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教學方式的變革是教育教學改革的直接體現(xiàn),沒有教學方式的變革,課程改革就無從談起。本文初步探析了基于問題導學的“學講做”教學方式改革的內涵及其理念,嘗試了針對職業(yè)學校學生實際開展“學講做”教學方式改革取得的效果及存在的不足。
【關鍵詞】問題導學 “學講做”;教學方式
隨著現(xiàn)代職業(yè)教育理念不斷更新,教學方式有了新的改進,教學質量逐步提升。但職業(yè)教育教學改革,由于眾所周知的原因,效果并不理想。在部分職業(yè)學校課堂教學中,教師“滿堂灌”,學生被動學,教學氣氛沉悶,教學效率不高的現(xiàn)象依然不同程度的存在。轉變職業(yè)教育理念,大力推進課堂教學改革,改變學與教的方式,仍然是教學改革面臨的十分重要而迫切的任務。因此,怎樣改善課堂教學生態(tài),使學生學習變得更加主動、有趣、活潑,使教學活動更有目的性、針對性、實效性,使老師的教和學生的學變得更有成效、更具教育和生活的意義,培養(yǎng)學生的職業(yè)素養(yǎng),實現(xiàn)教育本質的回歸。實施基于問題導學的“學講做”教學方式改革是有益的嘗試。
一、基于問題導學的“學講做”教學方式理論依據
現(xiàn)代教育心理學認為,一切思維活動都是從問題開始的。問題是促進學生認知的動力機制。按照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知識是學生學會的,不是教師講會的。以問題為核心的課堂教學實質上是促進學生認識在原有基礎上的螺旋式發(fā)展。根據職業(yè)學校學生的特點,我在職業(yè)學校教學中實施基于問題導學的“學講做”教學方式改革取得了較好的效果?!敖虒W做合一”教育思想。陶行知先生依據杜威“從做中學”的理論提出“教學做合一”思想,認為對事說是做,對已說是學,對人說是教;“教學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而“做”是根本、是中心。陶行知先生推行“小先生制”,他認為:為教而學必須設身處地,努力使人明白;既要努力使人明白,自己便自然而然的格外明白了,也就是“講明白”。而要想“講明白”和“做出來”,“學進去”是前提。據此,“學講做方式”強調以幫助同伴“做、講、練、教”為主要內容的“講明白”、“教別人”、“做出來”,使學生在教別人的過程中不斷反芻內化自己所學的知識,真正達成學生自己的“教學相長”。
二、基于問題導學的“學講做”教學方式的基本環(huán)節(jié)
“問題導學”中的“問題”設計主要是針對教材開發(fā)“是什么”(What)、“為什么”(Why)、“怎么做”(How)三類問題,簡稱“3W”法。課堂教學流程的主體結構為:“學進去、講明白、做出來”三步。課堂教學的基本環(huán)節(jié)一般為:“問題導學(學進去)、交流展示(講明白)、操作練習(做出來、學進去)、檢測反饋(講明白)、反思提升(做出來)”。簡稱“三步五環(huán)”教學方式。基本環(huán)節(jié)不是固定不變的流程、模式,教師可以根據不同學段、學科、課型自主變通、組合形成教學流程。
三、基于問題導學的“學講做”教學方式的基本內容
“問題導學”(學進去):由于職業(yè)學校學生基礎薄弱,缺乏學習能力,因此,要用明確具體的“問題”引導學生學習。教師根據學習內容、教學目標及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預置問題,學生在課前或剛開始上課的時間段內自主學習,發(fā)現(xiàn)疑難,提出問題,經由教師和學生共同梳理后提取出課堂學習的主要問題(即知識點、重難點)。學生帶著思考和質疑進入自主學習和討論,達到提高課堂教學針對性的目的。首先,給予一定限度的學習時間和進度安排的自主性,保證不同學習速度學生學習的公平機會,對于自主學習不能解決的問題,再進行小組討論。小組討論是貫穿課堂教學過程的教學組織形式。通過“兵教兵”實現(xiàn)“一對一”的教學。在自學的基礎上,通過小組合作討論解決生生交互可以解決的問題。
“交流展示”(講明白):是固化學習成果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可以借助黑板、投影等諸媒體,由學生報告學習成果,引導其他學生整理學習內容,理清問題解決思路,培養(yǎng)學生觀點概括、問題表述和問題解決以及表達、交流等綜合能力。
“操作練習”(做出來、學進去):是深化學習的環(huán)節(jié)。在“交流展示”的基礎上,把共性的問題、組內尚未解決的問題、需要拓展探究的問題,通過互教互議、教師指導、組際競賽等方式,進一步加以解決后,學生開始自主或合作將本次課的主要“任務”“做出來”,進行實際操作練習,也可以是做習題,實踐是理論學習的深化。
“檢測反饋”(講明白):是評價、反饋、矯正的環(huán)節(jié)。通過提問、觀察、測試等手段,對學生“操作練習”的成果或“作品”進行檢測,學生或教師評估學生的學習進展和學習成就,給學生提供明確的反饋,指導學生查漏補缺,提高當堂目標達成度。
“反思提升”(做出來):是建立知識聯(lián)系,領悟學習成果的環(huán)節(jié)。引導學生概括、小結學習內容,繪制知識結構圖、思維導圖,領悟學習方法、思維模式,增強學習習慣養(yǎng)成的自覺性,提高學生的綜合職業(yè)素養(yǎng)。
四、基于問題導學的“學講做”教學方式的效果和不足
實施基于問題導學的“學講做”教學方式,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學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參與,真正使學生由“不會”到“學會”再到“會學”,培養(yǎng)了學生的學習能力和職業(yè)素養(yǎng),體現(xiàn)了“能力本位”的教學理念。當然,在實施過程中,還存在一些不足。比如:讓學生“學進去”,學生往往缺乏學習能力和興趣,對“問題導學”不能得到很好落實。從而“講明白”的效果不理想,學生上臺“講明白”的積極性不高,還要教師更多的引導;“做出來”學生往往要花費較長的時間摸索,教學效率有時不盡如人意,這時教師的示范操作和引導要及時,巡回指導的力度要加強。因此,開始時教師的引導和點撥要多一些,教師的講解也是必要的;有時讓學生討論也并不熱烈,甚至討論不起來,達不到“兵教兵”的目的,這是因為所討論的問題要么太“難”,要么太“簡單”;因此,教師在設置“問題”的時候要考慮學生的實際,要形成“問題鏈”,要有“追問”,要以生為本,要低臺階、小步子,貫徹循序漸進的原則。有時討論又太吵鬧,影響其他小組學習,甚至討論偏離主題,這時教師要及時引導,制定討論規(guī)則,比如:討論的聲音只能讓本組學生聽到,不要影響其他人。
參考文獻:
[1]《“學進去 講出來教學方式”行動計劃》 徐州市教育局
[2]《現(xiàn)代職業(yè)教育教學實用手冊》 車希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