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信息技術的高速發(fā)展,企業(yè)的信息化進程也逐步提升,計算機系統的應用在這其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但是如何保證計算機系統的可靠性從而保障企業(yè)的正常運行則需要從多個方面進行考慮,包括系統的源代碼開發(fā)、架構設計以及測試等等,這其中以測試為應用系統可靠性的最重要的檢測措施??煽啃詼y試作為企業(yè)應用系統的重要手段,主要是針對系統中可能存在的缺陷,通過修改系統的代碼達到降低異常中斷服務的次數。本文根據以往研究的經驗,結合企業(yè)應用系統龐大的數據量和復雜的代碼等特點,進一步研究企業(yè)應用系統可靠性的測試措施,并提出合理化建議。
關鍵詞:計算機應用系統;可靠性測試;雙機熱備份
中圖分類號:TP311.53
隨著經濟和科學技術的發(fā)展,計算機系統的應用也越來越廣泛,功能也越來越強大,系統的可靠性測試則更加困難。企業(yè)的計算機應用系統失效會帶來巨大的損失,故如何驗證應用系統的可靠性,以保證系統的穩(wěn)定運行已經成為程序開發(fā)人員、維護人員及企業(yè)共同關注的問題[1]。本文通過三個角度分析企業(yè)應用系統的可靠性測試,提出相關建議。
1 概論
1.1 企業(yè)計算機應用系統
企業(yè)的計算機應用系統包括計算機的硬件、系統軟件和應用系統軟件。計算機的硬件則包括控制器、運算器、存儲設備、輸入輸出設備等構成。系統軟件則包括操作系統以及其內含的編譯程序、數據庫系統和各種高級語言支持軟件。應用系統軟件則包括支持軟件和各種軟件包[2]。企業(yè)的計算機應用系統不僅要包含以上的基礎系統,還應該保證大量數據的實時處理。
1.2 計算機應用系統可靠性
系統的可靠性就是指計算機的能力,這個能力包括三個要素,即指定時間內、指定條件下完成指定的任務。
1.2.1 指定的時間
系統的可靠性主要表現在其運行時能夠將運行時間作為“規(guī)定時間”的百分比,而運行時間是指系統開始工作到系統掛起的累計時間。
1.2.2 指定的條件
這就是指在系統運行的環(huán)境下,其中包括胸運行的硬件支持、操作系統支持和其他軟件支持。指定的條件是指在理想狀態(tài)下對數據的要求。
1.2.3 指定的功能
系統的可靠性還與系統實現的功能、完成的任務有關,對于不同的任務需要調用的工作子模塊不同,所以在檢測應用系統的可靠性時應對系統的任務和功能有所了解。
1.3 系統可靠性測試
系統的可靠性測試是指在既定環(huán)境中可能存在的問題,驗證并修正這些問題,以保證系統能夠正常運行并完成規(guī)定的任務。故系統的可靠性測試涵蓋以下幾點:
1.3.1 發(fā)現系統缺陷
能夠影響系統可靠性的因素包括不變條件和變化條件,這其中硬件和基礎軟件屬于不變條件,而變化條件則包括輸入的分布等因素??煽啃詼y試一般能夠優(yōu)先發(fā)現高概率缺陷,同時這也是影響系統可靠性的主要缺陷,通過修正主要缺陷能夠有效提高應用系統的可靠性。
1.3.2 驗證系統是否滿足用戶需求
通過對系統可靠性測試中發(fā)行的缺陷情況進行分析,就能夠驗證系統是否滿足用戶需求[3]。
1.3.3 預測系統可靠性水平
系統的可靠性測試能夠收集到一定的數據,通過對這些數據的分析能夠預測系統的可靠性水平,從而估算系統未來運行中出現的狀況,從而及早對系統進行優(yōu)化。
2 系統可靠性測試方案
可靠性測試基于黑盒測試的原理,測試過程主要面向系統的需求和使用,不需要用戶了解系統實現的原理。企業(yè)的計算機應用系統包括硬件、系統軟件、數據庫軟件以及網絡等模塊,而對于此類系統的可靠性測試則需要分別對每個模塊進行測試。本文則主要通過三個角度的測試進行研究。
2.1 雙機熱備份的可靠性測試
2.1.1 雙機熱備份
該技術是通過軟硬件結合的方式實現高容錯率的應用方案,該方案由兩臺服務器和一個共享磁盤陣列組成,通過雙機熱備份軟件實現實時備份由各個服務器收集到的信息。雙機熱備份具有極高的數據共享性和安全性,當其中一臺服務器出現故障時,備用主機能夠接替當前主機進行工作,保證服務的持續(xù)性[4]。
2.1.2 測試方法
雙機熱備份的可靠性測試通過驗證正常工作狀態(tài)下服務器發(fā)生異常時的自我恢復能力。即在應用系統正常工作時對當前工作主機執(zhí)行掛起命令,觀察備用機能否正常接替主機工作;第二步測試則在主機正常工作時切斷網絡,觀察備用機能夠正常接替主機工作。
2.2 OracIe RAC可靠性測試
2.2.1 OracIe RAC
OracIe RAC就是指兩臺或者兩臺以上的同構計算機共享其存儲設備,能夠提供較強的數據庫處理能力。
2.2.2 測試方法
OracIe RAC的可靠性測試是通過正常系統運行時對主機進行掛起操作,觀察備用主機能否接替主機正常工作;第二步則是在主機運行時對主機進行斷網操作,觀察備用主機能否接替主機正常工作。
2.3 高可用性集群的可靠性測試
2.3.1 高可用性集群
高可用性集群是指通過服務器集群技術以減少服務中斷時間的技術。通過一組計算機為用戶提供服務,其中的每一個計算機作為集群的一個節(jié)點。高可用性集群包括三種類型,分別為:主/主型、主/從型和混合型。
2.3.2 測試方法
集群的可靠性測試即驗證集群中故障發(fā)生在某一問題節(jié)點,而其它節(jié)點能否將接管服務器以保證業(yè)務的連續(xù)性。應用服務器由三個節(jié)點以集群的方式部署,以下測試方法模擬服務正常關閉、服務異常關閉、網絡異常三種情況用以驗證集群的可靠性。在測試集群可靠性過程中,主要以下面的問題為關注點:集群中一個節(jié)點出現故障時,系統是否有業(yè)務中斷情況出現;當故障節(jié)點修復后,加入集群,是否需要重啟系統。
3 結束語
綜上所述,可靠性測試是面向故障的測試,通過模擬故障驗證系統在異常情況發(fā)生時的自我恢復能力,確定系統在風險限度之內的可接受程度??煽啃詼y試可以根據用戶給定的可靠性要求確定測試方案,生成測試用例,進而進行可靠性驗證測試。通過可靠性測試,不僅可以驗證系統可靠性是否滿足用戶需求,而且可以預測系統未來可能達到的可靠性水平,從而為系統開發(fā)及其管理提供決策依據。對于復雜的企業(yè)計算機應用系統,可靠性測試是其高可用性保障的一種手段,為保證業(yè)務的連續(xù)性,還需針對可能出現的故障制定有效的維護和管理機制,做好備份,及時發(fā)現問題,保證生產的穩(wěn)定運行。
參考文獻:
[1]趙朝俊.基于XML技術的軟件可靠性測試系統的研究與實現[D].電子科技大學,2009.
[2]唐樂.面向軟件可靠性的測試用例生成技術的研究與實現[D].電子科技大學,2009.
[3]李霄,王常洲,田雅.計算機應用系統性能測試技術及應用研究[J].軟件,2013(13):69-73.
[4]張昊,宋顯娜.信息系統容錯與可靠性測試技術研究[A].2005第二屆電子信息系統質量與可靠性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中國電子學會可靠性分會,通信學分會,電子系統工程分會,計算機工程與應用分會,電子線路與系統分會,四川省電子學會,廣東省電子學會,2005.
作者單位:博羅縣住房和城鄉(xiāng)規(guī)劃建設局,廣東惠州 516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