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法指導原意是教育教學中對學生進行學習方法上的引導與培養(yǎng)。如今現代教育理論、社會發(fā)展又賦予了它新的人的主體性發(fā)展和長遠性發(fā)展的含義,使得現代教育中的學法指導有了嶄新的意義。下面就本人在近年來在教學中對教法指導方面的探討的的粗淺體會。
一、學習方法是現代學生必備的能力
適應社會發(fā)展要具備多種能力,學生的發(fā)展首先要具備科學的學習方法,而后形成自身成長的能力,保證今后成長、生活具有科學的、獨立的獲取知識技能的方法。課堂成為教師對學生進行學法指導的主要場所,它也成為教師教學重要任務之一。
(一)學法指導是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保證
在教育教學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是教育成功的內因,優(yōu)秀的教師和優(yōu)良的設備等外因只有通過內因起作用。在由外因到內因、內因接受外因的過程中,學法起到了橋梁作用。只有學生掌握了科學的學習方法,才能理解性接受教師、教材所傳授的知識,才能創(chuàng)造性的應用和發(fā)展這些知識。中招考試中,我們知道證明題是不少學生最為頭痛的,有一部分學生,看到題后就不知從何下手,甚至出現把要證明的結論當作條件來用,結果白費功夫。在平時的教學中,我很注重對于任何推理都要嚴謹,絲毫不能馬虎,同時加強學法指導,鼓勵學生討論用多種方法證明,搞懂每一道題的用意、解決問題所用的知識點,逐步形成能力,受到很好的效果。
(二)學法指導深化了課堂教學
長期以來,由于應試教育的影響,學校教育僅側重于學習現成的知識結論、技巧和技法。這只能是授之于魚,而授之于漁則是學法指導的宗旨。前面只能停留在老師講授的層面上轉圈,而后者則可以利用得到的方法下飲黃泉,上食埃土,將老師、教材傳授的知識再認、深化、應用,甚至衍化出新的結論。
(三)學法指導是教學的核心,是課堂評價的標準之一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學法指導越來越受教育者的重視。如今學法指導已納入課堂評價,成為課堂評價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在教學中只有適應和積極組織學法指導,才能上出高質量的課,才能為學校、學生所接受。同時注意學法指導,更多的則是要求教師從思維發(fā)展,認知規(guī)律上設計教學,這樣又促進了教法的改進與提高,提高了教師處理教材、學生,把握課堂的能力,從而達到教法與學法的統(tǒng)一,可謂教學相長。
總之,學法指導是必須而且是必要的。
二、對學生進行學法指導,使學生得到全面發(fā)展
(一)加強對學生數學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是人們生活、勞動和學習必不可少的工具,能夠幫助人們處理數據,進行計算,推理和證明,數學模型可以有效地描述自然現象和社會現象;數學為其它科學提供了語言、思想和方法,是一切重大技術發(fā)展的基礎;數學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像力和創(chuàng)造力等方面有著獨特的作用?!币虼藢W生數學能力如觀察力、記憶力、思維力、想像力、注意力以及自學、交往、表達等能力加以指導培養(yǎng)是重要的環(huán)節(jié)。
學生的學習過程是一個需要深入探究的過程。在此過程中教師要挖掘教材因素,注重疏通信息渠道,善于引導學生積極思維,使學生不斷發(fā)現問題或提出假設,檢驗解決問題,從而形成勇于鉆研,不斷探究的習慣,架設起學生由知識向能力、能力與知識相融合的金橋。
注重對學生數學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使初中學生具備一定的學習能力,這樣就具有從事繼續(xù)學習的基本功。如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力,總是要先給學生觀察事物的一些方法,力求做到細致、全面。能夠通過觀察發(fā)現事物的差異,從而抓住事物的本質、屬性和特點。因此,在對學生進行“學法”指導的同時,努力提高學生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像力和創(chuàng)造力,就顯得非常重要。
(二)多角度對學生進行指導
激發(fā)學習動機,使學生對學好數學有熱情。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僅是創(chuàng)設情景的引入,或從遠及近以及有實例進入課堂;還是在講授新課,例題、練習或者是答疑解難,課堂小結中,應根據教學內容選用生動活潑、貼近學生生活的學習方法引起學生的興趣,使學生產生強烈的求知欲;教師還可以運用形象生動、貼近學生、幽默風趣的語言來感染學生;教師還可以安排即嚴謹又活潑的教學結構,形成熱烈和諧的氛圍,使學生積極主動、心情愉悅地學習,從而在教學中充分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三、結合實際,在不同的教學環(huán)節(jié),對學生進行學習方法指導
如果“面壁十年圖破壁”道出了學習者的恒心與艱辛,那么“認真學習不如用心學習”,則總結了成功者的經驗,這個經驗就是要有科學的學習方法。教育者怎樣指導學生的用心學習呢?
根據學生學習的過程,從預習、聽課、復習鞏固與作業(yè)、總結等方面進行指導,認真對待每一個環(huán)節(jié)。對學生數學學習方法的指導,要力求做到轉變思想與傳授方法結合,課上與課下結合,學法與教法結合,教師指導與學生探求結合,統(tǒng)一指導與個別指導結合,建立縱橫交錯的學法指導網絡,促進學生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學生往往認為老師講什么自己學什么,老師沒有講到的自己不了解也無所謂,一些學生雖知道預習,但流于形式,只是稍看一下,這就導致學生在聽課時對知識了解不夠,聽的似懂非懂,看不出問題和疑點。在指導學生預習時要求學生,知道接下來老師講的內容是什么,有哪些知識點或概念,自己哪些知識點不明白,要反復讀幾遍,做好記號,以便老師講解時自己提出問題主動學習。預習前老師可布置預習提綱,養(yǎng)成良好的預習習慣,使學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同時能逐漸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
師生的交流活動主要在課堂,因而課堂也是教師實施學法指導的主陣地。我認為在教學中可以根據不同的課型進行不同形式的學法指導。
比如:我在用自學法教學的新授課上側重預習一練習一點撥歸納的方法指導。在用探討法教學的新課上側重特例觀察一歸納猜想一驗證方法的指導,從而教會了學生探討研究的思路與方法。
又如,我在習題課的教學中,注重對知識點建模提煉方法的指導,教會學生隨時總結發(fā)現規(guī)律,在解題中,自覺地根據題的特征找規(guī)律,根據規(guī)律解答。
我在一元二次方程根與系數關系教學中,學生掌握了求關于一元二方程二根代數式的值的方法,并能自己將其擴展,遷移,例如:已知x2 -4x+1=0,求x2 + 1 x2 的值等題目的求解上。
學生很快掌握了抓公共點,選方法的解題思路,在應用中又能進一步加深對知識的深層次認識。感覺到構建知識塊模型對記憶、理解、直接應用,遷移應用知識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當然他們在掌握此種方法之后,不會忘記延伸運用到其它的學習活動中去的。
除此之外,我在復習課上側重構建知識系統(tǒng),知識生根的方法指導,充分利用求同思維和求異思維,提高復習效果和學生自己復習的能力;在試卷講評課上,我注重學生對問題的自查,自我暴露,自己解決的方法上的指導,培養(yǎng)學生自我反饋、評價的意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