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構建多元學習方式,提倡高效的學習方法,促進學生有效學習,使每個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意識得以長久的保持,筆者就語文教學積累下來一些心得。書寫于此,望不吝賜教。
【關鍵詞】 興趣;自主;合作;探究
通過認真地研讀《語文課程標準》,我深刻地認識到,“自主、合作、探究”是實施有效教學的重要學習方式。這種方式能充分調動、發(fā)揮學生主體性的探究式學習方式,改變了傳統(tǒng)教學壓抑學生的興趣和熱情,影響學生發(fā)展思維和智力的狀態(tài),使每個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意識得以長久的保持。讓學生在自主的學習環(huán)境下,自主探索,討論總結,獲得成功。
我時刻以這些學習心得體會指導著自己的教學行為,一個學期的實驗下來,感覺自己的確受益匪淺。
一、激發(fā)與培養(yǎng)學生學語文的興趣
從教育心理學的角度講,學習方式分為接受學習和發(fā)現學習兩種。過去,教科書是完全按照知識體系編寫的;如今是從學生喜歡的生活中的場景、情境入手選擇內容,每一個單元都是一個情境主題。教學時,我盡可能讓學生從中選取自己喜歡的,感興趣的內容作為重點來學。構建一個讓學生根據已有的知識和經驗,通過主動探究式的練習活動,主動獲取知識,并發(fā)展探究能力,養(yǎng)成積極探究未知世界的態(tài)度。
我在教學的過程中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注重激發(fā)與培養(yǎng)學生學語文的興趣。如在教學中,我極力推行以讀明意、以讀促思、以讀激情等教學手法,讓學生通過初讀來領會課文所講述的內容來發(fā)現作者的寫作意圖,并在發(fā)現中體驗學習的樂趣。其次,我通過聲情并茂的范讀,給學生營造出一種意境,使學生陶醉在那課文所帶來的美好境界之中。學生既對文學產生興趣,又會對傳遞出這一切美好的朗讀產生興趣,可謂一舉兩得。第三,通過學生的再次朗讀,使學生在加深整體感知的同時,又進一步思考:“課文除了這美好的、能令人陶醉的語言文字外,更想告訴我們的是什么?”就這樣,通過教學實踐,我的課堂上既書聲朗朗,又達到了我設定的教學目標:激發(fā)與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自主學習的能力。
如我在教《童趣》這篇課文時,圍繞“你們小時候最感興趣的是什么?有沒有精彩的故事和大家一起來分享呢?”由學生最了解、最清楚、想知道、想表達的話題展開。在講完課時,我一句“把你童年趣事中最精彩的一幕寫下來,怎么樣?”便激起了學生創(chuàng)作的欲望。在這種具有趣味的、開放的學習環(huán)境與問題情境中展開討論,在這樣一個愉悅、寬松、和諧、民主的氛圍中學習實踐,學生才能形成自己獨特的學習風格、張揚自己的個性風采,才能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二、營造開放、合作、探究的教學氛圍
語文學習應當強調學生的自主學習和實踐,注重激勵學生自得、自悟,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探究發(fā)現。所以,在教學實踐中,我一直致力于營造開放、合作、探究的教學氛圍。在七年級語文中的綜合實踐活動“我愛我家”教學時,由于有了《散步》等課文的學習積累,學生們對文學有了全新的理解和感受,內心有一種強烈的表現欲。我讓學生分小組推選代表之作,自我組織,加以展現。學生們拿出了我家的一件珍品,講述了老照片的故事、上演了家庭小品、課本劇、朗誦了“我愛我家”……緊扣著主題“我愛我家”一一展現出來時,我們不得不為之喝彩。雖然,有些還不夠完美,但其中的精彩和孩子們創(chuàng)造的火花是隨處可見的。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善于、并敢于把機會讓給學生。把探究的機會讓給學生,讓學生充分呈現自己學習的過程。在七年級語文專題《探索月球奧秘》的教學中,我還采取了以小組為單位的競賽形式,即每個小組利用課余時間廣泛閱讀科普資料,上網尋找相關內容,并發(fā)動小組同學出《探索月球奧秘》的手抄報。我也參于其中和學生共同討論板面設計方案、欄目安排、成員分工合作等問題。當一張張手工編制,還顯稚嫩的手抄報出爐時,相信師生間已真正達到了互動、互惠。學生從中體驗到了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友善、理解,同時受到激勵、鞭策、鼓舞、指導和建議,形成了積極的、豐富的人生態(tài)度與情感體驗。
三、巧設疑問,激發(fā)“創(chuàng)造”興趣
葉圣陶先生曾經強調,\"教育的最終目的在學生能自學自勵,出了學校,擔任了工作,一直能自學自勵,一輩子做主動有為的人\"。學生不是接受知識的\"容器\",而是未來文明的創(chuàng)造者,只有今天敢于質疑、敢于批判,明天才能善于創(chuàng)新、善于超越;只有今天勤于動手、經常實踐,明天才能大膽變革、開拓進取。
“疑”是探求知識的起點,也是激發(fā)學生思維的支點?!靶∫蓜t小進,大疑則大進?!币粋€教師,在課堂教學時要注意從“疑”入手,巧設懸念,啟發(fā)學生思維。例如我在組織教學《濟南的冬天》這課時,我設計了這樣的一個問題:同學們你們能用一兩句話或一兩個詞語來說說自己對冬天的感受嗎?由于學生都有切身的感受和體會,因而表現得思維活躍,談起來滔滔不絕,并自然地將自己感受到的冬天與濟南的冬天進行對比,還由此聯想到了家鄉(xiāng)的冬天。起到了誘發(fā)學生“聯想”這種創(chuàng)造性思維活動的發(fā)展。
四、引導學生學會探究。
綜合實踐活動板塊,我采取組成課題組以小組合作形式展開學習探究活動的較多。研究過程中,課題組成員有分有合,各展所長,協(xié)作互補。例如,學習寫作單元《這就是我》時,當教師在強調寫人物應從外貌、動作、語言、神態(tài)、心理等入手,從中抓住人物的個性。學生中有人提出:最能顯示人物個性特征的,不是靜態(tài)的外貌描寫,而是動態(tài)的人物語言和動作,并用《走一步,在走一步》中父親和“我”那段簡短有力的對話加以說明。這一見解,十分正確,是學生認真分析、思考、探究、總結出的真知灼見,我就給予支持和珍視。面對學生這些有別于他人的觀點、探究方式時,教師應多問問:“你是怎么想的?”“你為什么會這樣想?”課堂上再多一些“有不同的意見嗎?”“你的想法比老師的更好!”以此引發(fā)學生思維的碰撞,讓學生深入地思考,順利的進入更高層次的學習。使學習過程成為一個富有個性化的過程。
總之,通過開放、合作、探究式的教與學,學生們既體驗到了學語文的樂趣,學會了怎樣學語文,也體驗到了競爭后成功的喜悅,更懂得了怎樣去“生活”。讓他們真正認識了語文,真正認識了自己!成為學習的主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