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師:Klaus Echle
拍攝器材:Canon EOS 5D Mark II + 17-40mm f4 lens
拍攝參數:1/60秒F7.1ISO 160
圖片故事:這是德國攝影師Klaus Echle拍攝的雌狐貍。當時攝影師花了幾個月時間與這一只雌狐貍培養(yǎng)感情,達到了相互信任的關系。攝影師知道每當天氣不好的時候,這只狐貍往往會外出來捕獵,因為這些時候樹林里人類活動很少。這張照片最成功的地方就是和動物的接近,以至于照片給人感覺是陷阱相機所捕捉到的畫面,而不是攝影師親自拍攝的,很難想象這只狐貍能夠如此信任地出現在鏡頭面前。這就是成功攝影師的手段之一吧。畫面里狐貍還是有一點點謹慎的感覺,不過總體來說已經是很放松的和攝影師之間的親密距離,背后交代了森林環(huán)境以及攝影師所描述的“壞天氣”故事。攝影師用了閃光燈來打亮前景狐貍,同時也使得狐貍眼神光出眾。
如果把野生動物攝影界分出個三六九等,那英國BBC野生動物攝影大賽(Veolia Environnement Wildlife Photographer of the Year),就像是爭奪攝影界的“奧斯卡小金人”的角逐,參賽人數,參賽水平,都屬于頂尖水平,所以每年都有若干作品令人眼前一亮、驚艷不已。
BBC野生動物攝影大賽的眾多參賽類別,包括全場攝影師大獎、年輕攝影師大獎、Eric Hosking年輕攝影師組照、瀕危動物、動物紀實攝影師、鳥類行為、哺乳動物行為、其它動物行為、水下世界、動物肖像、植物王國、城郊野生動物、自然風光、動物在其環(huán)境中、黑白動物世界、創(chuàng)意動物影像以及三個年齡段的年輕攝影師組別等。
我國著名野生動物攝影師奚志農老師就曾經憑借精彩的金絲猴照片獲得過BBC瀕危動物組冠軍,也是在BBC大賽上獲獎的第一個中國人。真心期待在這個殿堂上能有更多的優(yōu)秀作品讓我們一起分享。
攝影師:UdayanRaoPawar
拍攝器材:Canon EOS 550D + 100-400mm
拍攝參數:ISO1600F131/400秒
圖片故事:來自印度的14歲年輕攝影師UdayanRaoPawar拍攝的印度鱷魚。有一天晚上他在昌巴爾河Chambal River河邊扎營,而這條河邊就有印度大鱷魚的巢穴,有兩個群體,每一個都有超過100條新孵化而出的小鱷魚。在凌晨日出前,小攝影師悄悄來到河邊巖石后躲起來拍攝,當時距離鱷魚和小鱷魚距離很近,甚至都可以聽到小鱷魚的咕咕聲。不久一條母鱷魚浮出水面來到岸邊,檢查孩子們的情況,這些剛孵化出來的小鱷魚紛紛聚集過來,爬到了母鱷魚的頭上,也許這會使得小鱷魚們感覺安全。這條母鱷魚是整個鱷魚群的首領,是來照看整個小鱷魚孵化情況的,相當于托兒所阿姨。從拍攝器材來看,很普通入門的Canon 550D,所以不要迷信器材。從參數來看,攝影師也很合理的配置,略為犧牲ISO,確保足夠的景深效果和快門速度,很理想的參數設置。
攝影師:Daniel Beltrá
拍攝器材:Canon EOS 5D Mark II + 35mm f1.4 lens at 35mm
拍攝參數:1/30 sec at f4 (-0.7 e/v)ISO 800
圖片故事:這是獲得了動物紀實攝影師的大獎的作品。這張圖片展示的是在海洋油污染中掙扎生存的褐色鵜鶘。攝影師說這些鵜鶘受到原油污染的都比較嚴重,它們全身都被原油滲透。在路易斯安那州Jackson城堡的鳥類拯救中心里,這些鵜鶘在工作人員幫助下首先用一種較輕的油來中和洗去本來的原油,可以看到它們漸漸露出褐色的羽毛顏色。這張照片所反映的主題明確直接,就像評委所說的,這是一張很令人震撼的照片,很少有這種照片如此直接的揭示人類對于海洋生物所造成的毀滅性打擊。在構圖上,拍攝者選用了35mm鏡頭,很大程度上將前景被踩黃的白布融入,減去0.7檔曝光,使得環(huán)境氛圍較為昏暗凝重,1/30秒的速度還是如此清晰的畫面,這就是紀實攝影師的功力。
攝影師:Marcel Gubern
拍攝器材:Nikon D200 + 12-24mm lens at 19mm
拍攝參數:1/100 sec at f7.1ISO 200
圖片故事:西班牙攝影師Marcel Gubern拍攝的海洋中求偶的綠龜。拍攝地位于婆羅洲沙巴東海岸的Sipadan島,這里有著舉世聞名的珊瑚礁以及海洋生物。這里也是拍攝觀賞海龜的最佳目的地之一,有很多綠龜在這里交配繁殖。畫面中一只綠龜好不容易找到伴侶,剛上去準備親熱,突然冒出來幾個來搶親的,于是浪漫的事情變成了搞笑尷尬的疊羅漢,就看誰能堅持。不過攝影師說這也是綠龜行為之一,就是雌性可以同時和若干雄性交配,還可以選擇不同雄龜的精子進行儲存還是受精,真是高科技。能夠有機會觀賞到這一瞬間實屬難得。
霧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