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媒體的出現(xiàn)對大學生的德育教育帶來了機遇與挑戰(zhàn),學生一方面能夠接受獨立、平等、民主等現(xiàn)代倫理意識,另一方面新媒體傳播的內容信息等復雜,同時傳播方式隱秘,對大學生的道德判斷、道德自律及道德行為等提出了新的挑戰(zhàn)。本文著重對此進行了深入探討,以期為高校德育建設提供一些借鑒。
【關鍵詞】新媒體;大學生;德育工作
新媒體是繼報刊、廣播、電視等傳統(tǒng)媒體后發(fā)展起來的新的媒體形態(tài),具有廣泛參與性、高度自主性及去中心化的互動性,民眾能夠參與進信息的制作及傳播,為大學生接受新知識、接觸社會提供了新的途徑,同時為大學生的德育工作等帶來一定的挑戰(zhàn),因此對新媒體下當代大學生德育工作的方法等進行研究有著重要的意義。
當代大學生作為以90后為主流的群體,是時代特征鮮明獨特,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較強,因此如何通過新媒體對大學生開展德育工作,減少消極思想的影響成為現(xiàn)代社會教育領域需要研究的重要課題。
近年來對當代大學生的各方面調查研究顯示,普遍具備以下幾點個性特征。①一心二用,更加崇尚自我娛樂及集成體驗;②擬成人化,更加希望通過成人德爾方式解決問題,并希望被以成人的方式對待,追求物質,然而知道任何事物均需要付出代價,思想超出年齡;③松圈主義,不想“80后”那樣喜歡自己做主,同時團體意識較為淡薄,喜歡集體活動,然而同時要求尊重個人,不喜歡聽從組織的要求;④追求激情,更加具有冒險精神及行動性,更傾向于體驗快節(jié)奏及極致體驗的生活方式。
1" 新媒體的定義和特點
新媒體主要是指依托于網絡化、數(shù)字化信息處理技術及通信網絡的新型信息媒介,依托平民化、網絡化及數(shù)字化的通信網絡及信息技術,通過向大量的用戶大規(guī)模的提供娛樂服務及交互式信息從而獲得利益,如電話廣播、網絡電視、數(shù)字電視、移動媒體等,本文研究的新媒體主要包括電子郵箱、博客、虛擬社區(qū)、IPTV、手機短信、搜索引擎、門戶網站、數(shù)字電視、簡易聚合、移動電視及網絡文學等。
新媒體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①互動性。傳統(tǒng)廣播、報紙及電視等傳統(tǒng)媒體傳播為單向性,觀眾被動接受信息,而新媒體條件下,受眾能夠通過評論及交互式等方式將感受及體驗等傳達給信息傳播者,同時每個讀者均可發(fā)布信息、發(fā)表新聞等,所有人與所有人之間均能夠傳播信息,新媒體條件下的傳播為網狀結構,同時表現(xiàn)為實時性交互。②信息海量存儲。鼓勵鏈接為新媒體網絡的突出優(yōu)點,新媒體的信息為網狀,一個鏈接可應對較多的出口,網絡海量信息;新媒體形式下,傳統(tǒng)媒體的各種信息表現(xiàn)形式能夠在新媒體平臺上復合,實現(xiàn)數(shù)字電視、網絡及手機登實現(xiàn)同步信息傳播,并存儲,進而實現(xiàn)信息的復合。③個性化。新媒體條件下,每個人均可通過媒介獲得信息,而微博、RSS訂閱等多種平臺的使用,使得用戶能夠獲得針對性的信息,實現(xiàn)了需求的多元化及服務的個性化。
2" 新媒體下加強當代大學生德育工作的對策
2.1 與時俱進,實現(xiàn)德育教育內容的先進性
傳統(tǒng)的德育關鍵已經不能滿足新時期大學生的需要,與現(xiàn)代社會價值觀等存在一定的脫節(jié)。現(xiàn)代社會更加開放多元,同時人們的價值貫徹、人生觀等出現(xiàn)新的變化趨勢,傳統(tǒng)的灌輸、說教等方法已經不能滿足大學生活的知識的需求,因此在教育中需要以開放的正確的觀念引導學生學會在復雜的環(huán)境中堅持積極健康向上的成長方式,使其能夠提高自身的判斷能力及道德選擇能力;新媒體具有相互性,因此學??沙浞诌\用這一平臺,建立交互主客體的德育觀,使學生能夠接觸到更多的新鮮理念及外來正確思想,更加注重學生的民主意識及自我意識。新媒體環(huán)境下,德育工作是師生互動中完成的過程,主客體關系應是師生共同建立起來的交互主客體關系,即使是通過新媒體這個平臺,學生仍然為主體地位;通過多種途徑繼發(fā)學生學習的熱情,使其能夠保持學習的熱情,促進學生主動內化德育知識,提高教育效果。
2.2" 注重實踐,充實德育工作的內容
①重視德育工作的時效性,高校在進行德育工作時,需要注重結合社會、時政熱點,尋找能夠在德育工作中使用的焦點,同時恰當?shù)倪M行處理,將其轉化為焦點后進行處理加工,成為德育工作有用的素材,發(fā)揮其教育意義,增加德育工作的趣味性及時效性。②加強德育工作的針對性,教育者對學生的思想情況進行調查,掌握實際問題,并針對出現(xiàn)的問題給予對癥下藥,提高德育工作的針對性。③加強網絡德育及法制德育,新媒體創(chuàng)造的虛擬世界與現(xiàn)實社會比較,約束力明顯下降,較多社會中的倫理道德作用被削減,而大學生的分辨能力較差,可導致虛擬社會的規(guī)則運用在現(xiàn)實生活中,出現(xiàn)偏激或者不當行為,因此學校在進行德育教育時要加強引導及監(jiān)督;同時可結合新媒體虛擬世界特點等,尋找二者共同點,建立二者共同適用的道德標準。
2.3 創(chuàng)新思維,拓展德育工作的開展途徑
新媒體環(huán)境下德育開展是師生互動的過程,有助于培養(yǎng)良好的師生情感,因此教育者在進行德育教育時需要以民主、平等及開放等形象出現(xiàn)在受教育者前邊;建立德育網絡系統(tǒng),充分利用微信、飛信、手機報及QQ等載體進行滲透,加強輿論引導工作,積極建立網上黨校等,引起學生的共鳴。
結" 語
新媒體環(huán)境下當代大學生的德育工作已經受到德育工作者及德育界學者的高度關注,德育內容不斷擴充,教育途徑不斷擴展,德育教育工作取得了較為顯著的成果,然而不可否認現(xiàn)下大學生德育工作中仍然存在一些問題,因此需要相關部門及教育者進行更深層次的研究。
參考文獻:
[1]林良盛.90后大學生特點及其教育引導對策研究[j].哈爾濱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9(03).
[2]張兆文,陳清波.新媒體: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的新機遇[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