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浙江的茶兄大崗處喝到一款獨特的茶,看外形像老綠茶,聞干香又像黑茶,看葉底似乎是生普,而滋味卻非常濃強,說是再厲害的人,也沒法連著喝兩泡。這是—款什么茶,同飲之人一直都猜不透,故記述之。想來中國茶類眾多,既有我們熟識的茶類,也有很多未被我們知曉的好茶,這是我們需要一再學習的。
浙江的桐廬,富春江貫城而過,是“中國最美的縣城”,據(jù)說黃公望的《富春山居圖》一半多畫的都是這里。此地人文薈萃,在此飲茶,遠山迷蒙,江水波瀾不興。
大崗兄沖泡的這款老茶,卻不是當?shù)氐木G茶,只介紹說是有著特別的經(jīng)歷。他要賣個關(guān)子,說先不告知謎底,讓大家一邊品鑒一邊去感受。這種品鑒也很有意思,大家會對茶湯更用心。
我自襯喝過不少好茶,很多茶是一打眼就能知道產(chǎn)地的,對于這些好玩的茶也就躍躍欲試。
但這個茶,確實奇怪。
細賞干茶,顏色烏褐,面上明顯帶著白霜,條索松長。單看外形,與我之前在江西一帶看到農(nóng)家綠茶很像。聞著,卻有明顯的陳年氣味。難道是江浙一帶的老綠茶嗎?
這是干茶第一眼給人的印象。
也有朋友通過外形上的白霜,認定是炭焙過的巖茶??墒歉刹柙趺绰劊紱]有巖茶炭焙后留下的香氣。
那是什么茶呢?既然不能用外形來判斷一款茶,那就開湯綜合看它的香氣、滋味,最后還可以結(jié)合葉底來判斷吧。
不信猜不出來。
到現(xiàn)在,起碼可以猜出這是一款老茶,因為有明顯的陳味。
確定是陳期有10年以上的老茶,所以用剛燒沸的水來沖注,這樣可以把茶味更完整地體現(xiàn)出來。
斜沖大水量低入,茶湯可以表現(xiàn)得更為醇和。
約35秒出湯。第一道的茶湯就已經(jīng)紅濃稠亮,非常漂亮。如果是老綠茶,湯色應(yīng)不至如此深紅。曾喝過有些陳化二三十年老綠茶,湯色還是橙黃的。如此紅亮的茶湯,不像是老綠茶轉(zhuǎn)化來的。這茶真有些奇怪。
人說喝茶要三道過后才能去猜,這是有道理的。茶昧會在每一道有些微變化,綜合喝過的三道滋味再來猜茶,就更有發(fā)言權(quán)。
繼續(xù)沖泡,聞茶湯上飄浮的香氣,有一絲沉悶的松煙香,似是老黑茶的氣息。入口,滋味強勁而烈,細而能化,繼而舌面澀感增強。
這么強勁的茶昧,倒與巖茶無異了。但看葉底沒有炭焙的痕跡,茶湯中也沒有炭焙的味道。
難道是老生普?但如果是老普洱或黑茶,多是壓成餅的,陳年的散茶市面上很少見,再說老普洱或黑茶的刺激性應(yīng)不至于那么強。
要知道判別老茶的標準,就是以細而能化來斷定年份的,越是老茶,越能在茶湯中體會入口即化的感覺。這款像謎一般的茶,入口雖然細滑,滋味卻仍舊濃強刺激,怪不得他們說沒法喝兩泡呢。
七八道過后,滋味仍然強勁,澀感依舊不化。
口腔的回甘極快,盡管我們腦袋轉(zhuǎn)了很快,還是沒法確定是什么茶。
這時候只能再詳細看葉底了。葉底黃中略有綠色,更不應(yīng)該是烏龍了,只看葉底非常像生普。
同飲的茶友說確定是老普洱,因為特殊的存儲環(huán)境所以才這么濃強。
大崗兄還是搖搖頭。如果是老生普,就不用那么簡單讓大家來猜的。
同飲的茶友越喝越迷惘。
說老綠茶,湯色應(yīng)不至于那么紅濃。說老巖茶或老烏龍,卻沒有留下焙火的氣息。說老普洱,滋味不至于那么有刺激陛。
賣關(guān)子賣到最后,大崗兄才揭開謎底。
原來這是他幾年前前往湖南安化茶廠收到的老綠茶,這些老綠茶與安化黑茶一起倉儲,都帶上了黑茶的氣息,但這款老綠茶的原產(chǎn)地卻是廣東梅州。經(jīng)歷就是這么獨特!怪不得這款茶,既有老綠茶的外形與濃強,又有黑茶轉(zhuǎn)化的醇濃與湯色,這樣子的茶,若不是見多識廣的“骨灰級”老茶客,還真是喝不出來。
獨特的出身,又加上特別的經(jīng)歷,有了這些歷程,茶才既有濃強一面,又有醇化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