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外來文化、工業(yè)革命、社會政治革新巨大的沖擊下,堅守在傳統(tǒng)國畫陣地上的藝術家越來越少,而能夠依托傳統(tǒng)水墨有一番建樹的更是少之又少,而在毛冬華的作品中,我們看到了一位70后年輕國畫家的追求,面對新題材,采用新語言,表達新觀念,在處處彰顯時代特征的同時又不失傳統(tǒng)的韻味。
為了繼承繪畫而生
毛冬華出身于國畫世家,父親毛國倫是位著名國畫家,又是國畫大師程十發(fā)先生的關門弟子,在父親的一段回憶里,曾這樣描述著毛冬華的孩童時代,“1972年,還不會說話的冬冬在她母親的懷里,稚嫩的小手握著一根鉛筆,用歪歪斜斜線條描畫著我畫在一張病例卡空白處的簡易畫,頗有聲色,這是女兒邁入人生的第一幅畫。又過了幾個月,冬冬已經(jīng)會講話了,爸爸媽媽抱著她在家里的閣樓上試著讓她用毛筆涂顏色,我先用粗粗的濃墨畫了一面又一面旗幟,然后讓冬華在旗幟上涂上紅色,涂第一面旗幟的時候,還有一點把顏色涂在了線條外面,涂第二面旗幟的顏色時,女兒一會兒調整歪斜的筆鋒、一會把紙略微轉一下方向,以方便涂色,居然一點也沒有涂出界外,我當時就感到,咱冬冬是能夠畫畫的?!?/p>
年幼的毛冬華,從不滿5歲開始臨摹《西廂記》《楊門女將》等構圖復雜的連環(huán)畫;到趁父親不在爬到父親的畫桌上,拿著父親的打馬球畫稿放在宣紙下臨??;再到照著家里的唐三彩騎馬俑畫水墨寫生,不僅能掌握水墨的滲化效果,尤其是用細筆淡墨勾勒馬耳朵的線條既準確又有味道。就這樣,家里所有人都覺得毛冬華就是為了畫畫而來到這個世界上的,也因此開始有意的培養(yǎng)她對繪畫的興趣,她的藝術生涯就從這時候開始了。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我們畫畫不要為了畫畫而畫畫,傳統(tǒng)國畫是文化人抒發(fā)情感的載體,它不是單純的圖象,要能傳達、表現(xiàn)作者的情感,不同西方藝術,中國畫是對某一時間段作者心境的表現(xiàn)。每一個人因為自己的時代、性格、理念、文化的差異,所選擇的的表達方法不同,而我在對國畫所嘗試的不斷創(chuàng)新中,找到了一個國畫未來發(fā)展的窗口?!泵A告訴筆者,“說來這種創(chuàng)新多少有一些機緣巧合,學生時期,作品中始終能夠看到很清晰的父親的影子,于是在厭煩中開始刻意改變,這種改變不是顛覆性的,我只是將傳統(tǒng)的先濃墨后淡墨畫法改變了一下次序而已。這個創(chuàng)新不是完全推倒式的,而是在原有基礎上做了一些小小的改變,但這種改變帶來的藝術效果卻是帶來了另一番洞天。”
毛冬華說:“父母對于我就是一個金礦,從小到大從他們身上挖掘了很多有益的東西,如果說父親的光環(huán)帶給了我什么,我首先想到的就是大量的書籍、資料和專業(yè)指導,這些東西一直都是周圍人最羨慕的資本。記得中學時臨摹一副孫位高逸圖,每天畫8小時,一連畫了一個月,而臨摹送人團扇,也是每天8小時,一個星期就完成了。用筆非常自如,畫自己的題材時也是流水一般?!?/p>
時刻讓自己幸福著
當一個人被不斷的認可之后,是幸福的,毛冬華的童年就是在這種不斷被鼓勵和肯定的環(huán)境下成長起來,“好孩子是夸出來的,人會為了這種被認可的幸福感不斷努力提高自己,從追逐小幸福上升到追逐大幸福,我的父親是這么教育我的,我在教育學生的時候也是這樣做的,對不同的學生采用不同的認可方式,收到的效果往往都很不錯?!边@種幸福讓毛冬華每時每刻都仿佛散發(fā)著一股子讓人說不出感覺的喜悅,跟她聊天的時候總是會不自覺的被她帶到一層積極的氛圍中。
但她告訴筆者,她的樂觀心態(tài)是近些年慢慢調整好的,無論如何努力都依然沒有進展的工作壓力曾一度困擾著她,此時的繪畫成為了幫她排遣心中酸甜苦辣最佳良方。“想想那些專職做行政的同事,沒有辦法把頻道調整到自己喜歡的事情上去,有時候讓旁人看著都覺得悲慘。當在工作上碰了釘子,我會逃進自己的畫室,用自己最能搞得定的繪畫找回自信和勇氣。作為學校的領導又要追尋榜樣不斷出新作品,又要做行政管理管好學校,還要努力為老師樹立榜樣,這就需要讓自己時刻想著積極的一面,把所有的酸甜苦辣,用藝術性的表達,心情好了壞細胞自然就沒有了生存土壤,再糟糕的事情都會慢慢變好。所有感動和領悟,言語不能表達萬一,故能形之于畫,亦是一種幸福?!?/p>
《投資有道》:您有沒有想過要放棄其他工作,成為職業(yè)藝術家?
毛冬華:從來沒有,藝術如果離開了生活,就會變得空洞,我繪畫就是要表達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其實在從事其他工作的時候讓自己忙起來,反而會讓自己更加渴望去畫畫,很多時候在工作中,雖然很努力的去做某事事情,得到的效果卻是相反的。而畫畫最起碼你努力了就能看到點效果,有這樣一個港灣可以逃避一下,對兩者都有很大的幫助。
《投資有道》:您的藝術靈感來源于何處,有沒有一些相關的創(chuàng)作計劃?
毛冬華:每個人的著眼點和切入點不同,對事物的表現(xiàn)也不同,但只要本著真誠的心,就會發(fā)現(xiàn)周圍一些事物的美,我則喜歡將這種美挖掘出來展示給人們。上海從我出生到現(xiàn)在,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25年的時間便足以造就一種落差很大的空間感覺體驗,有了這種體驗以后,不同職業(yè)的人會用不同的方式表達,我則把這種體驗通過繪畫表達出來,而我也將隨著這種體驗的變化不斷的把國畫用自己合適的方法傳承下去,拿好自己這一棒。
我并不會固定在某一個題材的創(chuàng)作上,很多時候,我的創(chuàng)作比較隨性,現(xiàn)在就是在多個題材之間切換,未來可能會回歸到動物上,找尋一些前人未曾有過的畫法,像畫人物一樣畫動物,因為動物才是世界性的語言。
毛冬華
1 9 7 1年生于上海,畢業(yè)于上海大學美術學院中國畫系。曾供職于劉海粟美術館,任研究部副主任兼展覽部負責人。現(xiàn)為上海大學美術學院教師、講師、擔任上海大學美術學院附中校長。上海青年文聯(lián)美術專業(yè)委員會副干事長。中國美術家協(xié)會會員,上海美術家協(xié)會會員。上海恒源祥香山畫院兼職畫師。上海中國畫院青年藝術家沙龍會員。上海水墨緣工作室成員。上海書畫院畫師。
主要參展及獲獎:
2013年 《魅力上?!E芍袊嬚埂?,紐約洛克菲勒中心,美國
2013年 2013第七屆上海市美術大展,上海
2013年 《城市樂園》獲得白玉蘭美術獎優(yōu)秀獎
2013年 上海市文化新人
2012年 《外白渡橋的時空》,東外灘上海美術家協(xié)會創(chuàng)作中心,上海
2012年 獲上海市園丁獎
2009年 《多云轉晴》發(fā)表在《美術》雜志封面
2009年 第十一屆全國美術大展
2008年 《汶川之光全國美術特展》
2007年 《全國建軍八十周年繪畫展》
2006年 年獲上海大學優(yōu)秀青年教師稱號
上海大學美術學院胡建君點評:
毛冬華是熱愛生活的人。她爽朗熱情,又低調內斂,眷戀著家庭生活,也顧念著身外世界。在日升月落的平淡日子里,在四世同堂的美好記憶里,她沉靜的目光穿過稀疏的簾子透明的窗子,從自家的鳥籠望到窗外的大廈,從小家望到了大家,把夢想照進了現(xiàn)實。
她是從小懷揣著畫畫的夢想的。在她身邊的摯友親朋、新舊物事,她都會留意到旁人未曾注意的細節(jié),并在日后將它們形諸畫面。毛冬華只有用看似漫不經(jīng)心又纖毫畢現(xiàn)的用筆,記述她對舊時光的留戀、對時空的感覺體驗,也是她對于中西文化藝術最初的直觀認識。細審畫面,那些線條與圖案的處理似乎帶著西方教堂壁畫的樣子,更有她所喜歡的元青花的影子,有嚴謹?shù)脑煨秃蜑t灑的筆觸。鐫刻圖案固然繁復,而整體卻渾然大氣、安靜妥當,像有故事的老人。
近年來,毛冬華一手執(zhí)著畫畫,一手執(zhí)掌上大美院附中教學,一邊都不曾偏廢而成績斐然。在她心頭永遠駐守著一座美好的外婆橋,一頭連著生活,一頭連著藝術。歲月無聲流過,橋上人來車往,心中卻留存著永恒的溫暖,就像外婆慈祥的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