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大量借貸投資。因為大量借貸風險大,創(chuàng)業(yè)的心理壓力大,極不利于經營者能力的正常發(fā)揮。
不要盲目去趕熱門生意潮。在投資時要學會鉆空子,找冷門,做到“人無我有”。
從小生意做起,不要貪大求全。小買賣雖然發(fā)展慢,但用不著為虧本擔驚受怕,還能積累做生意的經驗,為下一步做大生意打下基礎。
學一門技術,穩(wěn)穩(wěn)當當賺錢。
不要輕信致富廣告,謹慎選擇投資項目。凡吹噓暴利者,其中必有詐。投資者在選擇項目時,最好先到當地技術部門、工商部門咨詢一下,以免上當受騙。
緊跟市場,拾遺補缺。要選擇別人不愿意干或尚未顧及的那部分市場,采取補缺填空策略。
背靠”大樹”好乘涼。小本投資者選擇依附大企業(yè),走“寄生型”發(fā)展之路,也不失為一條回避風險的良策。
集中優(yōu)勢,聯手協作。小本投資由于規(guī)模小、實力弱,不可能四面出擊,收到規(guī)模效益。因此,可以通過幾家小投資者聯手,集中優(yōu)勢攻入目標市場。
康保縣發(fā)展口蘑:
富農戶,香市場
到2011年,康保縣的口蘑產業(yè)已輻射15個鄉(xiāng)鎮(zhèn)5000多農戶,以口蘑為重點的食用菌栽培面積逾60萬平方米,年產鮮菇500萬公斤,全縣栽培戶戶均增收3000元。
“蘑菇大棚建在院,澆水通風瞅空閑,采菇種養(yǎng)兩不誤,投入不多挺掙錢”,這句話在河北省康??h廣大菇農中廣為流傳。近年來,康??h委、縣政府充分發(fā)揮全縣農作物秸稈、牲畜糞便等口蘑栽培基料豐富的優(yōu)勢,立足本縣氣候涼爽,空氣、水源、土壤接近野生口蘑的地域特點,培植壯大口蘑產業(yè)。全縣口蘑栽培戶從無到有;從少到多,到目前已輻射15個鄉(xiāng)鎮(zhèn)5000多農戶,以口蘑為重點的食用菌栽培面積逾60萬平方米,年產鮮菇 500萬公斤,全縣栽培戶戶均增收 3000元。小蘑菇已真正成為康保農民增收致富的大產業(yè)。
建基地擴規(guī)模
口蘑栽培具有投資小、見效快、風險少、回報高的優(yōu)勢,康保縣抓住這一優(yōu)勢,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舉措,發(fā)展口蘑栽培。爭取并幫助農戶辦理信用小額貸款,解決資金不足問題;采取由村統一組織,對村不對戶的操作形式,由縣食用菌中心先期墊付菌種,待交售蘑菇時扣還,緩解農戶投入壓力。力口大技術指導和服務力度。組建了100多人的專業(yè)技術服務隊,包村包戶對菌種的選購、建棚、堆料、栽培、采摘進行全程技術指導和服務;大力培植典型戶和典型村,發(fā)揮典型帶動作用。
丹清河鄉(xiāng)平原村黨支部書記高有富,在扶持下帶頭利用閑散房屋一次性栽培香口蘑1200平方米,年底盤點,竟有3.6萬元的驚喜入囊。一石激起千重浪,周邊村莊紛紛效仿,掀起口蘑栽培熱潮,于是,家家建棚、戶戶栽培、人人賺錢成為農民增收的一道亮麗風景線。一時興建起20多個口蘑栽培專業(yè)小區(qū),全縣口蘑栽培面積發(fā)展到60萬平方米。
抓龍頭拓市場
為把口蘑產業(yè)做大做強,為農民帶來更大的經濟效益,該縣累計投資1200多萬元,建起了集制種、科研、生產、加工、銷售為一體的塞北口蘑開發(fā)有限公司,公司按鮮口蘑每公斤6元、干口蘑每公斤60元的保護價與農戶簽訂收購合同;對栽培面積在2000平方米以上的村,公司專門設立了產品回收點。塞北口蘑開發(fā)有限公司的成立,極大方便了全縣菇農,從菌種供應、技術服務到產品回收和加工銷售一系列全程服務,使越來越多的農民加入到食用菌的栽培行列中來。形成了“政府帶動、服務推動,風險公司擔、菇農得實惠”的長效機制和“公司+基地+農戶”的口蘑栽培產業(yè)化格局。
靠科技創(chuàng)新晶
面對競爭激烈的市場,縣委、縣政府特聘請中國食用菌學會會員、張家口壩上農科所研究員田紹義,成立科研攻關小組,組織培訓近百人的技術推廣隊伍,成功培育了康保口蘑1號、2號、3號等新品種,使野生口蘑在溫室大棚得到大規(guī)模擴大,其品質得到了新的提升。針對市場對食用菌需求量逐年加大的趨勢,食用菌干制品;保健品、調味品、方便食品等新品種將在康保應時而出,向商品精深加工方向發(fā)展,普惠更多農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