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個性是一個人的特征,是區(qū)別于他人的一種特質,培養(yǎng)個性化鮮明的學生是當代體育教學中重要的培養(yǎng)目標之一,而在教學之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個性也成為了當代體育教師所研究探討的一門話題。
【關鍵詞】體育教學;個性化;培養(yǎng)
個性就是一個人在思想、品質、性格、意志、情感、態(tài)度等方面不同于他人的特質。個性的本質特征可分為,個性的整體性,個性的獨立性、既個性的差異性、個性的動力性。國家教委指定和頒發(fā)的《普通高等學校體育教學指導綱要》也指出:普通高等學校體育教學是以增強學生體質為目的,全面提高學生身體素質,發(fā)展學生個性,鍛煉意志,培養(yǎng)勇敢、頑強、朝氣蓬勃和進取向上的精神??梢妼W生個性的培養(yǎng)已經成為了高校體育教學的一個重要內容。但是,一直以來,學校的體育教學注重的都是講授知識、技能的?!傲晳T性教育”,嚴重忽視了學生個性的培養(yǎng),與時代的轉變,社會的進步和市場經濟的不斷發(fā)展都不相符。
一、體育“個性品質”的內涵
體育的“個性品質”是指個體在其所參與的體育活動中所呈現出來的思想觀點以及行為能力特征,具體可以分為體育思想品質、心理品質和行為品質。
二、實施個性化培養(yǎng)的依據
1.個性化培養(yǎng)符合現代教學論的觀點
現代教學論認為:個性化教育是著眼于充分發(fā)展人的個性而言的教育。它針對人的個性差異,通過一定的訓練和培養(yǎng),使其得到充分的發(fā)展。蘇霍姆林斯基說:“學校的精神生活的全部意義,就在于要在每一個學生身上都喚起他個人的價格獨立性。他認為,學生的天賦、才能、愛好和特長是各不相同的,要讓他們有充分施展的余地,為他們的表現提供良好的條件。如果學校一切活動都統(tǒng)的過死,學生的個性得不到發(fā)展,那么培養(yǎng)人才終將成為空談,他還認為,只有每一個學生的個性得到充分發(fā)展,他才給集體帶來自己的,獨特的東西,從而使集體生活豐富活躍起來。通常舉行的那種刻板劃一的集體活動,只能使學生對集體產生厭煩情緒。上述觀點充分說明培養(yǎng)學生個性的重要意義。
2.實施個性化培養(yǎng)符合教學原則和教學最優(yōu)化的原則
個性化的培養(yǎng)符合自覺積極性原則,因材施教原則,身體全面發(fā)展的原則和鞏固提高的原則。貫徹自覺積極性原則的核心是提高學生學習的內在動力,這就要求必須了解和熟悉學生的特點,了解他們的興趣、愛好是什么,擅長什么等等,在統(tǒng)一要求下根據差異區(qū)別對待,使每個學生的才能都得到充分發(fā)展、實施個性化培養(yǎng),幫助學生形成自己的優(yōu)勢體育項目,既貫徹了因材施教的原則也能更好地調動學生的學習自覺性、然而,任何一種優(yōu)勢體育項目的形成都是建立在身體全面發(fā)展的基礎之上的,同時也是貫徹鞏固提高教學原則的有力體現.夸美紐斯在他的《大教學論》扉頁上寫到:“尋找一種教學方法,使教員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學生可以多學,使得學生可以減少喧囂厭煩和無益的勞苦,多是閑暇、快樂和堅實的進步,這充分說明培養(yǎng)學生的個性化符合教學最優(yōu)化原則。
三.大學體育教學中個性化教育的實施
1 激發(fā)體育興趣,培養(yǎng)優(yōu)勢體育項目
有些學生從小就對體育或對某一體育項目,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并表現一定的潛質。教育家呂型偉認為,一個人什么都好,那肯定是冒不尖的。實施個性化培養(yǎng),就是要使每個學生都獲得成功;有的在這方面成功,有的在那方面成功。因此體育教師應象伯樂慧眼識駿馬一樣,善于挖掘這類人才,以有序的課堂和競爭活動給每一個學生獲得顯示自己運動能力的機會,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和興趣。在輕松愉快的活動中,掌握動作要領,產生獲得成功的情感體驗,獲得增強體質的效益。
學生在對個別體育項目感興趣的基礎上,易形成自己的優(yōu)勢運動項目。這種優(yōu)勢項目不僅使學生掌握體育鍛煉的一般方法與技能,更重要的是學生從實際出發(fā),掌握適合自己特點的鍛煉方法和技能。例如:在一次課外活動中幾個學生踢足球,一個學生無意間踢了一個香蕉球,我隨口說:“好球,真棒!”就是這句話和他進的那個球促使他每到課外活動時他都來向我借球玩,最后以致他自己買來一個球,每天捎來捎去,利用放學后幾個同學一起練球,并成為校足球隊的主力。教學中教師教法靈活多樣,內容新穎,使學生獲得自己能力的成功,產生興趣,形成優(yōu)勢體育項目,并以一二個項目練習為載體,提高運動技能,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鍛煉習慣,增強學生的體育意識和健身能力,同時也為學生將來體育興趣的遷移提供可能和依據,實現體育終身化。
2 體育教學內容設置要與學生個性發(fā)展相統(tǒng)一
保證高質量的教學效果,教學呢絨設置就應該與學生個性發(fā)展保持一致:1)依據學生興趣分組:學生只有對體育項目產生興趣,才能夠主動積極的投入到體育項目之中,與其他學生積極配合,完場教師所安排的教學內容,同時,學生也能夠全身心的投入到運動之中,享受體育運動帶來的樂趣。2)依據學生的性格分類(內、外向型):根據學生的性格特點進行分類,體育運動中有團體性項目以及個體性項目,團體性項目需要學生之間進行配合,共同協(xié)作完成,那么外向型的學生更愿意參加團體比賽,彼此互相配合、交流以達到最終目標。內向型學生適合選擇個體性運動項目,需要穩(wěn)重、果斷的性格情緒。同時,亦可以鼓勵學生參加與其性格相反的運動項目,健全自己的性格。
3營造適合學生個性發(fā)展的空間
體育教學的基本任務是教會學生運動的基本技能,而學生掌握技術動作的速度和程度與學生個體差異有關,那么就需要教師在教學中針對不同的學生創(chuàng)造特定的空間。但是要注意,教學內容的設計安排上,要合理控制學練時間,切莫練習過程中讓學生感覺枯燥,教學內容設計要呈現出活潑、時代性等特點,激發(fā)學生的練習熱情,這樣的學習,既可以進一步強化基本技能的學習,又可以使學生在活動中獲得自我實現的滿足感。
總之,作為高校體育教師應該對學生的個性特點了如指掌,熟悉體育教學在學生興趣、能力、性格、氣質等方面的重要影響,針對不同的學生選擇最佳的教學方法,促進學生健全個性品質的形成。
參考文獻:
[1]單繼偉.體育合作教學對增進高職學生社會適應性的研究[J].運動.2011(01)
[2]孫志平.高職體育教學中促進學生個性形成與發(fā)展的對策探討[J].科教文匯(下旬刊).20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