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備課是上好課的前提,新課程標準下的體育課備課不是對傳統(tǒng)課堂模式下備課的顛覆,而是在此基礎上的發(fā)展和提升。
【關鍵詞】新課程 體育課 備課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4)01-0157-01
新課程標準是經過實踐證明的科學的課堂模式,近年來我校大力推進并取得了很大成效,而完善的備課是保證此課堂模式有效實施的第一步。體育課有其特殊性,根據(jù)體育學科的特點,就課前備課方面談談筆者的看法。
一 備課中存在的問題
很多體育教師不重視體育課的課前備課,把備課當成一種形式、一種任務,盲目套用格式,有的甚至把備課當成是填滿教案本上的空格。因此照搬照抄,抄原來的教案,按照以往的方式上課。單兵作戰(zhàn),缺乏合作意識。很多體育老師在備課時習慣單獨備課,閉門造車,不善于與其他老師共同探討自己的構思。
二 備好課的四部曲
備好課是上好課的基礎,如果沒有課前高質量的備課,任何高質量的課堂教學也是空談。筆者認為備好課要堅持四部曲。
1.個人鉆研,形成草案
備課要解讀教材,解讀課程標準。反復閱讀(教材、課程標準、教參),查閱資料(報紙雜志、網絡等豐富教學資源),刻苦鉆研,深刻思考(全面理解,科學領會教學內容)。備課的源頭是教材,解讀教材、鉆研教材、理解教材是最基礎的備課。對教材要精讀、反復讀、交叉渡、帶著問題讀,只有這樣才能把握教材的實質內涵。通過解讀教材達到以下要求:全面準確把握教學目標,準確把握教學重點、難點、易犯的錯誤,探索尋找破解難點的鑰匙,構思并形成清晰的教學思路。在備課時也要根據(jù)學生實際精選練習方法、精編組織形式、精心構思,保證課堂教學內容的可操作性。
2.集體備課
依據(jù)自己的草案,發(fā)表個人見解,達到相互啟發(fā),資源共享,共同提高。體育學科組每位體育老師擅長的項目都不同,所積累的教學經驗不同,而每位老師對自己所專項目的動作要領把握要更加準確,示范更加標準,重難點的把握比較精確,所積累的教學方法也更加豐富。所以集體備課是每位老師積累經驗、實現(xiàn)自我提高最快最有效的途徑。那么如何有效利用資源,集思廣益,保證集體備課的實效性呢?
第一,集體備課一人主講,其他補充,主講人講完后再補充,針對教學設計、流程、教學中使用的方法,包括組織形式、隊伍如何調動、安全教育及育人功能怎么實現(xiàn)等。
第二,然后有輕重地討論,對達成共識的少討論,不同之處多討論。討論過程中,主持人思路清晰,要突出重點。集體備課對原來的東西進行討論,就一定要有一個修改補充,取舍完善的過程。
第三,每一次集體備課不能討論太多內容。太多、太雜難以突出重點問題,難以保證關鍵問題的解決。針對主講人的草案,大家對他的教學安排、教學方法、手段、組織形式都存在異議,那么就應重點抓住一兩個點進行討論。如主講人草案中安排的體能練習內容是否合理,是否和本節(jié)課內容有聯(lián)系;練習時間和練習量的安排是否正好,具體應練習多少次,間歇時間多久練習效果更好;練習的組織形式是四列橫隊還是八路縱隊更便于教師指揮和隊伍調動;老師的站位、指導怎樣更加合適等,通過討論解決問題。
第四,必須要保證在第一步個人一次備課的前提下進行。特別對于工作年限比較少的老師,借鑒經驗是比較快捷的方法,沒有經過鉆研探索就照搬照抄對教師自身成長不利。
3.個人二次備課
有了草案,有了集體備課的借鑒,再對教材、課標的認識與理解,結合自身的教學風格、個性特長,形成具有個性特色的方案。每位老師都有自己的特長,有的老師體型健美,示范姿態(tài)好,肢體語言豐富,善于吸引學生眼球;有的老師語言幽默,善于調動學生積極性;有的老師口令好,思路清晰,善于幫助學生集中注意力。利用好自己的特長,取長補短,完善備課。
4.個人三次備課
這一步也叫做“放電影”。在上課之前靜下心,把上課的思路再理一遍,上課的各個程序在腦海里一一呈現(xiàn),把可能會遇到的問題和處理方法再次想一遍,從第一句話到最后一句,第一個動作到最后一個動作,怎么說、怎么做,用怎樣的語氣和神態(tài)說,要做到一絲不茍。
綜合以上四個步驟,把備課備到精,上課做到高效,一切從實際出發(fā),真正做到有備而來。
參考文獻
[1]尹燕.自主學習型高效課堂建構的實踐與反思[J].新課程(上),2011(12)
[2]王超霞.體育課中實施集體備課的好處[J].新課程(教育學術版),2008(4)
[3]馮國華.中學生體育自主學習教學策略的實驗研究[D].山西師范大學,2010