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的北京,經(jīng)歷了一場足以讓人無望的霧霾天氣。而那其中某天正是關(guān)書的日子,彼時坐在辦公桌前,窗外是朦朧但并不詩意的城市燈光,面前是堆凌亂稿件和雜志,心緒煩亂,無以為繼。
我有一個習慣,當思維無法深入或繼續(xù)的時候,就會下意識地去整理眼前的東西。于是,起身,碎掉過期的文件,不需要的雜志放回書架,倒掉杯中放冷的茶,甚至走近窗前轉(zhuǎn)動盆栽、以便讓葉片更均勻地接觸陽光。再次坐下來時,眼前一片清明,思路再度得以延伸。據(jù)說,整理上升到一個層面,被研究者認為是:清理你物質(zhì)和情感上的雜亂,重建你與你自己及他人的連接。這句話來自一本叫做《再見,向你的雜亂人生告別》的書,作者布魯克斯·帕爾默是美國的脫口秀演員及清理專家——為“客戶”的家做清理。布魯克斯曾經(jīng)幫助過一位很極端的客戶,在他初次敲門時,客戶門前的玻璃窗上貼著一張問候的標語,上面寫著:“居住者在家,并備有武器!”,被四道鎖鎖起來的,是一座混亂不堪的房子和一個獨居的憂郁男人。他用了長達幾個月的時間為這位客戶拆除了這座雜物堡壘。他們肩并肩努力工作,那些房間日漸澄澈,而這位“典范客戶”也慢慢放下防御,與他、與更多人重新建立起了人際關(guān)系。雖然客戶最終賣掉了房子,但跟他某個很久沒聯(lián)絡(luò)的朋友合租了一間小屋子,重拾畫筆并辦過畫展。
我們自己是不是也有太多的需要整理的東西?桌面上堆滿了報告或雜物,早已不喜歡卻又不甘心就這樣丟棄的沙發(fā),衣服滿到關(guān)不嚴的衣櫥,三年內(nèi)都不想再打開的儲藏室,塞得密密麻麻的抽屜與櫥柜……這些雜亂,并不是因為我們真的懶得去整理或丟棄,而是因為我們的內(nèi)心使然。我們主動選擇了或被動接受了各種事情、物件、情感,它們又代表著不同的需要、階段或者意義,什么要留,什么要丟,也許復(fù)雜而微妙,決定起來有的容易、有的則無比糾結(jié)甚至痛苦。所以才需要“斷舍離”這樣的生活智慧,透過整理物品了解自己,整理心中的混沌,重新審視自己與他人與物品的關(guān)系,減少雜亂帶來的干擾,敞開美好、與生俱來的感受性,心里的觸角再度敏感起來。清除這內(nèi)心的雜亂,比起丟掉那些身外之物的意義要深邃得多,因為我們心中最大的愉悅必定是來自于與他人的連結(jié)關(guān)系。
厘清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