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可以用來發(fā)芽苗菜的種子
雖然土培的方式可以多吃幾茬,但總是不如水培來得方便、潔凈和環(huán)保,除了空氣、水分、陽光,便不再需要其他外來的供養(yǎng)。如果希望它更加富含礦物質(zhì),也可以考慮放些小石子在基質(zhì)中。不過有密集恐懼癥的人,要慎發(fā)一些極微小的種子,比如苜蓿。
寒冷的冬日里,水培一大片的綠意
水培基質(zhì)
雖然也有一些用紙巾或者報紙做水培基質(zhì)的說法,但實際上它們的保水性都不是很好,而且潔凈感也差,更加推薦使用珍珠巖(圖左,一種常見的園藝植料,輕質(zhì)、保水、透氣、無毒,很適合無土栽培時使用)或者紗布(圖右),當然,在種子較為細小或者種植容器的漏水孔較大時,也可以一起使用,即先鋪一兩層紗布再鋪珍珠巖。
水培容器
現(xiàn)在市面上常見到的芽苗菜水培容器,一是臺灣家用水培芽菜箱(圖左),確實更為精巧美觀,但價格也偏貴;二是雙層種植盤(圖中),簡單來說就是一個種植盤加一個漏水用的托盤,物美價廉;三是木盒(圖右),放在室內(nèi)別有一番情致,但麻煩的地方是要自己打漏水孔,價格中等。
其他原料工具
①用來泡種的器皿和種子
最好是買專門種植用的豆子,一般新鮮的豆子發(fā)芽率高,而菜場或者超市買來的豆子不大容易確定年期。另外未使用的種子最好是10℃以下冷藏。
②干凈的毛巾
③灑水壺及清水(曬晾過或者使用凈水器凈化過的小分子水)
1 清洗泡種
用溫水淘洗兩三遍種子,挑出浮在水面上的雜物和壞的、不飽滿的種子。有些顏色深的種子,比如黑豆,如果掉色是正常的事情。然后,再用40~50℃的溫熱水泡種12~24小時(種殼越硬越需長時間浸泡)。
2 準備基質(zhì)
將紗布潤濕,一層層鋪在種植盤上,如果不打算再鋪珍珠巖,鋪四五層為宜。鋪珍珠巖之前,也是先將它潤濕,鋪的時候不需用手壓實,也不用鋪得太厚,蓋住底層就好。
3 播種
均勻地將種子撒在基質(zhì)上。如果是種植條件相近的種子,可以放在同一個種植盤內(nèi)。
4 催芽
種殼堅硬(空心菜)或者過小的種子(苜蓿、小麥),一般最好是催芽。催芽的方式是以濕潤的毛巾覆蓋在種子上,也可以再包裹一層保鮮膜,放在遮光、通風的地方,保濕、保溫。其間,早晚各澆水一次。
5 揭去覆蓋物
催芽24~36小時后,等種子露白,及時揭去保鮮膜。既可以將芽苗菜放在室內(nèi)散光的地方,也可以放在無光通風處,有光的話,芽苗菜富含葉綠素,但會稍苦,無光條件下,口感會更加甜嫩。
6 平日照顧
每日早晚澆水,注意每次澆水過后要讓多余的水分流出,不能積水。天熱干燥時多澆,陰雨天少澆,總之就是保持基質(zhì)濕潤。白天溫度控制在20~25℃,夜晚不低于18℃。
芽苗菜的采收和食用
因為特殊的種植方式,芽苗菜具有更高的營養(yǎng)價值和保健功效,而且重要的是也更容易被人體吸收。不過,不是所有種子的芽苗菜都可以食用,切記不要食用馬鈴薯芽、玉米芽等。
滿滿的收獲感與幸福感
種子發(fā)芽后7~14天,等苗高有7~10cm時,鮮嫩嫩的芽苗菜就可以采收了!采收的時候,可以整把整把地連根拔起,不過不要小瞧這些豆子們發(fā)芽生根的決心,絕對是很費力氣的事情;也可以用剪刀或者刀子從根部上端割下。剩下不用的根部,可以用來堆肥。
最流行的生食法
從一顆豆子而來的芽苗菜,天生地蘊含著自然界的各種礦物質(zhì)、蛋白質(zhì)、維生素以及種植者日日的辛苦,最健康與最好的食用方式就是生食,在保留了最多營養(yǎng)物質(zhì)的同時,保有了對食物最完整的尊重。
每日自制一杯芽苗菜生飲
除了食用,榨汁飲用也是很不錯的選擇??梢栽谄渲性僖罁?jù)個人的口味,添加不同的天然成分,像是蜂蜜、檸檬。每日一杯,天然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