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混凝土結構作為土木工程專業(yè)中必修的課程,與其他課程有極大的聯系,是極其重要的一門專業(yè)基礎課程。因此,必須要保證混凝土結構課程的教學質量,注重學生實踐能力和綜合素質的培養(yǎng)。本文基于我國混凝土結構課程教學現狀,指出其中存在的問題,通過改革課堂教學內容、將多媒體技術和傳統(tǒng)課堂集合起來和強化實踐操作等方法來提高混凝土結構課程的教學質量,培養(yǎng)實踐能力強,綜合素質高的應用型人才。
關鍵詞:混凝土結構課程;教學;問題;改革措施
工程結構知識是土木工程專業(yè)中最核心的內容之一,而混凝土結構又是工程結構中最常用的一種結構形式,可以說混凝土結構課程在土木工程專業(yè)中占有極其重要的比重。混凝土結構這門課程的教學質量直接關系著土木工程專業(yè)學生的綜合能力的高低,只有掌握好混凝土結構知識才能成為土木工程領域的合格人才。
1 混凝土結構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1 教學內容不合理
目前有關混凝土結構課堂教學過程中使用的教材都存在內容空洞、單一的問題,像土木工程、建筑結構等相關教材的內容涵蓋面有很大的相似性,而且在知識的闡述和整體系統(tǒng)的策劃上都不夠完善,與我國實行素質化教育改革的趨勢存在矛盾,具有很大的局限性[1]。
這些教材中涉及到混凝土結構研究及其構件承載能力的計算及推導等知識點中含有過多的系數、概念、公式和符號,不僅會降低學生學習的興趣,顯得枯燥無味,還會增大學習的難度,達不到讓學生完全掌握的目的。此外,這些教材都是按照基本構件設計、混凝土結構設計的順序進行,專業(yè)程度高,不適于初期學生的學習,而且這些模塊間關系不大,缺乏整體系統(tǒng)性,導致教學效果不佳。學生由于剛接觸混凝土結構知識,單憑硬性的畢業(yè)設計訓練和教學中的課程設計很難讓學生形成一個系統(tǒng)的知識結構框架,不能靈活的運用學到的知識,更不用說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教師要在有限的課時內將書本中的知識進行講解,會出現因教師能力的不同側重的知識點和方向不同的后果而這種缺乏針對性和計劃性的教學必然會使教學質量下降。
1.2 教學方法單一
一方面,混凝土結構設計知識比較抽象,涉及到大量的公式和概念,僅依靠板書進行講解的傳統(tǒng)教學方法使課堂氣氛過于枯燥,學生學習的興致不高,再加上知識難以理解,學生一旦聽不懂就會喪失學習的興趣,影響之后的學習,逐漸形成惡性循環(huán)。另一方面,教師不能將混凝土結構知識同實際相聯系,學生也就體會不到混凝土結構這門課程的重要性,被動的進行學習。學習方法不當和態(tài)度不正確都會導致學習效果的不理想。
1.3 教學計劃不恰當
混凝土結構課程同力學、數學及材料學等其他學科有著很大的聯系,是在這些課程的基礎上形成的一門綜合性課程,只有掌握了這些基礎課程,才能使混凝土結構課程更加簡單、易懂[2]。目前出現混凝土結構課程很難教授和理解的原因就是缺乏這些專業(yè)基礎課程作為支撐,沒有形成完整系統(tǒng)的混凝土知識理論框架,學生自身的知識也無法做到綜合性的掌握書本上的知識。因此,需要教師站在學生的角度科學合理的設計教學計劃,提高教學質量。
2 混凝土結構課程教學改革措施
2.1 將教學內容精簡化
理論課程和實踐課程是組成混凝土結構課程的兩個重要部分,這兩項課程的實行都要按照教學計劃進行。要以培養(yǎng)應用型人才為目的,對實踐操作課程和理論知識課程進行合理的調配,在一定程度的上減少以作業(yè)和習題為主的理論課,增加實踐課的比重。在具體的課程計劃中,將教學內容精簡化,把重點放在基礎概念、適用條件、公式以及計算方法和步驟上,減少實驗分析和破壞機理等方面繁瑣而使用價值較低的內容,讓學生在現場實踐中鍛煉操作能力。
2.2 將多媒體技術同傳統(tǒng)教學有機結合起來
混凝土結構這門課程具有難度大、專業(yè)性強、內容多的特點,教材達不到與工程實際情況同步,要想在有限的課時中完成教學任務,就要求將多媒體技術同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有機結合起來。教科書、板書及語言等傳統(tǒng)教學方式雖然能夠加強學生邏輯能力的培養(yǎng),但無法讓學生將知識應用到實際工作中。利用多媒體技術能夠對知識進行綜合整理,將混凝土結構知識生動、立體的展示給學生,彌補了傳統(tǒng)教學方式的不足,學生通過文字、聲音、圖像和動態(tài)圖片等多種信息加深對知識的了解和掌握[4]。
混凝土結構課程教學僅僅通過書本上有限的知識無法讓學生了解具體的結構層次,容易讓學生感到枯燥,教學質量較低。只通過多媒體教學同樣會讓學生不能掌握基礎理論知識的推導,因此,應將書本知識同多媒體技術結合起來。將多媒體同課本進行結合,彌補了兩者的不足,首先利用書本進行基礎理論知識的推導,然后結合多媒體對結構層次分明,富有空間立體感和實驗性較強的知識點進行講解,這樣結合會加深學生的印象,使知識的內部聯系和結構性增強,有利于學生將書本中的只是更好的應用到實踐中。如圖1中所示,多媒體技術將抽象的知識具體化,生動化的展示給學生,提高了教學質量。
2.3 提高學生動手能力,增加實踐課程
教學課程是否達標,符合教學目的,實現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跟教學計劃有著直接的關系,只有完成好課程的設計過程,將傳統(tǒng)的書本教育多樣化,才能有計劃的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在設計過程中可以將手冊、圖冊、規(guī)范說明書及工具書等多種資料插入到課堂教學任務中,根據學生的需要進行設計,學生可以在課下主動的從不同渠道獲取相關知識,不僅鍛煉了學生自主學習能力,還避免了因課本內容的單一影響學生的知識面的拓展。
通過安排學生進行混凝土結構工圖圖紙安排學生進行混凝土結構施工圖圖紙會審,對圖紙中出現的問題進行討論,并讓學生自己動手對圖紙中可能出現的構件設計計算和圖紙內容不完整等問題進行重新的繪制和計算,根據圖紙會審的紀要將相關數據和問題標在圖紙中,然后由學生自己主動從不同渠道進行資料的查詢,從而鍛煉學生動手操作的實踐能力,提高計算精確度,培養(yǎng)學生主動學習的習慣。教師要嚴格要求學生,要求學生對不符合規(guī)定和計算不正確的圖紙進行重改,強調細心的重要性,使學生接受專業(yè)化的培訓。完成后讓學生彼此之間進行溝通交流,互相學習和對比,在良好的學習氣氛中掌握設計的方法和要領。
3 小 結
混凝土結構是土木工程領域中非常重要的結構形式,要通過改革課堂教學內容、將多媒體技術和傳統(tǒng)課堂集合起來和強化實踐操作等方法對混凝土結構教學進行改革,不斷完善教學模式和教學體系,提高教學質量,培養(yǎng)符合社會需要的綜合型人才。此外還要注意,在利用多媒體技術進行教學時,不能忽視傳統(tǒng)教學方式的重要性,基礎知識的掌握是計算和設計的基礎,只有將多種多媒體技術同傳統(tǒng)教學方法綜合起來,才能有效的提高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覃麗坤,趙天雁,王振等.混凝土結構設計原理教學法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09,18(4):80~82.
[2]莫時旭,鄭艷.問題式教學法在土木工程專業(yè)畢業(yè)設計教學中的運用[J].中國電力教育.2010,(14):150~151.
[3]沈蒲生,梁興文.混凝土結構設計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4]吳慶.大土木類專業(yè)鋼筋混凝土課程教學改革芻議[J].安徽技術師范學院學報.2010,18(3):52~53.
作者簡介:宋喬(1980-),女,本科,講師,主要從事混凝土結構方面教育教學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