,生動真實,引人入勝,充滿了對這個世界的冷嘲熱諷,同時也讓人有身臨其境之感……”《紙牌屋》很火,從歐美紅到全球。不但被BBC改編成電視劇,改編的電視劇已經(jīng)拍到第三季了。改編的電視劇不但歐美的觀眾喜歡,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紀委書記王岐山也多次向紀檢干部們提到《紙牌屋》。消息稱,王岐山在提及《紙牌屋》時,非常重視“黨鞭”這一政治角色。當然,如果只有政治,《紙牌屋》不過是大數(shù)據(jù)裙下之奴,也擔不起中美兩國政治家都追捧的聲望。民眾大多是趨俗的,永遠按照民眾的口味來行事。《紙牌屋》好看,不但是因為故事情節(jié)編得好,書中的信息量大,“潛臺詞”很豐富,還因為不同政治立場的每一個人都能從中找到印證自己觀點的細節(jié)。
真實可感的政界博弈,激烈精彩的權(quán)力游戲?!都埮莆荨啡劢箼?quán)力,在某種程度上,《紙牌屋》還是一本生動的政壇進階教科書。和頌揚歐美民主政治的既定套路完全不同,它試圖掀開美國政壇的陰暗、冷血和無情。同時,在民眾的視野里,權(quán)力運行是神秘的“少數(shù)人的游戲”,而《紙牌屋》滿足了民眾的心理期待?!都埮莆荨穼W美政壇陰暗面放大到極致的演繹,是各種整人手段的教科書——“政治意味著犧牲,當然犧牲別人。不管一個人為了國家犧牲自己能換來什么,先讓別人去沖鋒陷陣當人肉盾牌總是能夠得到更多?!?/p>
盡管《紙牌屋》通過一個“黨鞭”的上位史,將歐美政治的“屋頂”徹底掀開,上至總統(tǒng)下至議員的精明算計、人性丑惡、骯臟交易都被暴曬在陽光下。同時,《紙牌屋》儼然是一部歐美政治科普教材,讓讀者了解到歐美政壇的丑聞和八卦是如何出爐的——“一個政客永遠不會花太多的時間去思考。思考太多就會轉(zhuǎn)移注意力,忘記躲在背后的暗箭?!钡?,究竟《紙牌屋》在多大程度上反映了歐美政治的現(xiàn)實,是否是“自由主義的想象”,需要讀者去“明辨是非”。
較之其他政治題材作品,《紙牌屋》更多的著眼于激發(fā)野心的欲望來源,這種溯源式的敘事有些隱秘,使得權(quán)力斗爭中所有被扭曲的人性都可得到解釋。撥開政治迷霧,政治除了權(quán)術(shù)與斗爭,也有諸如個人抱負、責任感和良知一類的東西。通過《紙牌屋》理解和洞悉人性的復雜,所謂“好人”與“壞人”的分野其實并不清晰,或根本就沒法分辨兩者的差別,這又使《紙牌屋》更具有現(xiàn)實的批判主義色彩。如,《紙牌屋》不只是對立法的政策提出了質(zhì)疑,還對那些議員立法的動機提出了質(zhì)疑。
喜歡《紙牌屋》需要理由嗎?青年作家蔣方舟喜歡《紙牌屋》,《紙牌屋》是她情人節(jié)唯一期待的事。影評人周黎明喜歡《紙牌屋》,因為《紙牌屋》的故事和人物具有莎士比亞韻味。我喜歡《紙牌屋》,不是因為《紙牌屋》披露了歐美政治的黑暗,而是因為我從中找到了職場奮斗的共鳴:誰沒有親歷或目睹過狗血的人際關(guān)系紛爭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